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中国裁员、大众集团欧洲罢工!凭啥甩锅中国?
汽车
2024-12-17 23:58
天津
这两天,保时捷中国裁员登上热搜,网传的N+6赔偿让许多人羡慕不已。而在保时捷的老家——素有“欧洲工业皇冠”之称的德国,却同样因为裁员降薪爆发了一场“员工制裁公司”的运动,乱成了一锅粥!12月上旬,将近10万名德国大众员工在工会的组织下,进行了两波声势浩大的罢工:一次2小时,一次4小时。(要是没达成目的,下次会不会是8小时?)要知道,距离上次大众大规模罢工还是6年前。当时凑齐了5万人,那场面比演唱会还热闹,这次居然直接翻了个倍!现场那叫一个震撼。至于激起大众工人强烈不满的原因,则是大众高层前段时间做出的“艰难决定”——全员降薪10%,关停至少3座在德国本土的工厂。粗略估算,少说得有3万多名员工被波及,面临失业的风险。要知道,一直以来,德国都以对工人较高的福利待遇著称。大众集团从1926年成立至今,近百年的时间里遭遇了什么困境,也从未关停过德国境内的工厂。工会要求大众采取一系列“软着陆”措施,比如工资调入基金、减少工作时间、削减未来2年的年终奖等等。但,这一方案被大众高层毫不留情的否决了,这才有了这两次大罢工,直接导致上千辆大众高尔夫生产延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顶着如此大的内部压力,也要关厂裁员,可见大众高层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毕竟事关生死。宝马在今年6月就被曝出即将裁员6000人以上;奔驰在11月曝出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1100个领导职位,约占其管理层的10%.......博世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500人,舍弗勒宣布在欧洲裁员4700人,采埃孚宣布3年内裁员1.4万人……一切的一切都在预示着,德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在全线溃败。
这话不是特朗普说的,而是一家德国媒体说的,并且有不少德国人相当认可这个观点。相隔半个地球的我们,怎么就成了罪魁祸首,隔空打垮了德国汽车工业?这合理吗?今年前三季度,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为652.43万辆,同比下滑2.8%,下滑幅度并不明显。其中,中国市场10%的下滑确实幅度比较大,但好在增长7%的北美和增长15%的南美市场填回来了一大半,欧洲本土1%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今年第三季度,大众集团净利润大幅下滑了63.8%,利润率从原来的6.2%,跌至仅3.6%。挣的钱变少了,自然想要通过裁员来“降本增效”,事情一下子就合理起来了。最近一年时间里,国内汽车市场确实经历了好几轮降价,致使大部分国内品牌的利润率都在下滑。但德国那边不一样,尽管不少德国人看到大众在中国买的那么便宜,眼馋到不行,但大众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售价近一年却基本没怎么变。而且因为各种原因,北美的汽车价格还越来越贵……既然导致大众利润下滑核心的并不是售价,那就得从运营成本方面挖一挖原因了。实际上,除了德国汽车产业链企业以外,相当多的德国企业都在面临着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局。比如,西门子数字业务下滑46%,宣布裁员5000人,巴斯夫下滑9%,拜耳集团下滑3.6%,德国地产一哥Vonovia甚至亏损了67.6亿欧元……与其说德国汽车产业要垮,倒不如说整个德国各行各业都在垮的路上。之所以德国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多人认为:德国ZF脱不开关系!
德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是多党执政的议会共和制。整个社会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党派,分别秉承着不同的执政理念。不过,并不是像美国那样,哪边赢得了大选、哪边就赢得了一切,而是不同的执政党负责不同的部门。比如在德国ZF解体之前,获得了最多选票的“社民党”,获得了德国的“外交权”与“军权”,同时代表人朔尔茨当选德国“一把手”总理。得票率第二的“绿党”,是由环保主义非ZF组织发展而来的政党,其代表人是哈贝克,负责经济与环境保护,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德国的“发改委”。得票率第三的“自民党”,其代表人林德纳,获得了德国财政部长之位。社民党、绿党、自民党,共同组成了德国执政联盟,由于其旗帜主色调分别为红、绿、黄,德国民众给他们起了个亲切的外号,叫——“红绿灯联盟”。三者协力,好的结果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坏的结果就是“三角恋”,内讧之下谁都没好下场。红绿灯联盟开始执政还不到1年,俄乌战争这个改变全球局势的黑天鹅事件就爆发了。德国作为北约中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存在,援助乌克兰的力度直接关系到其在北约中的地位,也就是在美国眼中的地位。不过,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的德国,当时已经因为疫情受了不小的影响了,国库债务持续扩大,民生并没有持续向好。随着俄罗斯大举进军乌克兰,“小泽”顶不住了,多次喊话北约多给点援助。德国总理朔尔茨是个典型的“亲美派”,他希望能通过发债的方式,对乌克兰进行经济方面的援助,于是去找财政部长林德纳谈。本来德国民众的日子就够苦的了,为了在美国那挣点颜面,这担子凭什么要让德国民众去背负?你大权在握,想支持乌克兰,多送点武器过去不就完事了?后来朔尔茨忍无可忍,直接动用总理职权,给林德纳扣了几个“挪用公款”的帽子,撤去了林德纳财政部长的位子。此举直接触怒了自民党,“竟然敢公然干我大哥?”于是,自由民主党直接全员撂挑子不干了,退出了德国执政联盟,不少看不惯朔尔茨的社民党党员,也撂挑子不干了。根据规定,德国议会进行了投票,决定在今年2月份重新选举总理,同时重组执政联盟。德国政客的“亲美”,除了撕裂了自身以外,还让德国工业也受到了重创,让德国陷入了能源危机之中。俄乌战争期间北溪管道被炸已经众人皆知了,虽说具体是谁干的至今都没人承认。但要问谁是最大获益者,懂的都懂。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高速通道”被切断,不少欧洲国家、也包括德国就只能另辟蹊径,去大洋彼岸找美国买天然气了(欧洲和美国隔着大西洋)。而作为欧洲工业支柱的德国,对天然气的需求自然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大。就拿造车来说,金属板材的焊接和切割,零部件回火退火等热处理,都需要用到天然气:虽然俄罗斯的天然气仍然有机会通过陆路运输的方式运往德国,但以德国总理朔尔茨是个典型的亲美派,不仅不给俄罗斯好脸色,反而还加码制裁俄罗斯。原本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就只能跟美国买了,需要横跨大西洋拿货轮运输,成本相比以往大幅提高。据统计,德国跟美国买天然气的价格,是原本俄罗斯的4-7倍之多,这直接增加了德国车企造车的成本。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大众集团在销量、营收接近持平的情况下,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跌。
前面说了社民党和自民党为首的“亲美”矛盾,接下来说说绿党那点事。德国作为一直以来的工业大国,经历过环境污染的痛,所以早期绿党的支持率特别高,都是德国民众自己投票投上来的,希望通过减少碳排放让生活变得更好。绿党确确实实也是干了不少事,促进了德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他们的重点在于改变德国的能源结构,大批量关闭核电站、火电站,同时大规模兴建风电,让德国短短几年时间从以核电为主变成了以风电为主。虽然其初衷是好的,可以尽可能的降低碳排放,但缺点是电价似乎比以前更贵了。对比德国居民电价,10年前约为29.19欧分/度,折合人民币2.2元/度;而如今上涨到了3元/度,已经是欧盟国家中电价最贵的国家了,没有之一,是国内电价的6-7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恰恰在于要让可再生能源彻底代替核电和火电,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配备足够量的储能电池去调峰。但欧洲本土生产的电池,无论成本还是产业链的成熟度,都无法与现在的中国相媲美,这就反而增加了德国能源转型的成本。电变贵了,不仅直接增加了德国工业制造的成本,还直接影响了德国民众购买电动车的意愿。毕竟从咱们的视角来看,选择新能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电比加油便宜。德国人粗略算了一笔账,发现开燃油车和纯电车在用车成本上的差距并不大。再加上德国有《数据保护法》的存在,侧面导致了德国在AI、智驾方面推进非常谨慎,相比中美缺乏人才培养。因此,德国的电动车,真的只是油车换了个动力形式那么简单……(所以宝马一直在强调所谓“油电共用平台”,奔驰也暂缓了EQ系列的发展)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见让德国车企推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存在着太多的阻力了。要不是高额的补贴激励和环保政策强压的双重作用,可能德国电动车的发展情况比现在还糟。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身为绿党代表的环保部长哈贝克,竟然经常乘坐他那辆“联邦刑警局”特供的大排量燃油车。这种双标,无疑引发了大量德国民众的不满:这不是“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吗!于是今年前10个月,德国电动车销量大幅下滑了27%,仅凭一己之力,让整个欧洲的电动车销量出现了4%的下跌。德国电动车销量近8年以来首次下滑,似乎德国人已经不愿意再为电动车买账了。这种环境下,想让德国车企在电动车上战胜中国车企,简直比登天还难。要知道,原本以大众为首的德国车企,利润近20年以来都是高度依赖中国燃油车市场的。但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燃油车已经沦为了少数派,德系车在国内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在积极“走出去”,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部分德系市场产生冲击。但话说回来,如果德系车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拥有足够强的产品竞争力,也不至于慌到现在这个地步。所以,德国汽车工业的衰落,还真怨不得“China”。表象上是中国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压力,实质上其实是德国汽车自身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纵观全球各大汽车巨头会发现,大众其实是除了中国品牌以外推动汽车电动化最积极的一个,没有之一。而国内电动车销量上,大众ID.系列成为合资品牌的扛把子,也算是顺理成章。(只要10万出头的聪明款,了解一下?)只能说,时代变迁的力量,仅凭企业一己之力是难以阻挡的。但大众集团并不打算放弃,而是计划进一步在中国市场加码。比如,大众在积极推动与小鹏、地平线、中科创达等公司的合作。而“亲儿子”安徽大众作为大众在国内的智能网联中心,也在积极扩招研发团队,目标是达到3000名以上。可以说,大众集团也在抱着积极的态度,学习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