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赵孟頫集字春联高清

创业   2025-01-24 07:03   四川  

过年写春联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2025年赵孟頫集字春联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而春联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张贴红彤彤的春联,这一习俗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它是春节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贴门神、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而且,春联的张贴位置、书写形式等也都蕴含着民俗文化的讲究,如上联贴在门的右侧,下联贴在门的左侧,横批贴在门楣上方等。



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宋代逐渐成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后历经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发展和传承。它起源于桃符,最初是人们为了辟邪驱鬼而在门上画的一些符号,后来逐渐演变为在红纸上写对联,成为春节期间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最早的春联之一,这副春联见证了春联从桃符到文字对联的转变历程,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印。从这个角度看,春联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将不同朝代的文化、民俗和社会风貌记录下来,代代相传。


人物介绍


赵孟頫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自幼聪慧,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隐居不仕,屡次辟命,直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才赶赴大都觐见元世祖,被授为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获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获赠魏国公,谥号“文敏”,被后世称为“赵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行书和小楷,其书圆转遒丽,被人称为“赵体”。
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又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并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有“元人冠冕”之誉。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此外,他的诗文风格和婉,兼涉篆印,以“圆朱文”著称。有《松雪斋文集》等著作传世。




特别声明

☆ 本号部分素材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

    因无法溯源而未能及时与原作者沟通。

☆ 郑重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尊重原创,为传播而发。若涉及版权问题敬                      请原作者告知  我们会立即删除。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 请点“在看 ” , 欢迎分享!


墨语亭
宣传 推广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