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知识的宝库,也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
济阳区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把握好农家书屋建设这个着眼点,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服务群众、传播文化的作用,让农家书屋“活”起来,努力以书香农村振兴美丽乡村。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阵地,不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知识来源,也为乡村带来全新的文化气息。济阳区积极推动农家书屋建设,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层次。
整合当地资源和多方力量,全区566个行政村均建有农家书屋,搭建起了覆盖全区的农家书屋网络。这些书屋大多设置在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场所,面积适中,便于村民就近借阅和阅读。根据村民们的兴趣和需求,定期更新书籍,注重图书种类选择,涵盖农业技术、儿童绘本、科普读物等多个门类,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读者的文化需求,真正实现了因人配书。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会、讲座等活动,农家书屋成为村民获取信息、提升自我、增进社交的场所,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
让农家书屋更有吸引力,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不愿来”的问题,积极打造有好书、有人管、有吸引力的农家书屋阅读阵地。
济阳区严格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登记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制度,并公开上墙,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确保农家书屋规范运行;配备好农家书屋管理员,规范做好图书等出版物的分类、编号、借阅等日常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严格按照政经类、科技类、医卫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这五类进行图书分类,确保农家书屋管理到位、运行有序。
依托新华书店、图书馆等机构,组织专家对部分农家书屋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视,针对书籍摆放杂乱无章、借阅流程不规范、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对图书上架、分类、编码、登记等流程进行专项培训与指导,全面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与业务技能,确保图书能够准确无误上架、分类有序管理、借阅登记到位,推动农家书屋实现高效管理与顺畅运行。
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在全民阅读热潮中,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打开乡村耕读新画卷。近年来,济阳区持续创新农家书屋建设,将农家书屋与优质文化资源、当地人文特色、传统非遗文化等深度融合,不断推进阅读阵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文化传承提升创新,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的“打卡地”“加油站”“智慧屋”“致富屋”,乡村振兴之路书香满溢。
坚持为不同人群创造更好阅读条件,持续优化农家书屋阅读设施,改进阅读场所条件,整合文化服务资源,有效推进全民阅读。打造暑期系列阅读活动,开展诗词鉴赏、好书天天看、读书分享会、传统文化讲座、特色主题宣讲、红色电影放映、青少年研学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依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在全区各农家书屋阵地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更加了解传统节日,尊重传统习俗。
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是农家书屋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济阳区坚持放大效益,做好“农家书屋+”文章,使农家书屋与农民群众关系更紧密。
拓展政治教化功能,建设农家书屋+红色阵地。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为农民宣讲形势政策,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落实。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征文比赛、知识讲座、读书沙龙、演讲比赛等读书活动,激发农民群众读书爱书热情;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广场舞、鼓子秧歌等系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拓展课外教育功能,建设农家书屋+成长园地。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把农村众多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组织起来,由志愿者、退休教师进行功课辅导、阅读引导,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让出门在外打工的父母省心、安心,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环境下成长。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济阳区农家书屋工作必将在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过程中续写更加重要的篇章。
编审:刘京祥 安祥娟 车霏雨
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yqxwcbj@jn.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