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买12台车的“东南亚小国”,需要中国电动车吗?

汽车   2024-11-27 23:56   天津  
‍‍‍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特朗普2.0时代,到底哪里才是博弈中的“避风港”?


最近,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放言,要对墨西哥与加拿大加征关税,将贸易协定踩在脚下。似乎北美市场的桥头堡——墨西哥,正在地位不保。



与此同时,欧盟对于加征关税问题上虽然有了较为积极的回应,但欧洲市场的颓势、巨头们的掣肘与欧盟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让市场依旧暗潮汹涌。


放眼全球,到底有没有这样一片土地,能让人安安稳稳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生意呢?


还真有!这就是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天选之地”——马来西亚。



2024年作为中马建交50周年,也是中国车企抱团进入的好时机。


仅两年时间内,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北汽、奇瑞、江淮、哪吒、广汽等多家车企陆续杀入马来西亚市场,当中不乏在本土建厂的品牌,摆出了大展宏图之势。


就连现代汽车,也忍不住决定要投资21.59亿林吉特(约合4.8亿美元)在当地建汽车组装工厂,生产7款车型,将马来西亚打造成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那么,马来西亚到底有什么优势?真的是众多企业理想中的“出海伊始之地”吗?




01. 马来西亚:一个家庭12台车的“诱惑”‍‍‍‍



众所周知,东南亚11国总人口超过6.7亿,是一个汽车年销量350~400万辆的大市场。


其中马来西亚以3400万人口、4000亿美元的总GDP触碰到了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线,正是东南亚汽车消费中的佼佼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的汽车总保有量高达1800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达530辆。


也就是说,在这里连刚出生的小婴儿都能平均到半台车!



在采访中,甚至有一位车主直接表示:在这边,一个家庭三到五部车很正常我家里就有12部车,父母、夫妻俩、孩子们每人一台,还要有一部出游的七人车、一部日常通勤车……”


连续两年间,马来西亚的汽车年销量达到70万台。有钱、有用车习惯、有市场……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潜力何其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此。



首先,尽管马来西亚交通拥挤,热门低端停车位一位难求,有时逛个商场甚至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入停车场,但马来西亚依旧坚持不限号、不限行


也就是说,只要你兜里有钱、有地方停车,哪怕是在首都吉隆坡,依旧能享受“想买多少台车就买多少台”的自由。


买车自由,还体现在马来西亚繁荣的二手车市场。


在马来西亚有一种备受欢迎的车型,叫做RECON(从国外进口的翻新二手车、主要由平行进口贸易商进行销售),一般都是日系车或英国版本的右舵车,以及马来西亚本国内目前买不到的车型。


在这一背景下,不仅孵化出了大量可以提供检测报告的商家,还衍生出了Mudah、Carlist这种二手车买卖询价APP,甚至还能直接使用新车牌并进行贷款!


当然,二手车这行水还是比较深的,所以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在熟悉的朋友或者学长学姐们手里直接买车。毕竟巨大的保有量市场是足以支撑起二手交换生意的。


而这样繁荣的用车市场,当然也离不开低廉的用车成本。



首先,马来西亚没有汽车报废年限、也没有年检制度,只需要缴纳路税和保险费用就行。


路税是按排量计算的,和咱们每年需要交的车船使用税有点类似,都是累进税率。


1.6以下的车型每年只需要几十马币(差不多100块人民币),但3.0T就得交2000多马币,6.0排量甚至要1.5万马币以上(2万块人民币)!


(图源:知乎用户@Kyle)

保险也和咱们的交强险、商业险类似,而且如果连续5年不出险,最高可以获得55%的费用减免、也就是45折,非常划算。


而更加人性化的是,在马来西亚暂时不用的“闲置”车辆在两年内可以免缴保险和路税,想开的时候直接缴纳就行且不需要补缴。只有超过两年,才需要重新验车。


甚至在马来西亚开出的违章罚单都可以“打折”!立刻缴纳罚单费用最低,每延期一周都会上浮。如果到年底,欠缴过久的罚单依然能得到还款折扣优惠……



至于油价,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少有的产油国,油品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95#汽油每升大概只有2马币左右(折合人民币3块多一点)。


这些方方面面,都进一步帮助马来西亚用户实现“买车、用车”自由。


再叠加马来西亚凭借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优越地理位置,并且与我国内相区别的右舵车市场,可以使之成为出口东南亚乃至全球右舵车市场的“桥头堡”,进一步增加了马来西亚市场本身的含金量。



于是从2022年起,长城、比亚迪等品牌就已经出海马来西亚;作为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品牌宝腾的“幕后老板”,吉利更是早早地就开启了新的征程。


今年1月,新势力中的哪吒汽车更是直接下重注,在马来西亚建设海外工厂。虽说哪吒现在遭遇了艰难时刻,但从战略眼光来看,目标可是非常明确。


那么这场整装待发的征程,能否真的一帆风顺?




02. 征程漫漫:电车不能只是富人的玩具



上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发现了海上油田,由于轻质油品质较高,成了国家发展的财富之源。


1974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以国有企业身份拥有和控制马来西亚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利,还曾在2018年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第191位。

而马来西亚也借此机会,开启了产业崛起的双线作战——

首先是以原油、天然橡胶生产国等资源之便积累外汇,发展相关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工业产业,让国家摆脱曾经农业大国的“原始资本”实现产业升级,让国内富起来。


其次,是对国内燃油车进行大范围补贴,鼓励用车,形成了巨大的用车市场,并以此为基础,举全国之力扶持起了东南亚汽车工业的独苗——宝腾汽车。


当初的宝腾,就是靠着市场优势、政策保护等一系列优势,才能大获成功。要不是迟迟没走上自主研发的路线,很难说宝腾会不会成为“东南亚的比亚迪”。

眼见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正在崛起,但这条路上却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绊脚山”。


据统计,马来西亚海域海洋油气资源累计探明可采储量约260亿桶油当量,油气储量各占一半,而累计采出量已经超过60%,剩余未采出油气中主要为天然气。

有预计称,马来西亚油田或将在2038年陷入枯竭。

产量危机的同时,还有人均半台车的用油市场激增,马来西亚政府不仅要面对国际油价的巨大波动,还要支出天价的汽油津贴。

2022年,政府补贴油车汽油津贴达508亿马币,占总财政支出的3800亿的15%,马来西亚作为产油国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

当年为了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福利”,如今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背刺而来。

此外,随着环保与碳排放压力,马来西亚喜提全球碳排放增长率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而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依旧来自燃油车——马来西亚37%的碳排放量来自自交通。


显而易见,燃油车保有量与油费津贴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尾大不掉的难题。


禁则严重影响国民生活便利性、放则日日流血直至干涸,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依旧没有起色。


对此,马来西亚并没有选择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而是给出了十分简单的解决方案——那就先禁一部分富人吧



在新的“目标式补贴”方案下,收入水平在前20%的国民将不再享受油费津贴,而40%的中等收入群体和40%的低收入群体,将会享受不同比例的补贴。


这个方案看似合理,却有可能助长马来西亚国内屡禁不止的油气走私生意”。


原本马来西亚商用运输柴油、汽油走私到泰国、印尼等地区就能换到不菲的差价收益。再来个分级购买,只怕普通国民也会效仿。


而且在这种分级补贴之下,新能源的成本优势依旧无法体现。



在家充桩上,充60度电的成本差不多是13马币(20块钱),和咱们差不多。就算阶梯电价翻个倍,也依然比开油车便宜。


但在公共充电桩上,对普通人来说每分钟1.5马币的补能费用已经基本和燃油车一样了。要想开拓新能源市场,这就成了最大的阻力。


或许补贴到最后,电动车只会成为“富人阶级”在添置家里第十几台车时的“大玩具”。


而迷局真正的解法,其实正在浮出水面。




03. 内外联手:产业崛起,路在脚下‍‍‍‍



对于马来西亚用车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双管齐下”。


首先,是面对城市与居住地1~1.5小时车程的布局,提供足够丰富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


没错,正因为用车成本低廉而发展出的蓬勃私家车市场,才导致了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发育迟缓”


这就有点像美国,虽然州间有火车、热门景点间也有小火车、公交车,但大多数人的出行依然依赖于私家车。哪怕预算不足的人们,也会选择买一台低价二手车代步。


而不论是轻轨、清洁能源公交车还是高铁建设,显然都是中国企业的拿手好戏。


这一步棋,马来西亚正在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


目前,沙捞越州发展氢能公交项目已经开始,其首府古晋城市交通系统项目交由中国中车的氢能源智轨电车,于2023年9月起试跑上路。


第二件事,则是更为关键的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无论汽油津贴降低到多少,只要燃油车存在,那么政府就需要持续输血补贴。而对于两轮、四轮电动车的“绿色津贴”,其实只需要在购车时“一次补贴,终身受益”。


这既解决了财政支出、用油问题,更是能够通过产业和市场倒逼马来西亚实现绿色工厂、绿色产业转型,是目前最高效的解决方法。



于是,综合下来马来西亚拿出了电动摩托、电动汽车、电动公交三线并补的措施,加上公共交通支持,实现全面转型。


但事实上,马来西亚的目标还是保守了。连HEV也算在内,2030年的“新能源”渗透率只需要达到15%,2040年只需要达到38%就算完成任务。


这当中的顾虑,肉眼可见。除了新能源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充电桩和换电站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全跟不上。



其次,这个目标是基于前些年的市场发展预期来制定的。


当时,咱们的新能源车成本还没压下来、质量还没提上去。且按着燃油车三年一换代的“旧习”,马来西亚才制定了如此保守的计划,让新能源渗透率慢慢提升上去。


但这两年间,中国新能源从价格到技术,从产品到质量的“卷”,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而随着中国车企大举出海,有不少企业也开始铺起了“基建”,例如长城就在当地推出了“随车送桩、引导第三方充电站建设”等方案。


而本着“鸡长大了,蛋自然就有了”的科学规律,城市补能问题可以在政策支持下交给市场发展,只需要在乡村、公路等地区进行政府重点普及即可。


此外,针对新能源车灭火技术配备独立消防设施等问题,马来西亚同样可以“摸着中国过河”,借鉴行之有效的经验。


可以说,只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这条路上顺风前行,马来西亚将顺利得到一场产业升级转型的崛起之机,结合本地的半导体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扩大。



而回到中国新能源企业来说,这场出海之路,也将成为第一场“胜仗”。


一场“合则两利”的同盟之约,道阻虽长,行之将至。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



你看好出海马来西亚吗?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