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从明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学段的首部专门立法。
当今,教育竞争愈演愈烈,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日益普遍,甚至成为不少家长心中默许的“必选项”。从学前阶段开始的“抢跑”教育,不仅让幼儿园阶段提前承担了超前学习的任务,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图源:济阳区荷畔春风幼儿园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驱动下,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难以跟上进度,便在幼儿园阶段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提前学习。部分家长选择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早教班等,以确保孩子在知识积累上优于他人。
然而,这种以“拔苗助长”为方式的幼儿园“小学化”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还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忽视了他们在情感、社会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孩子在本应快乐探索的阶段被迫提前学习,为了所谓的“起跑线”而付出代价,扭曲了学前教育的本质。
影响孩子身心发展。过早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幼儿阶段的过度学习容易导致心理疲惫和抗拒情绪,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是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实现全面成长,但过早进行“小学化”教育压缩了活动空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加重家长教育焦虑。幼儿园“小学化”不仅给孩子带来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不少家长看到他人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会拼音、算术,便担心自己孩子落后,从而选择跟风报班学习。这种焦虑情绪在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卷”的氛围,大家都怕自己落后于他人,结果在无形中推动了幼儿园“小学化”的蔓延。
图源:济阳区荷畔春风幼儿园
背离教育的科学性。幼儿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而非让他们成为“知识储备库”。过度强调知识学习的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学前阶段孩子们对游戏、探究和感知的需求。以知识为中心的“小学化”倾向不仅剥夺了他们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自然成长机会,更背离了教育应有的科学性。
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的有关情况。针对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抢跑”、幼儿园“小学化”等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治理幼儿园、小学超前超纲教学的不规范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真正改变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还需从多方面发力,形成多方合力的教育生态。
加强监管机制。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通过定期检查、家长反馈等形式,构建全方位的监管网络,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对违规超前教学的机构,应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让“小学化”教育行为无处遁形。
缓解教育焦虑。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焦虑情绪是导致“小学化”现象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家长的引导,普及科学的育儿理念。通过开设公益讲座、线上课程、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保持理性,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图源:济阳区荷畔春风幼儿园
坚守教育初心。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阵地,应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科学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增加游戏化、探究式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学前教育并不是一场竞赛,孩子不应被“抢跑”裹挟,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让孩子赢在起点而不是“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成长的过程,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学前教育法》的出台,为遏制“小学化”现象指明了方向,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回归,家长、学校、社会都需共同努力,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构建一个健康、科学、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成长、在自信中启航。
编审:刘京祥 门波 张超群
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yqxwcbj@jn.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