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也玩原地起跳、原地掉头?预研底盘是啥黑科技?

汽车   2024-11-21 23:58   天津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还记得去年年初,比亚迪史上最牛产品“仰望U9”刚发布时的盛况吗?

瞧瞧那魔性扭动的身姿:

“惊世一跃”
当然,还有卸掉一个轮子也能开的“三轮行驶”
某种程度上,仰望U9上搭载的云辇-X就是中国品牌智能底盘技术的巅峰。
然而就在前段时间,敢公开跟仰望火拼的选手出现了——
几乎和仰望同时征战纽北的小米汽车,正式发布了下一代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功能上也和仰望U9颇有几分相似。
好家伙,真不知是冤家路窄,还是心有灵犀啊
只不过小米这套底盘还在预研中,也就是还没落地的“期货”。目前也只是搭载在小米SU7试制车上在做测试,什么时候上线还没有定数。
或许,这也是小米并没有和以前一样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只是轻描淡写”地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的原因。

或许雷总自己也觉得不够尽兴,他在广州车展前后自己又单独录了好几条短视频,解读小米这项正在研发的新技术。
从官方信息来看,小米的智能底盘一共分为3个部分,一是“全主动悬架”,二是“超级四电机系统”,三是“48V线控底盘”
先来说说四项技术里面节目效果最佳的“全主动悬架”
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小米汽车版的云辇-X”,可以通过快速独立调整四个车轮位置的悬架高低,来实现“尬舞”功能。
在看过仰望U9的表演过后,除了直呼“NB”、“遥遥领先”的用户之外,实际上也有一批人质疑这项功能有些鸡肋。
雷总估计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短视频补充说明时附加了两个案例:
一是可以进入“操稳模拟”功能,在驻车状态下通过左右转动方向盘、交替踩电门刹车,主动控制整车底盘向哪个角度倾斜。
玩明白之后,就可以用“扭动”的方式跟车外的人打招呼……
或许这仍然仅仅是个炫技功能,但接下来这个应用案例,看起来就有些实用性了——“抖一抖”
在开启之后,车身会通过悬架快速左右摇摆,做出类似小猫小狗“甩水”的动作。
遇到秋天落叶盖车,或是尚未结冰的车身积雪之类,它可以把上面东西都抖掉,省得从后备箱拿擦车扫把用手扫了,看起来“优雅”了不少。
能把看似乏味的功能玩得如此有趣,不得不说,雷军的营销能力,放在传统车圈真是碾压众生的存在。
至于仰望U9的原地起跳功能,小米SU7预研智能底盘试制车同样可以做到。
不过从展示效果来看,似乎小米的更给力一些,可以连续起跳3次
根据雷军视频中透露的数据,小米SU7“智能底盘预研技术”中的全主动悬架调节幅度高达140mm,最大举升力达到了444000牛,也就是能把两辆重达2.2顿的小米SU7 MAX举起来
如此大的举升力,面对赛道等高速过弯场景时或许能够派上用场,靠着单侧底盘的主动举升将车身侧倾的角度中和掉,从而提供最大的轮胎接触面积,提高过弯速度。
面对坑洼等高低起伏的路面,全主动悬架也可以通过摄像头预瞄的方式,主动调节悬架软硬进行滤振,也就是所谓“魔毯底盘”
起初看到小米的这套全主动悬架,不少人以为这是基于空气悬架做出来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虽然空气悬架拥有调节底盘高低的能力,且调节行程往往较长,但调节速度却很难达到这么快;也很难产生让这么重的一辆车,连续起跳3次的强大爆发力。
据小米官方给出的信息,全主动悬架系统使用的是一套“液压油泵”为核心的驱动系统,原理更像是仰望U8上的云辇-P
由于液体比气体更难被压缩,使得液压悬架的响应速度远高于空气悬架,调节速度可以比空气悬架快100倍,瞬间支撑力也会更高。
总体看下来,这套小米这套全主动悬架系统,功能重叠度跟比亚迪仰望非常高,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接下来再说说“超级四电机系统”。
基本可以认为,就是小米汽车版的“易四方”
目前的小米SU7 Ultra采用的是三电机的方案,由一个前置V6s电机+两个后置V8s电机组成。
而这次的小米“超级四电机系统”,采用的是两个全新自研前置电机+两个后置V8s电机组成,配合新研发的电机控制器,可以做到电机独立控制每个车轮
从,可以完成原地掉头
或单个车轮锁死状态的“圆规掉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还未被命名的前置电机,性能上是相当强大的。
虽然全新自研电机的最大功率“只有”330kW,但最高转速却可以达到28000rpm,是目前小米汽车已公布电机中转速最高的一款;
配合此前发布的V8s电机,总功率能够达到1510kW,2000多匹马力!
这也就意味着,小米还存在进一步刷新纽北圈速的可能。
同时,在X-Pin 绕组技术+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加持下,这台电机的体积得以大幅度缩小,其功率密度达到了11.89kW/kg,能够塞到紧凑的前机舱里。
前轴电机的小尺寸和轻量化,一定程度上能让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布置空间更加从容。
尽管能力很强,但显得还是跟比亚迪仰望“高度对标”的,毕竟有先来后到。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小米预研智能底盘的第三部分“48V线控底盘”了。
这回可算没“借鉴”比亚迪了,而是去跟特斯拉“取了取经”。
线控底盘里面,分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分别代表着汽车纵向和横向的控制。
传统的汽车制动和转向,都是依靠机械连接的。
比如传统制动系统中,踩刹车踏板之后,制动力会通过制动杆专递到制动总泵,再从总泵中储液罐的刹车油,将制动力分配到轮胎的制动卡钳上;
传统转向系统,则是用方向盘将转向力通过转向柱,外加转向油泵/电机助力,通过转向摇臂对横拉杆施加牵扯力,带动前轮转向。
但线控底盘,就是把制动和转向的机械传动结构统统去掉——
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制动踏板、方向盘上能够收集力度、车辆加速度等信息的传感器,再通过通信线路把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最终让控制器控制制动卡钳或转向机。
从下面这两张小米汽车官方示意图中,代替机械连接的“线束”是特别显而易见的:
小米48V线控转向:
小米48V线控制动:
相比传统液压制动,线控制动的优势在于更快的响应速度
小米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制动响应速度提升40%,可以将制动距离缩短1米以上。
此外,线控制动采用的是电控卡钳,省去了刹车油泵、油管线等等部件,意味着整套制动系统集成度更高,进而可以省去更多机舱空间,提升座舱空间利用率,还有利于整车轻量化
同时,一般2年4万公里需要更换一次的刹车油,也不再需要维护了。
线控转向的优势,除了响应速度快、更省空间以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人机解耦”
这个词听起来有些抽象,但社长给大家举个例子,应该就能明白了。
传统制动系统里,方向盘转多少角度对应轮胎转多少角度,这一比例是无法更改的(哪怕是可变转向比,在同一角度下也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但线控制动系统,理论上是支持驾驶员自由设置,打一圈方向盘轮胎能转多少角度的!
比如在窄路低速掉头这种需要“细活”的,就可以适当把转向比例调小。
此外,再配合转向阻尼的模拟,可以做出千人千面的效果。
在配合自动驾驶的情况下,甚至支持直接拆掉方向盘——
更快的响应速度,也能让其在赛道场景下有更出色的发挥。
说完了线控底盘的优势,劣势估计大家都明白,至少心理层面,大家还是对其安全性存在一定顾虑的。
如果完全取消制动和转向的机械传动,意味着少了一层安全冗余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就没办法补救了。
正因为如此,从法律法规层面,主管部门目前还不允许车辆用完全线控转向。
线控底盘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2015年,线控转向就已经在英菲尼迪Q50上量产了。
原本线控转向是为了提高转向的响应速度,但当时英菲尼迪Q50却遇到了些BUG:
根据用户反馈,这套线控转向甚至出现过“方向盘自动偏转90°,但车身却是正的”的奇葩现象。也因此,英菲尼迪在2016年进行了召回。

根据官方说法,这些问题与驱动线控转向的12V小电瓶亏电有关。
小米这次之所以做基于48V的线控底盘,或许一是为了防止电瓶没电时出现异常,二是为了避免低电压时的响应延迟。
实际上,48V也并不算一项新技术,现在很多“轻混”燃油车为了省油,已经都上48V动力系统了,而特斯拉Cyberchuck上则用上了整车48V,包括制动、转向、空调、车机大屏等等。
至于小米到底会用何种方式落地48V?
比较保守的方案是,仍然继续沿用市面上99%的车都在用的12V小电瓶,然后再为线控底盘专门配个DC-DC升压。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空调、屏幕、座椅等等零部件,都可以直接沿用现有的成熟方案,可以节省成本。
比较激进的方案是,直接做48V小电瓶。
这样一来,原本适配12V的空调、屏幕、座椅什么的,就都得跟着变,脱离供应商主流产品做定制化,意味着成本将大幅增加。
这也是特斯拉Cyberchuck卖得贵的原因之一。
个人认为小米应该会选择偏激进的方案,毕竟前面全主动悬架、四电机四驱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还有啥可顾虑成本的呢




写在最后



在小米汽车预研智能底盘发布之后,网络上的声音除了赞美以外,确实有一批吐槽小米“抄袭”的,和小米SU7发布时的景象如出一辙。
毕竟乍一看,车身尬舞、原地起跳、四电机原地掉头,都是比亚迪仰望玩剩下的,而48V线控底盘,则是特斯拉玩剩下的。
但个人认为,小米这波跟抄袭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不然市面上99%的车都成了抄袭的了。
换而言之,小米汽车是特别善于学习友商的优点,并化为己用,这一点基本延续了做手机等消费电子的路子。
作为一个不足4岁的年轻企业,小米汽车清楚的意识到,未来想要长久的立足于汽车行业,技术实力才是最必不可少的东西,再花里古哨的营销,顶多是锦上添花。
小米汽车当下所积累和探索的,正是电动车时代的壁垒。
做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



厚积薄发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