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电动车关税即将谈妥?以市场换技术只是表象!

汽车   2024-11-25 23:54   天津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能不能通过设置关税壁垒,将中国电动车拒之门外?


最近两年,这个问题可真是让欧盟愁秃了头。


谜底虽然还没揭晓,但答案大概率是“不太行”。毕竟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多方意见并不统一——


比如德法两大欧盟核心国家,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投票上就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立场。可见欧盟并没有想好,要如何面对中国电动车带来的冲击。



如此情况,中欧之间的贸易谈判,自然是个漫长的过程。


11月初,中欧双方的技术团队已经在北京谈了5轮,目的就是准备解决中国电动车出口欧盟的关税问题。


而现在,谈判似乎终于要有个结果了。


就在前两天,欧盟高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欧盟同中国正接近就取消对华加征的进口电动汽车关税达成解决方案!



只不过,明面上的继续谈判,不代表私下里没有动些歪心思。


在这之前,英国《金融时报》就爆了个猛料:



在今年12月份,欧盟将会针对动力电池补贴增加一项新的要求。如果是中国的电池企业,必须在欧洲建厂并转让技术才能获得补贴!


这是一场新的见招拆招,中国企业哪怕在当地建厂也要实现电动车出口,而欧盟则想借此机会复制中国供应链。


毫无疑问,这起围绕电动车的进出口保卫战还会经历一场漫长的拉扯。




01. 一家申请破产的工厂‍‍‍‍



发展电动车是一场阳谋,对欧洲、对中国都是。


咱们这边的想法自然不用多说,弯道超车的故事大家已经看过太多了。


但其实,对欧洲汽车产业也一样。怀抱着内燃机的雄厚的基础、转而发展电动车产业,起初只是为了规避“排放门”的影响、拿环保当挡箭牌,延续领先优势而已。


那么,事态究竟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


这,还要从一家欧洲电池厂商的故事开始说起。


2016年,两名前特斯拉高管创办了Northvolt,总部位于瑞典,愿景是为欧洲汽车行业提供可靠的动力电池:



没过多久,Northvolt宣布计划投资40亿美元建一家动力电池工厂。


彼时全球动力电池的格局,是宁德时代刚刚超越松下称王,整个行业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而欣欣向荣。其中,亚洲电池厂商在这个格局中占据了绝对的C位。


因而Northvolt的出现对于整个欧洲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针强心剂。


正如欧盟能源事务副主席所说:“汽车是在欧洲发明的,因此它必须在这里重获新生”。欧洲电动车,以后就能用上欧洲产的动力电池了!



为了扶起一家欧洲人的动力电池厂商,欧洲几大车企拿出了真心、付出了感情,砸下去的都是数额不菲的真金白银。


仅在宣布投资建厂的第一年和第二年,Northvolt就接连获得了1200万美元融资和1.2亿美元的额外资金;

大众在2019年投资Northvolt并成为拥有其20%股份的大股东,并在2021年下了一份为期10年、总价值140亿美元的订单;

宝马在2020年和Northvolt签署了一份总价值20亿欧元的订单;

沃尔沃与Northvolt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打算建造一座电池工厂;

甚至连瑞典政府都曾考虑为Northvolt提供15亿美元的信用担保,而德国政府是真的因为Northvolt计划在德国建厂而提供了9亿欧元补贴……


夸张点讲,这已经把订单税收到90年以后了,车企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说Northvolt含着金汤匙出生、是欧洲电池领域全村的希望,一点不为过。


而Northvolt也确实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其在瑞典建设的第一家电动工厂,也于2022年正式向用户交付电池。


然后,就全是坏消息了。


今年11月22日,Northvolt在美国申请破产重整。


因为此时,Northvolt账面上仅剩下一周的可用资金、且此前的融资努力已失败,在美国申请破产是想把这事广而告之,做一次续命的最后尝试。




02. 扶不起的供应链‍‍‍‍



欧洲几大车企轮流伺候一家动力电池厂商,Northvolt还能沦落到这般境地。缺乏资金,只不过是最浅层的原因。


再往深挖,是Northvolt生产能力不足,无法及时交付订单,导致收入不足一直没能盈利。


这不是单纯的产能不足,而是掺杂了技术、管理、供应链等综合因素的复杂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Northvolt既缺乏足够多的高素质生产线员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又需要大量进口。好不容易走到生产这一步,产品质量又不过关,良率低出厂前需检测,不合格产品还要返工。


这里面任何一个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Northvolt产能爬升的速度。


好死不死,Northvolt偏偏还爱讲大话,轻易承诺一些自己根本达成不了的生产目标



这惹得下了订单的客户只能干着急,外界一时不了解实情也只能多方猜测,比如是否工厂设备出了故障,才导致电池一直供应不足。


而Northvolt则声称“我们用来生产电池的机器,性能水平非常好”,并表示“安装后我们有一个调试期,会对机器进行微调和校准”。


这话可信度有多少,已经不重要了。


今年6月,宝马就以Northvolt迟迟无法交付足质足量的动力电池这一原因,选择撤回了此前下的20亿欧元订单,给了破产边缘的Northvolt一记重锤。


实话讲,距离宝马当年下订单已经过去了4年,Northvolt正式开启交付也过了快两年,宝马给的时间已经够久了。


如果不是Northvolt实力确实拉垮,想必宝马也不会狠心撕毁当时签订的合同。


回想一下Northvolt成立时的雄心壮志,什么“被视为欧洲打造独立电动车供应链的典范”、“使命是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龙头制造商抗衡”,再看这家电池厂商的实际表现就显得更加打脸。


对于欧洲电动车产业来说,Northvolt的倒下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Northvolt已经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正如欧洲的行业专家所表示的,“尽管Northvolt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仍然领先于其他欧洲电池制造商。”


换句话说,Northvolt的失败,固然有这一家公司的运营问题,但核心问题还是因为缺乏经验丰富的电池产业员工,这是整个欧洲都面临的难题。


Northvolt在建立时贪多求全,试图打造一条包含电池材料、制造、回收的全产业链,将以上产业全部欧洲化,也不是Northvolt一家公司的野望。


甚至反过来讲,这正是摆在欧洲汽车行业面前最香的饼,看起来更是唾手可得,才惹得多方投资为此蓝图而来。


正因如此,倒下的Northvolt才让欧洲人破了大防:欧洲根本没有能力,在动力电池领域和中国厂商相竞争啊!


而动力电池,只不过是整个电动车产业链条中的一环。那么更进一步地,欧洲电动车产业链和中国的差距又有多少呢?




03. 打打,谈谈‍‍‍‍



如果说Northvolt从创立到破产,带来的结果是欧洲建立本土电动车产业链的幻想彻底破灭,那么认清无法硬刚中国电动车的现实,就是这件事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了。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能不能通过设置关税壁垒,将中国电动车拒之门外?”


前半句怎么做不重要,重点在后半句:“欧洲究竟能不能抵挡中国电动车的冲击?”


最开始,欧洲认为手拿把掐。所以欧洲车企巨头纷纷制定了“xx年品牌全电动化”的转型计划,然而事实是这些计划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纷纷推迟。


所谓的“电动车需求放缓”,归根结底还不是车企不争气,拿不出用户认可的产品



产品不争气,车企前端的供应商当然难辞其咎(比如咱们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空悬超充和智驾,都能看到国内供应商的身影)。


或许恰逢其时的Northvolt被欧洲人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正是这些成了压倒它的包袱,推着这家不够成熟的电池公司设立了猴子捞月般的目标。


欧洲人在分析Northvolt为何倒下时终于认识到,“中国在电池技术上真的要比西方领先10年”。


路透社就总结道,今年至少有8家公司推迟或放弃了在欧洲的电动汽车电池项目,很多人也开始质疑,欧洲本土的电池项目是否能在本土抵御中国电池厂商的合资工厂。



要知道,全球最成熟的电池供应链,更领先的技术、更优秀的人才、更低的生产成本乃至更高的效率全在中国厂商手里!还在起步阶段的初创公司,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按照Northvolt的回答来看,可能只有资本的支持了,然而这一尝试也已经失败。


所以换个角度看,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也不过是一种“万策尽”的无奈之举——


当一切正规的手段都已不再起作用,就只能上点规则怪谈了



然而这一行为终究是与自由贸易的原则相违背的,从长远来看也无法维持。大众、宝马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反对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家终究还是要一起做生意的。你不让别人来做客,咱们哪里还有脸面去别人家串门呢!


就在上个月,中国对欧盟进口的乳制品、猪肉产品、化工产品和白兰地等多项产品启动调查,就是一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策略



贸易武器不是只有一方可以使用,一旦中国同样在汽车领域对欧洲车企征收高额关税,产生的代价欧洲汽车制造商甚至拓展到其他行业,同样难以承受。


所以谈,还是要谈的。


目前中欧双方正在谈的是,寻求就汽车价格承诺达成协议。也就是说,这份协议会给在欧洲售卖的中国电动车设定一个底价,最终产品的定价要大于或等于该价格。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欧盟保护了本国汽车产业,中国能继续卖车挣钱、还能多挣钱。唯一受伤的,大概只有被迫买高价车的欧洲老百姓了




写在最后‍‍‍‍



教员总结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一味地以开放寻合作,很可能会落得“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结局。


但既然开门做生意,也不是完全不能让步。欧盟现在想要的,和咱们当年以“市场换技术”也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变成了“以市场换供应链”。



只是这其中的度,还要好好把握。


而欧洲从一味想将中国电动车拒之门外,松口转向“偷师”中国产业链,属于是斗争转入下一阶段的标志之一。


打不过就加入,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问题只在于,所谓的加入,是虚心求教还是欺师灭祖,是牵线搭桥还是过河拆桥。


这一局,是中国车企走上牌桌的重要一步,我们且行且看。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



大人,时代变了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