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期榜样访谈(李友华)

文摘   社会   2024-05-10 13:30   浙江  

第1097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

小巷管家

——访“北京榜样”李友华

主持  余慰光

嘉宾  李友华

编审  汪   漪  杨少君

校对  郭春艳

时间  2024年05月05日晚20:00-22:00

地址  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嘉宾介绍 

李友华,女,1951年7月出生,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北社区居民、西城区管城理市志愿服务大队德胜街道分队队长。


李友华退休后即投身社区公益,带领老年健身队伍参加各种健身操比赛、与孤老户结队一帮一、推进垃圾分类及街巷环境治理、拆除私装地锁为小区“卫生大扫除”、组织青少年“绿色斑马线”护送游人、助力核酸检测……做了7年小巷管家的她,是数十支志愿服务队队长,志愿服务超7000小时。2006年退休后,她在居委会担任9年不坐班文体主任,带领社区健身队伍,参加北京市各种老年健身操比赛,多次收获奖项、收获健康。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参加鸟巢马拉松赛开幕式的千人群众健身操演出,感觉受益匪浅。


2009年以来,在社区带领治安小组与社区孤老户结队一帮一,负责高龄老人组团串门,联络友谊。这是一种社会老龄化的必然现象,是老北京人的念想,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学习雷锋精神,建设和谐德胜的尝试。她一干就是10多年,受到社区和居民好评,并以李友华为助老原型,由社区编成活话剧,到其他街道巡回演出多场。期间,有两个年度,李友华被评为区级孝星。这也更加激励她继续砥砺前行。


2017年5月,李友华加入西城区管城理市志愿服务大队德胜街道管城理市志愿服务分队,助力德胜街道小巷管家环境治理工作,并作为德胜街道小巷管家代表发言。从此开启辖区管城理市、环境治理、小巷管家、绿色斑马线工作,带领队伍维护街巷环境,参加德胜街道垃圾分类等街巷环境治理服务,形成区域志愿服务的主力。先后获得德胜区“孝星”、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1997年荣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爱国立功标兵”;2022年十月荣获“北京榜样”等殊荣。

李友华 

入选辞


她是一名退休党员,也是一位热心的西城大妈。身为北京西城区管城理市志原者,她为守护红墙,创造和谐城市,持续发挥余热。多年来,从指导垃圾分类、桶前执守,到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环保,从礼让斑马线、护送行人,到保护水环境、带领青少年开展公益活动,她早已成为德胜区各项公益服务领军人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小巷管家”。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各位家人朋友,我是今晩节目主持人余慰光。今晚走进我们节目的是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西城区管城理市志愿服务大队德胜街道分队队长李友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


李友华:各位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北京西城区的李友华。首先,感谢汪漪老师、余慰光老师对我的推荐与采访,使我有机会站在今晚《身影》节目的舞台上,和大共同分享我在公益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主持人:李老师,您是德胜门箭楼爱心斑马线团队的队长,多年来,一直带领退休人员、中小学生守护着这里的斑马线,为维护交通秩序,确保行人安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本地居民和交通部门的交口赞誉,请您给我们讲讲这里边所发生的故事,好吗?


李友华:好的。我们所在的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东大街9号,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始建于公元1439年,清康熙年间因地震坍塌而重建。原德胜门由城楼、箭楼和瓮城组成。


德胜门箭楼素有“军门”之称,是京师北上出征时的必经之处,取“得胜”谐音,以求吉利。1969年地下铁道施工时,德胜门附近的城墙被拆除,仅存箭楼和瓮城部分墙垣。德胜门的箭楼在城楼前沿,建在砖砌的城台上,为城楼的防御性建筑。2006年5月25日,德胜门箭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北民族团结社区的一位居民,对附近的道路交通比较熟悉。2006年退休后,一直参加公益活动,在德胜门箭楼爱心斑马线团队中担任队长,带领德胜街道小巷管家团队,为社区居民和游客提供交通疏导和安全引导服务,助力低碳环保、倡导绿色出行。


德胜门箭楼的斑马线是北京城内少有的几条不能设红绿灯的斑马线,每逢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有大批游客来到箭楼参观。为缓解交通拥堵,德胜街道和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了德胜门爱心斑马线团队,我担任队长,全年无休,带领团队以及各中、小学校学生每天相约坚守在此,护送游人安全通过斑马线。


2017年,北京日报社、首都文明办等单位发起“认领爱心斑马线”活动,绿色啄木鸟响应号召,先后认领了德胜门等10条斑马线。7年来,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我带领着30余名志愿者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这条不足30米长的斑马线上,护送行人过往马路。如今,这里的交通秩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德胜门箭楼西侧的这条斑马线,连接着箭楼北广场和积水潭地铁附近的便道,从箭楼前乘877路公交车前往长城和坐919路公交车去世园公园的游客,都要经过这儿。路口车流量、人流量多,有斑马线却没有红绿灯,行人在车流中过马路,难免存在安全隐患。


以前,有的机动车轧在斑马线上,开到行人跟前,才不得不停下。行人和机动车擦身而过,看着特揪心。有时候,机动车猛踩刹车,后面的没踩住,就追尾了。我们志愿者用的是“笨”办法:大家在路口手拉手排成人墙,拦住车辆,让行人安全通过;等行人差不多都过去了,再撤回来,给车让路。


我们还开展过快板书维护交通活动:大家手持竹板,站在便道上劝导行人,形成一道风景线,向司机和过路行人宣传交通规则。德胜街道的秧歌队也穿上衣服来此引导,宣传文明、礼让通过斑马线。改变在悄然中发生,许多和谐画面在斑马线上演。


车主有耐心了,尤其是通过的大公交,带头礼让,后来的机动车也都跟着降低车速。许多时候没等我们引导,大家就提前把车停下了,还会对我们伸手示意,让行人通行。因为右手挥舞着小旗子,每当这时,志愿者总会用左手给司机朋友回敬一个礼。斑马线上的小文明,其实关乎北京这座城市的大文明。


每年,我带领的爱心斑马线团队平均护送约7.3万人次的游客通过斑马线,确保他们安全地进入公交枢纽,乘坐公交车进行绿色出行。在斑马线上指挥机动车是最大的难点,游客太多时我们每30秒就要拦停一次,既要保证司机和行人之间的安全,更要保持交通顺畅。


这件事看起来比较容易,要做好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做好指挥工作,一定要对交通、汽车、流量和车种等知识有深入了解,以保证司机和行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全。


每次,我在给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时,除了讲解安全知识,还要让大家掌握好服务手势、文明用语,同时做到微笑服务。参加岗前培训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在我们团队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爱心斑马线”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已过花甲,我早已生发出一种后继无人的危机感,希望有更多青少年志愿者融入我们公益团队。


Sound of harmony




为此,我在德胜街道办的指导下,带领学生志愿者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小范围文明斑马线活动,助力绿色出行,宣传低碳环保,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小规模志愿服务活动,号召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为他们茁壮成长提供众多机会,为培养他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提供实践平台。


主持人:李老师,您除了自己参加公益活动,带领团队服务于社会,还不忘培养青少年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使爱心公益事业得以传承下去,向您致敬!2018年,北京市推广建立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伍,您率先报名,成为首批小巷管家。请谈谈您是怎样当好小巷管家这个公益角色的。


李友华:小巷管家的职责就是率领小巷公益团队,协助政府文明治理巷区。我当时就想,自己退休了,正好利用闲暇时间为巷区、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上小巷管家后,我就和团队的成员们商量着怎样发挥余热,协助政府,将巷区治理得整洁、文明。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本就不宽,胡同两侧停满了车,就连人行便道上都见缝插针塞着机动车。行人打这儿过,只得贴着墙根、侧着身,从缝隙里蹭过去。下午学校放学时,十几个流动摊位又聚拢来,让二百米长的小胡同更显拥挤。


这里是我的出生地,住在这条街上的人,90%以上我都认识,家门口的事,我们应该帮着管一管。上岗后,我带领队员们每天和占道摆摊、胡乱停车等不文明现象“较劲”起来。


看到有人将车停在人行便道,我立刻迎上前劝说:小伙子,这儿可不能停车,去别的地儿找正规车位吧。这边刚把违法停车的人劝走,那边的流动摊贩已将各种水果摆上了人行便道,我立刻上前劝阻,小摊贩斜眼看着瘦瘦小小的我,皱眉道:卖点水果怎么就不成了?我耐着性子,微笑着向摊贩解释:人行便道上不能占道摆摊。你看看这街上人来人往,你把便道占了,老人孩子只能去大马路上走,多危险啊。


在我们的建议下,2019年,德胜街道推出全市首个“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实施盘活公共资源的“全域路侧停车管理”、统筹小区资源的“全域小区收费停车管理”和共享社会资源的“全域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管理”,胡同中乱停车的现象绝迹了。


对于流动商贩,我们也变被动为主动。天天盯着劝不见效,我们就每天先到小贩摆摊的地方“站岗”。在我们耐心解说和站位治理下,巷区内随意摆摊和胡乱停车现象得到遏止,老人和孩子出行再也不用担心汽车和摊贩挡道了。坚持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流动商贩彻底放弃了这几条街巷, 街面环境跟着焕然一新。


2019年年初,街巷整治开始向周边小区延伸。我们率领团队带头为小区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出的垃圾足足装满了20辆卡车。拆除小区私装地锁那天,我就守在现场。有车主阻拦拆除地锁,我义正词严地说:这地锁,多少个院里的老人都被它绊倒过,多危险,必须拆。我的话,让一些反对拆除的车主黙黙无言, 短短几天,小区250多个私装地锁被一举清除。


疫情期间,小巷中设立起固定的核酸检测点,每天到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成了我的“必修课”。持续6小时的值守,我的脸被晒得黝黑,感到隐隐灼痛,当我看到“大白”们顺着脸往下淌汗水时,我坚持将核酸检测点的几把遮阳伞优先挡在“大白”们的头上,让他们的工作环境舒适一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街巷管理的队伍中,甚至不少孩子和家长都愿意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这小巷管家当的——有意义!


当好小巷管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有一颗舍己利人的心胸,有一份助人为乐的情怀。但更重要的是行动, 没有行动,你所做的只是一串零;而行动,才是所有零前面的1。零越多,1的意义才越大。


比如说,在阻止流动摊贩占道摆摊的过程中,我们就站在摊贩摆放的位置上,摊贩看到你站在那里,他就会知难而退,他就知道站在那里的不仅仅是你,你的背后有城管和制度,有正义与良心。此时此刻的你,就是一个大大的“1”。


主持人:一个个小巷管家,见证着一个个街道社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砥砺前行的一串串脚步,一个个足印。李老师,请您给我们讲一讲您和德胜街安北巾帼志愿者团队的故事,好吗?


李友华:好的。我们安北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从2017年起就活跃在全社区,老、中、青巾帼志愿者在德胜街道妇联的关心帮助下,在王蕾主席的具体领导下,作为队长的我带领队员们雷力风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妇女工作,以共建和谐宜居型社区为目标开展志愿活动。


Sound of harmony




为做好社区居民衣食住行工作,我带领队员们走家访户,掌握一手情况,寻找解决办法,以做好最后一公里居民服务工作为主线,以使广大居民满意为目标,出色地完成了各级妇联交给的各项工作。


安北社区有14个少数民族,他们和谐共生、和睦共居,以楼房、平房混居为特色。社区老人多,租户和买卖房屋置换频繁,这些社区的自然特殊性,从客观上增加了管理难度。但是,安北拥有一支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我们是一支默默无闻的,无私无畏的,不计报酬的,充满正能量的队伍,我们常年坚持以民需为服务目标,履行团结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是身兼数种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为解决安北地广户少分布不均,老弱病残占比较多的矛盾,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宏观上听从街道统筹安排,在细节上由我们巾帼志愿者团队具体落实解决办法,化解了社区积累多年的矛盾,为开创和谐社区排了忧、解了难。


我们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一直以街巷居民出行顺畅为出发点。经过艰辛治理,让本来窄小的便道拓宽变靓,方便了居民通行,提升了美丽宜居感。尤其迎冬奥扮靓京城这一仗,巾帼志愿者团队统一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排班,在德胜街道段交通专用通道巡视、站岗、捡拾烟蒂、摆放单车、引导文明养犬、耐心指路、指导监督商铺门前三包,使街巷面貌焕然一新。


一直以来,我们坚守垃圾桶前巡视,经冬历夏,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制度。巾帼志愿服务队周一至周日排班,在寒风雪雨中,指导相关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存储与运输。为推广安北社区垃圾分类活动经验,巾帼志愿者们勇挑重担,从无怨言,在冬季寒风灯影下坚守,在夏季蚊虫叮咬中巡检。


我们积极宣传垃圾分类,半年之间没轮过休、缺过班;我们不忘初心,不怕脏累,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靠的是巾帼志愿者团队的通力合作。不到半年,安北14个垃圾桶站点,面貌全新,深受居民欢迎。


三年疫情期间,我们坚守抗疫卡口。只要抗击疫情需要,社区党委一声令下,巾帼志愿者争先恐后,首当其冲,按照社区妇联统一排班,值岗布控疫情卡口。周一至周日,巾帼志愿服务团队主动担责,班班按时交接,有事互助,一切自治自检。安排轮休时,全都后退,让给年老体弱者休息,我们却身先士卒,克己奉公,从不给社区添乱。


我们每月平均开展一次小区卫生大清扫,一年12场,6年如一日。执行国令爱国卫生运动,场场不落。在整治小区环境中,我们不怕脏,不怕累,奋力清除卫生死角,只为邻里互助,只为和谐宜居尽己之力。


在帮扶孤老的过程中,我们主动找修脚工、开锁工、找保母、陪同老人看病、陪同老人互访,积极为孤寡老人排忧解难。居民上报污水外溢影响停车,我们联系物业,协助解决。平时帮孤老缝补被套,搭把手提菜上楼,清障扫雪,都是常事。


对于社区妇联布置的任务,我们更是争取以第一时间完成为目标。例如:庆祝建党百年大型活动,我们克服多重困难唱响红歌,积极参与各种健身活动,同时还多次参观红船精神画展,红色观影,以及外出参加主题党日红色记忆等活动。


我们每年第一季度为志愿读书季,读党史,读建党百年红色书籍,诵读精典,专题讨论等活动,激励巾帼队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发挥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中吸收能量,永葆青春。


在社区带领下,我们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寒暑假,周六日,由我带领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组织青少年开展垃圾桶站点值守活动,为执行国令保驾护航。此举得到了广大志愿者家庭的赞誊与支持。中小学生们因此耳濡目染并参与了我们所开展的公益活动。


主持人:李老师,你们巾帼志愿者服务队7年来,为街道社区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为您和您的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点赞!70多年前,您出生在德胜街道安德路北社区,请您描绘一下德胜街道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李友华:好的。1951年7月,我出生在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北社区一个普通平民家庭。我最早的记忆是法源清真寺。小时候,经常随同父母去寺里玩耍。印象较深的是这里聚居着回、满、蒙、侗、傣、壮、瑶、朝鲜、布衣等10多个民族,那鲜艳的、样式各异的民族服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记忋犹新。


当时,德胜街道还是一片胡同。春秋更迭,岁月如梭,我在这里出生、读书、长大、成家、立业,见证着德胜街道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狭窄、低矮、陈旧的胡同慢慢兑变成宽阔的大马路、高耸入云的商品房、琳琅满目的超市,我也从一个天真小孩步入到了退休行例。


2006年,我办理了退休手续。一天没休息就加入了志愿者团队,一步步成为“西城大妈”、成为“红墙守护者”、成为“小巷管家”,奉献着退休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守护在这片土地上。一切来得那么自然。


走上公益之路,没有人劝导,没有人引领,更没有其他诱惑,也许,我天生就具备了公益人的基因。刚完成卡口值守,我又在其他岗位值班了。镜子里,我捋了捋花白的头发,将它掖进帽子里。我打趣地对自己说:伙计,你怎么忙得连衣着形象都没时间打理?你看看你晒得黑不溜秋,这几年老了得有十多岁啰。


退休前,我在工厂做过实验员、财务人员。严谨细致、踏实勤奋是我的职业需求,也是我的性格特征。但是,做了几年志愿者后,老同事发现我变了,变成了性格外向、快人快语热心肠。这么多年来,只要是社区的事情,一句话,我便蹬上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出发了。做志愿者,那就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啊!


当我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别着红袖标,我就对自己说:这个着装不是为了证明一个身份,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个公益人,要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


“西城大妈”之所以能够持久发展,和“朝阳群众”“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一起成为治理首都的一张名片,没有砸了咱们红墙守护者的招牌,就是因为这份责任、这份担当、这份使命。


什么是红墙守护者?红墙守护者就是“西城大妈”。北京市西城区是党中央所在地。“热爱党中央,要把我们住的地方管得好好的”——一句红墙边的大白话,促使“西城大妈”们不计回报地投身社区工作、协助基层民警管理社会治安、开展便民服务。如今,“西城大妈”人数已超10万之众,成为了西城区群防群治的一股新生力量。


作为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四十多年的老党员,具有18年志愿者经历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辛劳和不易。除了做志愿者,我还承担着许多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工作,“小巷管家”不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呼,而是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真真正正的家长里短,街巷里的大凡小事你都得管,都得摆平,做到让大家心服口服,做到让社区领导满意轻松。为此,我经常忙得停不下来。


Sound of harmony




同为志愿者的杨秀芳、张长鸿,是去年退休后被我“招呼”进来的,我们的想法都一样:把德胜、把咱家护好了,弄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无论谁来,都喜欢咱们家,喜欢咱北京就行了。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我最喜欢在德胜门箭楼做“爱心斑马线”志愿服务。春去秋来,我和我的团队以及中、小学生志愿者们早晚守护在这里,已经安全护送30多万行人经过斑马线。


守在路口,看着行人匆匆过往,看着周围环境越来越好,在这一早一晚高峰期的守护中,我见证着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觉这里每一处都有我们的奉献,虽然有累的时候,但看着自己的家在变靓,想着我们还能做点事情,一切就都值得。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思想也在随着发生变化。我今年73岁了,身体各项机能在退化,有些事情想做都力不从心。所以,我希望有更多比我年轻的人接过我们手中的公益之棒,来守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使德胜街道更整洁、更文明、更具现代生活气息。


主持人:李老师,您真是生命不息,公益不止,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问:您对今后的公益事业有何打算?


李友华:在我的一生中,我最不后悔做的一件事就是我能投身公益事业。作为小巷管家,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毕竟,巷区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怎么办?小巷管家应该怎么做?


我在的时候,对巷区情况比较熟悉,大部分居民也都认识我,能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我平时也注重防患于未然,对巷区内的水、电、气管网的运营情况心里有一本账,对孤寡残障人员的生存状态也基本了然于胸,加之我身后有一个志愿者团队,处理日常事务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我作为一个“小巷管家”、一个“西城大妈”、一个“红墙的守护者”,当我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别着红袖章的时候,我的感受是非常自豪的。因为,我是一个公益人。虽然70多岁了,还能为我们的党,我们的首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感到不枉此生。如果可以的话,我要向天再借50年,来完成我未竟的公益事业。


所以,我要加快步伐,尽最大努力,将年轻一辈吸引到我们公益队伍中来,使我们的公益事业后继有人,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榜样队伍欣欣向荣,生生不息。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对公益事业的全心投入,谢谢李老师对公益事业的远瞩高瞻,谢谢李老师对榜样事业的美好向往。我们大型榜样人物《身影》,是一档挖掘榜样人物、介绍榜样人物、弘扬榜样精神的在线访谈节目,您对《身影》节目有何期待与寄语?


李友华: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身影》访谈节目做客,认识了很多老师、嘉宾和各界朋友,收获了友谊,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真的是不虚此行。也因此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公益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在此,希望我们的《身影》访谈节目从基层做起,从平凡人开始,使一个个活生生的榜样人物走向前台,走入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民众成为一个又一个榜样人物!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对《身影》节目的鞭策与鼓励,我们将一如既往,和李老师说的一样,深入基层,扎根一线,挖掘榜样人物,弘扬榜样精神,夯实榜样事业,向广大读者和各界朋友交出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谢谢家人们的支持与陪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第1096期榜样访谈(杨立元)

第1095期榜样访谈(刘玉屏)

第1094期榜样访谈(王银燕)

第1093期榜样访谈(陈   勇)

第1092期榜样访谈(冶成福)

身影介绍

《身影》在线访谈是《身影》节目中心应广大网友之强烈要求 ,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创办的全国性榜样典型激励类在线访谈活动。同时开通了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群。


该节目广泛邀请全国青年典型作为在线访谈嘉宾,主持人以聊天的亲切形式,就广大青年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嘉宾进行一对一交流。《身影》节目的开通,让你身边更多的“可亲 、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典型走到人们面前,讲述他们勤奋学习成长、 努力创业奋斗、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人生故事。


《身影》在线访谈重点针对青年自信心不足、个人发展目标模糊、道德价值观正在发展演变等情况,发挥榜样典型的激励示范作用,培养青年爱岗奉献、敬业进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诚实守信、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精神品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奋发进取、成才成功。


2010年7月,《身影》正式被团中央选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团中央宣传部将《身影》节目的活动经验以《让典型“身影”陪伴务工青年成长》为题选入《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案例集。2010年12月1日,团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青办发 [2010]53号文件《关于发放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 附案例集)>和<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电教片>的通知》,将《身影》节目活动案例发放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 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等单位组织学习和推广。


《身影》节目官方网站特别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及时刊发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稿件。同时,节目还联合国家级出版社,对访谈内容筛选整理结集出版了大型榜样典型激励系列丛书,为青年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性的帮助。


该节目开通以来,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青年的支持,截止现在,已有900余位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典型应邀成为《身影》节目的顾问、主持人和嘉宾,举办各类在线访谈活动1000余期,其中“时代偶像”洪战辉、“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刘丽、“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赵仁伟、“中国好医生”徐宙雄、“中国好校长”赵生杰、“被碑刻的作家”王剑冰、“QQ奶奶”张秀丽等一大批青年身边的榜样人物走进了访谈。访谈嘉宾遍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福建、广东、广西、湖 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甘肃、新疆、青藏、内蒙古、贵州、四川、云 南、海南20多个省、直辖市及500多个城市,现已形成周末固定档期(周六、周日晚8:00-22:00)的全国性在线访谈节目。


2018年3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对《身影》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评价《身影》节目说:“他们以传递榜样为力量坚守信念,用行动感染他人。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传承榜样、发现榜样。在他们看来,榜样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你是榜样,他是榜样,在我们身边总有着许多普通而不凡的故事。”


如需了解详细内容可登陆身影官方网站《身影在线》栏目:http://www.bywnews.com


中央电视台《聚焦先锋榜》之《榜样的力量》专题http://mp.weixin.qq.com/s/EXhGn76x5K07QxSfA6ufqA


本节目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榜样驿站(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3830号


监督电话:010-53607929


身影在线主持人团队

身影人物 榜样力量



全国榜样访谈《身影》节目中心

顾   问:黄军衔  刘更银  杨凤城  王剑冰

           王京忠 于蕴芬   许 晨

总   编:杨少君

常务副总编:汪  漪

副总编审:李  威

主   编:王会琴  蔡静盈

副主编:韩清云  刘占强  王军刚  王  辉

主持人:杨少君  汪   漪  王会琴

           刘占强  韩清云  王军刚

           王   辉  余蔚娟  何青蓝

           郭春艳  郭智孚  唱荣鑫

           王秀娟  余慰光  胡付彪

关注更多   聆听榜样


微信名称:榜样俱乐部


平台编辑:何青蓝 

本期编审:汪   漪

责任编辑:余慰光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10层

身影官网:http://www.bywnews.com

电子邮箱:chinagqt@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07929


特别声明:本节目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榜样驿站(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3830号

榜样俱乐部
组织在线访谈活动,构建榜样档案,记录访谈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