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伊天夫 · 当代中国舞台美术的追求——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

文摘   2024-06-05 22:19   上海  





  2024年6月2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伊天夫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智慧教室为师生带来了《当代中国舞台美术的追求——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胡佐教授主持,并向大家分享了对于伊天夫教授的三点感受。

1、 独特的美学追求:创作中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思想主轴,同时创造性地将西方观念、现代形式融入于作品中,创造了独特的审美追求。

2、整体设计观:除了灯光设计方面的成就,在舞美设计、戏剧导演等领域,具有全方位的艺术成就。以整体设计的思维进行舞台创作。

3、作品类型丰富多元:在话剧、国家大型演出、传统地方戏曲等领域均有佳作。




本次讲座,伊天夫教授从“何为‘好’的舞台设计?”问题引入,并以他个人创作实践作为案例,深入讲解《当代中国舞台美术的追求》一题。


对于“何为‘好’的舞台设计?”伊天夫教授首先提出了胡妙胜老师的三句话,即好的舞台设计要在舞台空间中遵循“组织动作空间”、“再现动作环境”、“表现动作的情绪和意义”三项基本功能。

(1)“组织动作空间”:能够有效的在空间中组织演员行动,同时做到有特点、有特色、有特征。

(2)“再现动作环境”:再现人物生活、行动展开的规定环境,具有鲜明、典型的环境特征。

(3)“表现动作的情绪与意义:即舞台美术要做到对文本内在思想精神的揭示和表现。

以及龚和德先生提出的“有个性的共性”和“有个性的中性处理”,即每个剧本都具有特殊性的,好的舞台设计应当找出这个剧本的“密码”,从而提炼出相应的形式。


伊天夫教授以希腊阿提斯剧院的创始人、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发起人和奠基者Theodoros Terzopoulos(提奥多罗斯·特佐普罗斯)排演的话剧《等待戈多》为例。

话剧《等待戈多》


戏剧家在组织动作空间时,通过一块儿可以开合的板构成了“十”字型,光线从开合成不同大小的“十字”中透出,使观众进入剧场时就好奇这个结构中的戏剧动作该如何展开。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十字”打开,演员横躺在十字横线上,通过与十字前的小盆景(祭花)相关联,共同构成了“墓地”的意象。戏剧家在此设计中想要传达的是:“在墓地中死去的人,复活后等待上帝拯救”这样的意义。表现出了导演对《等待戈多》的当代解读,其视觉语言之深刻,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伊天夫教授提出,还有一种方式判断“何为好的舞台设计”,即用中国文化精神中“写意”精神来观照创作。

对于当代中国舞台美术设计来说,如何用本民族的设计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又能让世界读懂,进而让世界同行们认可中国舞台美术设计作品,与世界舞美作品是同步。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1)写意精神的体现:中国人创造的舞美作品,是否保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征,可以用写意精神、中国精神进行反观。尽管我们学习了大量西方的造型术,但是如何保持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色、写意精神、民族文化特色非常重要。这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当中,也体现在造型当中。

(2)科艺融合:运用科技手段在戏剧舞台艺术中创造视觉奇观。对于一部分舞台设计来说,创造新的视觉景观是重要的一环,从而才能创造出打动人心、意料之外的力量。

(3)创造有意味的观念形式:要有形式的美感、形式的意味,要有对意义世界的表达。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在对意义世界的表达中,一定涉及到系统的内在规定,只有符合其内规定,才能打动人心。



伊天夫教授通过分享他的三个创作案例,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了阐释。


(一)话剧《陆机》——追求写意精神观照

以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为主人公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陆机》,其剧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事不是按时间顺叙进行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共时性”的方式。

这种剧本的叙述特点,在空间表现上的困难在于“场景空间的转换”。在排演过程中,通过角色上下场与舞台灯光光区控制的配合,实现舞台场景中梦里梦外的迅速变换。



伊天夫教授说:“我在仔细研读剧本的过程中,对于人物的调度、情绪都会进行仔细的思考。”;“从文本的意义中找寻舞台场面的意义要素。”

在设计中,“要用写意精神关照”,才更符合这个戏的时代背景,同时通过光影变化营造有效的表现。


(二)话剧《侯绍裘》——追求科艺融合的舞台体现

话剧《侯绍裘》的主人公侯绍裘是中国革命早期优秀的共产党人,是五卅爱国运动的领导者。故事采用三重结构和一点多线的叙述方式,将侯绍裘置于故事的中心位置,表现侯绍裘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不畏生死、坚守信仰的高贵品格。


剧中涉及到梦回、穿越、顺叙、并置等多时空转化的复杂结构,对舞台设计的挑战很大。整体设计的构思是从四个关键词入手展开的——满目疮痍、迷雾漫漫、流星飞逝、光耀大地。为了将这四句话转化为形象放置于舞台上,创作团队决定用“爆炸瞬间”的意象来呈现。

因此在舞台上将众多LED屏拆开,用不规则的、多组、单一单元的屏幕“碎块”挂满整个舞台空间,通过大小不等、支离破碎的LED小屏和多媒体影像的紧密配合,达成了“爆炸瞬间”意象的呈现。

(三)评剧《新亭泪》——追求“有意味的观念空间”表现

“有意味的观念空间”即剧本精神世界的视觉化。任何艺术作品不能是纯粹内容或纯粹形式,一定是克莱夫·贝尔所阐释的那种“有意味的形式”。当代舞台美术设计师都努力企及文本中最深刻的东西,并为之赋予形式感,传达出有意味的观念空间。

有意味的观念空间表述一定要和现实生活产生联系,观照现实、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设计所传达的观念是借着剧中人物的情境所生发出来的,但表达的是设计者意图表达的立意。


《新亭泪》舞台设计中,设计了一个直径16m的大圆盘,通过数控技术可以实现上下运动与翻飞等动作,中间又开有几个功能性的数控方洞,提供不同场景的切换,创造不同的空间环境。

这个“大圆盘”,如同将芸芸众生笼罩在其中,代表帝王的肉身和帝王的观念。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都生活在“帝王的观念”之下,自然产生了“日全食”的意象。所有大臣都在为了元帝而忙碌着,然而元帝是矛盾的始作俑者,受害的是芸芸众生。



结语





1.如何去认识舞台美术的好与坏,借用胡妙胜先生的理论,即舞台设计需完成“组织动作空间”、“再现动作环境”、“表现动作的情绪和意义”三项基本功能。

2.龚和德先生的观点:“有个性的共性”和“有个性的中性处理”。当今的舞台美术设计师在进行戏剧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找到这个“有个性的共性”装置。

3. 当代舞台美术设计的追求:

(1)用中国艺术精神关照自己的艺术创作,使作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印记;

(2)要有科技手段,科技手段所创造舞台奇观,能使空间像变戏法一般产生震撼力,当然仅靠文本意义世界打动人心的剧目也不胜枚举;

(3)作为剧场艺术,特别是镜框舞台当中所演的艺术,必须要具有“美的形式”(艺术性、哲思性),同时要表明剧作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关照。


本次讲座反响热烈、座无虚席。讲座结束,伊天夫教授与到场师生合影留念。









采写|王昊玉
照片丨陈雅琪
编辑丨张译月
责编丨谢 盼
审核丨胡 佐


上戏舞台美术系
上戏舞美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