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丨花欲燃吖
2007年山东滕州大韩村发现盗墓者挖的深沟,村民们立刻报警,没想到抓了22名嫌疑犯,竟追回200多件文物,其中两件高规格文物引起了考古学者的重视:越王剑和郳公戈。
这是一个家族墓地,却出土了分别属于两个国家的王侯用具,这给考古学者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所有的答案只能从墓里去寻找了。这些盗墓贼被抓捕回来后,追回的文物中一级文物有三件,二级文物有五件,三级文物高达46件之多......
这说明这座墓地底下埋着的人身份不同寻常。
在对墓地进行勘测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墓都具备墓道,只是,墓道的方向不同。在考古学中,墓道也是墓主人身份的一个象征。
东西100m,南北70m的面积中,考古队们发现了大大小小近200多座墓,其中100多是战国末年的平民墓地,还有46座春秋时期大中型的墓。
在追缴回来的文物中,有一个带有铭文的戈被命名为“郳公戈”,刻有12字铭文,经专家释读为“倪(郳)公克父,择其吉金,作其元用”,不仅填补了鲁南地区春秋晚期青铜器实物考古的空白,同时也给了考古们断代和寻找墓主人提供了方向。
古郳国根据历史记载,很可能就存在于滕州这个地界。那么,这座庞大的墓葬会是郳国吗?那么郳公克父又是谁呢?
专家翻遍了史书,却发现作为一国君王,竟然查无此人。
陆陆续续的不断有新的文物出土,却始终找不到有铭文的青铜器,大家不但没有找到有关郳国的蛛丝马迹,反而出土了越来越多有关燕国和越国的文物。
尤其是在M40号墓中居然出土了越王州勾剑。这是一把可媲美越王勾践剑的武器。越王州勾在公元前448年到公元前412年在位,通过这把剑大致可以推断出墓葬主人的年代。
但这却不是越王州勾的墓,根据出土的零星青铜器来看,这就是一座很普通的士一级别的墓葬,随葬国君名号的陪葬品很可能是作为战利品或者曾被赏赐。
一块墓地,出土多个国家的文物,专家们只好从滕州的历史背景入手。
这里曾经栖居了很多小国,他们在东周争霸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而吴国、越国、楚国等强国都曾经交汇在此处,这或许是大韩村墓地呈现多元文化的一个原因。
郳国是邾国的一个分支,也称小邾国,根据以往发掘的小邾国的国君墓葬,都和大韩村墓地有着相似的高规格和随葬特征。
但是尽管墓中出土了五件带有郳字样的文物,却还是无法证实这是小邾国的墓。
在很多墓地中还出现了殉人。双手交叉捆绑在墓中的一个尸骨,看起来还未成年,只有28颗牙齿,呈现了明显挣扎扭曲的痕迹,大概率是被活着下葬的,残忍的殉葬仪式令人到抽一口冷气。
活人殉葬曾在商代盛行,西周减少,春秋时更是不多,那么这座被判定为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墓为何有如此多的殉人呢?
山东这里曾经有两个国家存在,鲁国和齐国。鲁国崇尚儒家文化,死后并不主张殉人这种残忍的方式,而齐国则是盛行东夷文化,殉葬制度恰恰是他们所热衷的。
大韩村墓地呈现的恰恰是东夷文化的一种。
《左传·襄公六年》:“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这段历史说齐国曾经欺负过小国莱国。尽管莱国建国比齐国早,但用拳头说话,谁硬谁是老大。
齐国不仅灭了莱国,还将它的国君迁移到了别处,给他画了个圈,圈出了一块地,让他在那待着。
历史上“迁莱于郳”的时间恰好和大韩村墓葬的时间大致相近。那么,这个郳公克父有没有可能是被迁移过来的莱国国君呢?
这座横跨了春秋和战国的大型墓葬,留给了人们太多的谜题,目前仍然没有答案。
往期推荐
洪宣娇靠美貌为太平天国招贤纳士,却因“上帝之女”的名声太大,有辱夫权,被打压后销声匿迹
63岁的俺答汗迎娶18岁娇妻,孙子因夺妻之恨,一怒之下投靠大明
作者丨友书闲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图片丨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像神明一样慷慨地将光洒向我
从此人间被点亮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