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名的职业经理人,名字都被抢注商标
文摘
职场
2024-12-19 16:33
广东
记得点击上方大先生读书圈—右上角···键—设为星标
这是大先生读书圈的第553篇原创文章
注:本文来自星球,略有修订,近期比较忙,顾不上写号,优先保证了那边付费平台的日更,以后太忙或者没状态,会适当放出星球的精华文章。如果觉得还不错,想多看点,可以用微信扫文末的元旦优惠券进入,72小时内可退款。昨天分享了极越汽车那个热点的思考,有读者说,大致上看明白了,只是还是气愤,为啥往往员工都是最后被通知倒闭或者清算的?坦白讲,如果经常看我的文章及帖子,应该不会有这种问题的出现。能够这么问的,多半都把公司当家了,家里出现变故,能不着急吗?公司不是家,公司与员工是对手盘来着,再划分细致点,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都是四个不同的立场。你别听管理层,总是开口闭口公司利益,什么是公司利益?站在纯粹公司的立场,公司应该是要立足于长期经营,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可是,公司是不会开口说话的,正如国家这种组织,正如历史人物开口,我大魏,我大唐,我大清之类的。股东开口说的公司利益,其实真正在说的,就是股东利益。一家公司,公司品牌可能长期存在,可是股东却不一定,除了一直牢牢把控的控股股东。股东利益就是,需要公司有长期稳定的经营,能够带给他股份的回报。这里包括不限于最常见的分红,股份的增值,股东如果参与经营的报酬,人事权,底下的灰色好处等。当你看到别人说公司利益的时候,你就得好好想想,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意思?那管理层呢,如果一家公司不大,早期股东就是管理层,那这两个利益是高度重叠的。如果分离的话,那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们成立董事会,委任管理层领导班子,来管理这家企业。像国企,大家看到的管理层,大多不是股东,就是国资委任的职业经理人,但央企国企还有些特别。特别在于,以前他们是带“编制”的,现在虽说讲市场化经营,可是很多人还是依据惯例。像我一个朋友,在四大国有行,做二级支行的一把手,别人习惯认为,他是正科级别。再往上的一级支行,正行长是正处,副行长形同于副处。这些约定俗成的“级别”其实还不等同于传统体制内那些,而是形同于,除非这个领导调去了行政单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是职业经理人,或者带有一定股份或者期权。多数人碰到的是民企,普通中小型民企,那就复杂点,有股东兼任管理层,也有委任的管理层,俗称老板请的经理人。那管理层说的公司利益,你可以这么认为,那就是在不涉及他的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他说的公司利益,其实就是在举大旗而已。俗称,占据道德制高点,拿这面旗帜,在指挥你,讨伐你,在训斥你。那如果是他核心利益呢,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招标,如果是他的供应商,在面对竞争的时候,他可以说,这家公司做事靠谱,价格合适,有利于公司。这时候,其实他嘴里的公司利益,内核变化了,他说的其实是他自己的利益,不过是拿这个旗帜来装饰而已。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很多时候同一个字眼,不同场景,不同人讲出来完全就不是一回事。那员工嘴巴里的公司利益,其实也是个复杂体,符合我个人利益的就是好的公司制度,不符合那就不是。我不厌其烦的解释了各个不同立场的情况,了解之后,我们再去看那个热点。公司要倒闭了,涉及了股东、管理层及员工,倒闭的真实原因有很多,可能有业绩不顺,公司内部贪腐成风,股东投资款用完了,不想再投了等。反正,结果就是公司要倒闭,要破产清算,不想再开了,股东要止损。股东是投了真金白银的,他们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想再投资了,本身公司自己又不能很好的销售造血,那工资社保公积金赔偿,那就是很难说得准的。这是股东的合法权益,我TM公司投资失败,还不能解散吗?要知道,这叫有限责任,股东负有限责任,谁跟大家说的,我公司就得替员工无限负责,没有这回事的。只要公司在注册的时候,实缴资金有到位,比如注册了一百万,实缴了一百万,那这些就是公司的极限数额了。过程中,只要没被查出什么经营问题,我正常公司经营,经营不下去了,倒闭不是很正常?有人面临倒闭,总是对公司对领导很大怨气,其实不必有怨气,这在概率里边,非常常见。那些闹事的员工,说要让极越的夏总拿身家,拿存款来替他们交社保交公积金,这是开玩笑,没有这回事的。他或许有捞私人利益,但只要没被查出来,或者他就是很清廉的在经营,他只是个经理人而已。三国中,鲁肃劝孙权要反抗曹操,要立足于战,而不是降,道理说白了很简单。一旦江东被曹操打下来,鲁肃倒是不影响,他是士族,不过换个领导换个老板服侍而已。而孙权能去哪,老板就一个,总不能让曹操把位置让给孙权吧。为啥说不同呢,我相信大概率后面,这两家公司会稍微人性化点,去处理那些离职赔偿,以及工资社保等。因为这个事闹大了,他们又是有名的大公司,多少得考虑社会影响,考虑公众的印象,做好点,多花点钱,就当品牌公关了。只不过,对于那些因倒闭而突然失去工作的员工来说,都是不开心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突然的变动,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没有了固定收入,得重新面对找工作。公司在倒闭前,是没法跟员工商量的,也不会这么做,也不需要这么做。我之前的文章是想告诉大家,这得靠大家去洞察,去留意的,这叫未雨绸缪,秋风未动蝉先觉。可是,作为公司股东、管理层,最有利于他们的,就是先秘不发丧。这个词,通常出现在史书上,那些帝王去世,特别时期,都会秘不发丧,悄悄把事做了,稳住周边的人及敌人。像我关停的那些公司,我一般会先做好股东的工作,还有管理层的,把善后的计划先跟大家沟通好。这种善后的工作,其实就是公司仅剩余的账户资金,能做多少事就多少事,我们是不会再投钱的了。我经常是选择,自己不发任何工资,把钱都发给其他股东,其他员工。我也遇到过,员工很激动,我很坦诚的告诉他们,公司就是经营不下去,这是事实,很遗憾。作为公司最大的股东,公司倒闭了,亏钱,其实最大的损失是我自己,而不是他们。你像极越那种,涉及人很多的,当然没法先跟员工说好,根本就说不好,你一言我一语,怎么都摆不平这么多人的诉求及利益。就像公司破产清算了,债权人,可能只能拿回当时投资的一两成,或者毛都没有,因为公司资不抵债了。站在他们的立场,把这事变成个社会群体事件,只有聚合在一起,那些股东们才会引起重视。这主要指的是那种大公司的股东,小公司的股东其实不怕你这点的,因为他是真的没钱了,也不怕你去闹,去起诉。闹大了,还可能会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我们国家对这条是看得很重的。单独的个体,要么早点离职,能拿到完整的补偿,要么就是连成一线。但不管怎么样,不同群体不同的立场,都得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你得接受。这种观点,学校是不教的,学校告诉你的是,只要你认真学习,就像练功打怪一样,一关一关的打。实际上,出来社会你就会发现,你连关口在哪都不知道,你学的你做的那些,还不一定就对未来有用。说白了,学校的机制,让大家很容易忽略了变故是最常见的,不变才是稀有的。而你能更早得醒悟这点,那就不会临事手忙脚乱了,而是有所预料,预判了别人的预判,这样才能尽可能立足于不败之地。1、本号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随意,包年198元,可单篇付,可年付,请投币上车。2、有什么想咨询的,先凭以下新人优惠券进我的知识星球,72小时内可以随时退,想好了再下手。3、付费咨询,可加本人微信chendanting2014,备注来意,300元/小时,本人亲自对接,绝对令你满意,付款后不退,下手前考虑清楚。4、付费年度教练,同样需加微信,备注来意,2000元/半年,无限次一对一咨询,个人职场投资创业成长陪伴型私教,付款后不退,下手前考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