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赵孟頫《三门记》介绍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
![]()
![]()
![]()
![]()
![]()
![]()
赵孟頫楷书的结体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严谨端庄:赵孟頫的楷书结体严谨端庄,字形规整,比例协调,重心平稳,给人一种端庄大方的感觉。
宽绰秀美:其楷书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呼应紧密,外形柔润而内含筋骨,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融合行书笔法:赵孟頫在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得字字流美动人,笔画之间有牵丝映带,增加了书法的灵动性。
笔圆架方:在书写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
融合多家:赵孟頫博采众长,融合了晋唐楷书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
![]()
![]()
![]()
![]()
学习书写赵孟頫的楷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临帖
选择赵孟頫的经典楷书字帖,如《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仔细观察字帖中字的笔画形态、结构特点和笔势走向,然后进行临习。临习时要力求形似,注意笔画的起止、粗细、弧度等细节。
2. 分析笔法
对赵孟頫楷书的笔法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和特点。例如,他的圆笔较多,要掌握好如何运用中锋使笔画圆润饱满。
3. 注重结构
在临习过程中,着重体会字的重心、比例和对称关系,注重笔画之间的间距和呼应,逐步掌握其严谨而又灵动的结构规律。
4. 持之以恒
书法的学习需要长期坚持,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时间,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巧。
5. 多比较多思考
将自己临习的作品与原帖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同时,可以参考其他书法家对赵孟頫楷书的解读和临习心得,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
![]()
![]()
![]()
![]()
![]()
![]()
![]()
![]()
![]()
特别声明
☆ 本号部分素材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
因无法溯源而未能及时与原作者沟通。
☆ 郑重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尊重原创,为传播而发。若涉及版权问题敬 请原作者告知 我们会立即删除。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 请点“在看 ” ,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