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丨花欲燃吖
明朝袁忠彻善于相术,他的一个朋友有一名童仆,长相秀美,人又机灵,甚得主人欢心。袁忠彻见到这童子后,认为他将对主人不利,劝朋友逐他出门。朋友不愿意,袁忠彻多次警告他,朋友才不得已打发童子离开了。
袁忠彻的父亲是声名远扬的相术大师袁珙,袁忠彻一身的本事也是幼年师承父亲,经过他们父子看相的,一生起伏,生死富贵都能一语中的,非常受人尊敬和信服。
洪武末年,大明暗流涌动,燕王朱棣坐镇北平厉兵秣马,便请袁忠彻父子来宴会上欢饮,其实意在让他们帮自己指明一条路。袁忠彻年纪虽小,能力却很出众,他扫视了在场的人员,偷偷在朱棣耳边说了几句话。
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看似威武,实则根基不稳;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官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雄,似有隐忧。袁忠彻断言,这些人依相法,皆当刑死。
朱棣听后心中大喜。因为这些都是建文帝派来监视他的眼线,既然这些人将来都会死,更加坚定了他要成就霸业的信心。
后来朱棣果真起兵,一路过关斩将,登上皇位,袁忠彻被召授鸿胪寺序班。
在民间也流传着一个关于袁忠彻的故事,据说他的朋友家里有一个童子长得很好,做事也很机灵,深得主人欢心。袁忠彻经常去做客,见了这童子几面后,心里就觉得不踏实,思前想后,劝朋友远离这个仆人。
他说这童子不是好人,将来早晚会连累主人,也会对主人不利。
朋友本来不信,千金难买趁手的奴仆,好不容易有个这么好的人,不舍得放手。袁忠彻出于对朋友的考虑,不厌其烦地劝,朋友最后宁可信其有,只好将童子放逐了出去。
古代社会,奴隶,奴仆想要翻身很难,被主人赶出去后,大多数都是无处可去。这个童子也是一样,白天在城里四处找散活干,勉强糊口,夜晚就睡在城外的破土地庙中。
一日,童子像往常一样回到破庙,准备歇息,却发现墙角处有个破旧布包,沉甸甸的。他好奇地打开,里面竟是黄白相间的金银,粗略一数,足有数百两之多。
童子内心一阵挣扎,一方面,他如今穷困潦倒,这些银子能彻底改变他的生活;另一方面,他想到自己被主人赶走的原因心里愤恨,袁忠彻不是说自己不是好人吗,我若拿了这银子,岂不是真的应了他所说。
童子想,我偏不,我就要做个好人!
他守在庙中,等待失主前来。
一夜过去,童子忍着饥饿与困倦,却一点没生贪图之心。
后来,一名哭哭啼啼的女子寻过来,神色慌张,满地乱翻。童子上前询问,女子哭诉道,她本是军中小头目的妻子,丈夫蒙冤入狱,性命危在旦夕。她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筹够金银,想用这些钱贿赂长官,救丈夫出狱,没想到路过此地在庙中歇脚时,因匆忙赶路,竟将装着救命钱的布包遗失了。
童子心中已有八分把握,又仔细询问了金银的数目,与布包内分毫不差,便将布包取出还给女子。女子感激涕零,当即拿出部分金银酬谢,童子坚决不收,只催促她赶快去救丈夫。
女子走后,用这笔钱成功救出丈夫。此事被女子丈夫的上官得知,上官钦佩童子的品德,又见他年少聪慧,且自己无儿无女,便将童子收为养子。
数年后,上官年老退休,力荐童子承袭官职,童子自此成为三品武官,成就斐然。一日,童子因公事回乡,特意去拜见旧主。旧主见他威风凛凛,不禁感叹:“袁大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当初说你会对我不利,如今你却这般出息。”
正说着,袁忠彻恰好前来拜访,旧主心生一计,让童子换上昔日仆从的衣服,佯装仍在府中为仆,想看看袁忠彻的反应。袁忠彻进门一眼便瞧见童子,立刻惊讶:“这不是当年的童子吗?怎么又回来了?”
旧主故意骗他说童子无处可去,不得不暂时收留,袁忠彻却摇头笑道:“你别说谎,这人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面相完全不同,已是朝廷命官。” 童子听闻,心中佩服。
他将当年的奇遇说出来,众人才知道原来人的命运不是不可改变,所谓相由心生,心也可改变面相。
往期推荐
新科进士李遵勖娶了宋真宗的妹妹万寿公主,洞房花烛夜才发现公主貌丑黝黑,他就做了大逆不道的事
历史上不仅有男太监,还有“女太监”,她们的净身手段比男子更惨无人道,可怜至极
作者丨友书闲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图片丨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像神明一样慷慨地将光洒向我
从此人间被点亮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