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
★
无私无畏 永葆初心
★
——访“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吴应兵
主持: 余慰光
嘉宾: 吴应兵
推荐: 汪 漪
编审: 汪 漪
校对: 郭春艳
时间: 2024年08月25日晚20:00-22:00
地址: 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嘉宾介绍
吴应兵,男,1966年出生于重庆梁平。1984年参军入伍,在18年的军旅生涯中,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2002年从部队转业到南宁从事安保工作。
现任广西重庆商会党支部副书记,多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南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广西最美退役军人” “南宁市十大最美献血者” “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殊荣。
吴应兵
入选辞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退役军人,做不了大事,就坚持把平凡小事做好。我今年58岁,到了60岁就要退休了,也不能再去献血了。但我手脚还能动,嘴巴还能说,脑子还能使,我有一份力,就发一份光,以一个退役军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公益的路上,站好一班岗,带好一代人,希望能为自己、为爱人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各位家人朋友,我是身影节目主持人余慰光,今晚站在我们节目现场的嘉宾是来自广西南宁的最美退役军人吴应兵,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
吴应兵:各位老师,各位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晩上好!我是来自广西南宁的退役军人吴应兵。首先,感谢汪漪老师的厚爱,一直没有放弃对我的关注和采访,感谢余慰光老师对我的鼓励、鞭策与照顾,使我有机会站在今晚的舞台上,和家人们一道,分享这些年来我在公益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主持人:绿城南宁,是一座四季花开的南方安宁之城。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秉承“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精神,演绎着真情与温暖的故事。您在南宁工作、生活了30多年,早已融入这座暖心的城市。退役20多年来,您无私无畏、守初心葆兵心,把满腔热血和志愿服务奉献给素昧平生的人们,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无偿献血,在您的内心深处,只是为了患者的希望与健康而作出的寻常之举。下面,请给我们讲讲20多年来,您无偿献血的真情故事。
吴应兵:好的,关于无偿献血这件事,说来话长。今年6月14日,是第21个世界献血者日,也是我和妻子刘新凤双双同受表彰,分别荣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无偿献血二星级志愿者称号的2周年纪念日。截止到今年7月,我已无偿献血160次、累计献血64000毫升,相当于13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
作为南宁市“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我从2003年起开始定期献血。遇到需要紧急用血的人,我总是撸袖相助。
“急需两人份Ο型血小板!” 一天,我在浏览微信群时,看到彭女士的紧急求助信息,此前她的家人找了20多位亲朋好友前来捐血,但是都不合格。“救命要紧!”我内心深处闪过的就是这个念头。我立即与医院联系,并与南宁中心血站沟通。经过检测,我的血型与患者彭女士匹配。我当即表示愿意定向捐血给彭女士,解救了彭女士的燃眉之急与求血之难。
2020年的时候,一名家庭条件不太好的13岁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血。“13岁的生命太年轻、太宝贵,必须帮帮他!” 得知我自己的血正好与这名小患者成功配型后,我主动提出定向为他捐血。千金一诺,为了援救患者的生命,我先后捐血8次,还发动广西重庆商会会员捐款捐物价值2万多元,给这名小患者及其家人带去了温暖与希望,坚定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为了保证身体指标符合献血要求,我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远离不良嗜好,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有人问我,为了献血对自己这么苛刻,你图的是什么?我坦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也是退役军人,做不了大事,就坚持把平凡小事做好。”
我知道,无论做无偿献血还是做志愿服务,都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这对当年只有40多岁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确实,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无偿献血,每次献血回去我会给老婆留一盒牛奶,带几块饼干。她发现一次就骂我一次,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怕我因献血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以后我献血就不让她知道了。我觉得,做点好事,帮助他人是一个退役军人的应尽之责。我顶着妻子的压力,仍然坚持无偿献血。
我之所以选择无偿献血的方式回报社会,和自己在部队经常参加献血救人的经历有关。因为,我在部队献血时,知道血液的重要性,一袋血能救活一个人的生命。刚开始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我都是献的全血。
按照规定,一个正常人每半年才能捐献一次全血,我觉得这样帮助得太少。后来,我打听到,捐献成分血的话,一个月可以捐献两次。于是,我开始每个月两次捐献成分血。20多年时间下来,我累计捐献全血10多次,捐献成分血140多次,捐血总量超过了6万毫升。
每一次献血,通过检测合格后,血站会发来短信通知我,告诉我的血液符合标准并已经发往医院。那时候我的心里感觉特别温暖,特别开心。所以我决定这样的好事要一直持续地做下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大事做不了,我身上却流淌着健康的血液,这可是能救人生命的玉液琼浆。无偿献血我能做到,而且是很自觉、很愉快地去做。一想到自己的鲜血能救死扶伤,我心里就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因为参加无偿献血,我知道了南宁市“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我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之后,通过无偿献血,我和更多的人分享献血的心得与感受,慢慢地加入“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人越来越多。
主持人:您除了无偿献血外,还热情参加志愿服务。据我所知,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设在进门处的“吴应兵•志愿服务岗”非常醒目。每天上午9时,这里人头攒动,您和队友们都在热情地服务患者,忙得不亦乐乎。请您给我们谈谈这个志愿服务岗的故事,好吗?
吴应兵:好的。我是2019年7月加入该院公益行动的。从那时起,不管夏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我每天8时到岗,一干就是7个小时。我的服务与坚持赢得医院和患者好评。去年12月15日揭牌启用的“吴应兵·志愿服务岗”,成为该院首个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岗。
“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身为 “ 吴应兵·志愿服务岗”的队长,我时常穿着绿马甲,带着自己的标志性微笑活跃在患者中。从指导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办理就诊卡、协助预约挂号、到帮助老人就医、帮家属推轮椅、护送残障患者挂号取药、安抚病人情绪,我总是及时出现在需要帮助的群众跟前,被称为导医的好帮手、患者的贴心人。
曾经有一个盲人来看病,是我负责引导帮助他的,为了下一次还来找我,他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突然,有个星期六的下午,他一直给我发微信,可怜兮兮地哀求我帮帮他。可是,那天我正巧不上班。我马上帮忙联系医院的值班门诊主任和保卫科科长,请他们一定要找到这位盲人,带着他去看病。过了大概一个小时,这位盲人给我回复了一段致谢的语音,我才知道他得到了帮助,顺利看完了病。那时候我的心里特别开心。
医院每天会有超3000名患者前来就医,人多得像菜市场,更有一部分是老年或残疾的患者,他们很需要帮助。所以我来到这里,为就医者做全职志愿服务,每次收到患者真诚的感谢,我都感到心里很温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南宁市第二医院社工部主任莫燕球说:“像老吴这样每天坚持来做志愿服务的人很难得,不仅减轻了门诊压力,也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让更多人参与到医院的志愿服务中来。”
退役军人王心悦在我的影响下,也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工作之余为患者做引导服务,积极参加各类爱心公益活动。她说:“做志愿者这些年来,感受到人们的互助互爱,既为他们解决了问题,也让自己感觉到充实和快乐。真的是帮助了他人,快乐了自己。”
83岁的患者戴渝在感谢信中描述:“今天我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看病,一位志愿者问我看完病了吗?得到回应后带我去对应的窗口取药,还用袋子帮我装好药。他看见我腿脚不是很方便,非常热情地用轮椅把我送到医院大门口,并且帮我叫好的士,送我上车。我今年83岁高龄了,遇上这样的志愿者,我感觉到非常温暖,非常感激他对我的帮助。” 这样的志愿服务,我每天都在重复。
每天上午七点半,我都会提前来到医院门诊大厅,整理一下志愿服务岗,穿好印有“仁爱志愿”字样的马甲开始准备工作。看到行动不便的病人,我马上跑过去搀扶,或用轮椅推着病人去挂号、看病、取药、检查;看到病人面容痛苦,我急忙去询问并用轮椅送对方去急诊科就诊……
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他们常常焦虑和迷茫,当得到志愿者热情帮助时,他们心里就会暖暖的。门诊大厅每天咨询的人很多,最忙时志愿者一天可能会遇到1000多人,对于咨询者,我们有问必答,直到对方满意离开。其实,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天天在做,把每件事都做好。
门诊大厅,是一个医院的窗口。为病人及病人家属提供咨询引导服务,是我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对于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我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遇到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时,我积极帮助老人前往相应窗口现场挂号,并引导其就诊、拿药,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节省看病时间。对于军人患者,我积极引导其依法依规优先挂号、就诊。
总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忙碌的身影。我总会努力成为导医护士的好帮手、就医患者的引路人和贴心人,希望通过我的善举引导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传递文明、传承“雷锋精神”。
做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信仰,是一种精神鸦片,更是一种高尚情操。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要带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信念,在公益路上继续走下去,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
十几年如一日,我的志愿服务从未间断,后来为此还辞掉工作。一些人不理解,有人问我做志愿者能挣多少钱?有的劝我边上班边做志愿服务,挣些钱改善生活。每次,我都笑着说:“一心难以两用,专注更能把事做好。”
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多人看来,工作内容重复而琐碎的志愿服务岗位上,我收获了无数温暖的瞬间。服务对象的每一次感谢,都成为了我在志愿服务路上前行的动力。
主持人:吴老师,您经常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应兵,应该成为一个兵!” 您是怎样成为一个兵的?
吴应兵:部队大熔炉的淬火历练,培养了我的责任担当和勇敢无畏。退役后,我保持军人本色,见义勇为也成为本能选择。我时常激励自己:在部队,你是一个兵;在社会上,在生活中,你仍然是一个兵。
在银行当保安时,有一天,我遇到一名外省在逃人员来办理业务。当时银行大厅有不少群众,为防止对方带有凶器,在狗急跳墙时伤及无辜,我和同事没有惊动他。当时,我沉着冷静,悄悄让同事联系派出所。待在逃人员离开银行后,我立即疏导群众,拨通其办理业务时留下的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业务没办完需要返回一趟。这名在逃人员根本没料到这是要瓮中捉鳖,急匆匆地回到银行。我趁其不备,迅速掏出警棍将其制服。
因为我爱管“闲事”,以一个“兵”自励,遇到危难时刻,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一次,我乘公交车外出办事。当车在朝阳路准备靠站时,突然听到车外有人大喊:“有人抢包啦,抓住他!” 我循声望去,一名男子抓着一个女式皮包在人群中乱窜,一名女子边喊边追。
我立刻趁着车辆靠站时从后门跳下,朝着抢包的男子追去,追了几条街后,抢包男子见脱逃无望,又不甘束手就擒,顿时凶相毕露,威胁我不要管闲事。我毫无惧色,正义凛然地呵斥对方“把包放下”。抢包男子见我身体强壮,自知不是对手,不得不认栽。我将包物归原主,包里的2万多元现金和银行卡一样不差,被抢女子拿出一沓现金答谢我,被我谢绝了。
耐心劝说想要跳河轻生的人笑对生活、帮助走投无路的人脱离困境……见义勇为,在我看来不过是顺手而为的事。“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没有小事,不能停止!”这是我在宣讲稿《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中的一句话。我一直在默默践行诺言,一刻也未停歇。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退役军人不仅以集体形式作出表率,还不断从中涌现出一个个优秀的个体。在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个身着志愿服务绿马甲的身影常在四处穿梭忙碌,来此就医的人都知道,他是医护的好帮手,患者的贴心人,而那个人就是我。
尽管和老伴一起,每月依靠钟点工、清洁工等微薄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但我坚持不要报酬,脱产做全职志愿者。谈及初衷,我毫不动摇地说:“我只考虑我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想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党培养了我大半辈子,我感觉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想尽己所能地去回报社会,也感谢部队的培养。”
几年来,我已为就诊患者提供志愿服务4.3万次,收到表扬信50余封,被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工部主任莫燕球称赞为“真正的活雷锋”。自从成立“应兵志愿服务队”以来,在我身体力行地带动下,目前团队已有700多人,包含退役军人、军嫂、大学生等群体,服务于19个项目,志愿时长达4645小时。
这个志愿服务我要坚持下去,为我们当兵的争光,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志愿服务队中来。我始终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希望再发挥点余热,可以到广阔的天地去做点对党、对祖国、对军队、对人民有意义的事情。
18年的部队生涯,我参加过很多次战斗,多次立功授奖;10多年的无偿献血与志愿服务,我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我每做一件好事都感到很开心,很满足。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感受到了因为我的存在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我不但将全部时间投入志愿者服务工作中,还带着全家人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我享受到了国家和组织给予我的丰厚回报。
30多年来,我除了无偿献血外,做志愿者服务时长达到了15000多小时,曾荣获2012-2013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南宁市“五星级”献血之星、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南宁市“五星级志愿工作者”、首届“南宁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1日,我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殊荣。荣誉的每一次获得,服务对象的每一次感谢,都成了我在志愿服务路上前行的动力。
主持人:吴老师,听说您的爱人在您的带动下也成为了无偿献血二星级志愿者,您是怎样将爱人从无偿献血的抵触者转变为无偿献血的星级志愿者的?
吴应兵:2021年,我的妻子退休了。大概是受到我多年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潜移默化的影响,妻子也自觉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经常跟她说:做志愿者虽然是付出,没有收入,但你做成一件好事之后,就会感觉到很开心。因为,长期这样做,你就会为自己的爱心善举所感动,你会感受到被别人感激,被别人赞赏的优越感,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每天都会感觉到时间很充足,日子过得很开心。
常言道,夫唱妇随。我妻子办理好退休手续后,第二天就跟我上岗了。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俩冒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参与到淡村路东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
十几年志愿如一日,很多人说我真傻,尤其是一些街坊邻居,非常不理解,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过程非常令人愉悦。有人问我你做志愿者多少钱一天?或者是问你做志愿者有什么好处?我都跟他们解释说做志愿没有钱的,是纯粹的爱心付出。他们说那你生活怎么办?我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我爱人支持我,她工作有工资再加上我的参战补贴,加起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女儿也成家了,就我们两个人生活,3000多元感觉到还是用不完的。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家风。我们的家风就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是,我们每天都从帮助他人中感受到快乐,一家人也是身体健康、和和美美,这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2022年6月14日正值第十九个“世界献血日”,我获得了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我爱人成为了无偿献血二星级志愿者,完成了从抵触献血到自愿献血的兑变。
现在,已经58岁的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妻子一起简单洗漱吃早餐后,两个人一起出门搭乘公共汽车,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做志愿服务。晚上回到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也会聊聊白天做志愿者的一些见闻,总结其中的心得与体会。这样简单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真实握在手心里的幸福,是万金难买的一种精神享受。我们每天都是重复地去做志愿者,我们每做一件好事都感到很开心,很满足。
主持人:吴老师,疫情期间,您是怎样开展志愿服务的?
吴应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坚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疫一线。每天,我不厌其烦地为无数到院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做好量体温、出入登记等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把小事做好,为疫情防控把关。疫情期间,我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500小时,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表彰我的奉献精神,在门诊入口处设置了“吴应兵志愿服务岗”。
2022年伊始,南宁疫情更加严峻。长期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做志愿服务的我闻令而动,配合医务人员,从事核酸检测协调工作。2月6日以来,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做核酸检测的人数每日激增,医院科学调配,全力应战,仅2月6日至10日就完成核酸采样11万2千人次。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志愿岗位上。由于每天不断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我洪亮的嗓子都已嘶哑,院长强制我休假7天。
在休假的时间里,我没闲下来,到附近献血点做志愿服务,还与默默支持我做志愿服务十多年、我的爱人刘新凤一起,投入到了二桥西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驻守社区居委会志愿服务岗,认真开展、落实测温扫码、“三码”查验、信息登记、区域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把防控工作细节抓好落实,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在多年的志愿工作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真谛。这是我多年来做志愿服务最深的感受。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认为自己能活着就已无比幸福。我发自内心地甘于奉献,源于部队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源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源于我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心领神会,也源于我与生俱来助人为乐的强大基因!献身公益,是我一辈子的担当与使命!
主持人:2023年6月2日,《南宁晩报》以“最美军人进校园 ,当好学生引路人”为题,报道了您和南宁市江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贵义路小学开展红色传承活动的事迹,请您谈谈这次活动的前后经过。
吴应兵:在我的心目中,“最美退役军人”既是一道美丽的榜样风景,更是鲜亮的时代符号。2023年5月30日,南宁市江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关人员到贵义路小学开展“听退役军人讲故事, 做新时代红色传人”暨“传承红色血脉发扬优良家风” 文明实践进校园活动,作为“最美退役军人”的我,现场与在坐老师、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心得收获。
这次活动,感谢江南区文明办为我颁发了江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证书,并邀请我做“传承红色血脉,发扬优良家风”的主题宣讲。我和在坐所有嘉宾、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学习成长、入伍报效祖国、退役后做志愿者、无偿献血的经历和家风家教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随后,贵义路小学的同学们朗诵《红色童话》,彰显出江南区少年儿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现场播放了江南辖区广西新时代好少年黄鼎浩事迹宣传片,引导同学们从小学习身边榜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革命先辈、身边的好榜样学习,心怀理想、志向四方,不断提升学习水平,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江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退役军人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进校园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让青少年儿童铭记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持人:屈指算来,您已经58岁了,还有两年就到退休的年龄了,以后在公益的路上有什么打算?
吴应兵:我们这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得到的应该是红色基因的真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融入我的骨髄里,早已成为我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不二信念与精神营养。我没有哪些高大上的豪言壮语,我只想和妻子一起,为我们这个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今年58岁,到了60岁就要退休了,也不能再去献血了。但我手脚还能动,嘴巴还能说,脑子还能使,我有一份力,就发一份光,以一个退役军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公益的路上,站好一班岗,带好一代人,希望能为自己、为爱人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主持人:无私方能无畏,才能永葆初心。从您略显苍凉的话语里,我听到的是温言细语,感受到的是铁骨柔情,体会到的是高风亮节。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谢谢您的无疆大爱!我们大型榜样人物《身影》是一档挖掘榜样人物,弘扬榜样精神,传承榜样事业的在线访谈节目,您对我们这档节有何期待与寄语?
吴应兵:在我的心目中,榜样就是火车头,榜样就是精气神,榜样就是真善美。我是一个崇拜榜样的人,更是一个力求将自己锤炼成榜样的人。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并进,让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让榜样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让榜样之光辉映万户千家!
主持人:谢谢吴老师对《身影》在线访谈节目的鼓励与殷切期望,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肩负使命,扎根基层,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奏响一曲激情澎湃、永不掉色、跨越时空的榜样之歌!
各位家人朋友,今晚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真情陪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往
期
回
顾
身影介绍
《身影》在线访谈是《身影》节目中心应广大网友之强烈要求 ,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创办的全国性榜样典型激励类在线访谈活动。同时开通了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群。
该节目广泛邀请全国青年典型作为在线访谈嘉宾,主持人以聊天的亲切形式,就广大青年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嘉宾进行一对一交流。《身影》节目的开通,让你身边更多的“可亲 、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典型走到人们面前,讲述他们勤奋学习成长、 努力创业奋斗、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人生故事。
《身影》在线访谈重点针对青年自信心不足、个人发展目标模糊、道德价值观正在发展演变等情况,发挥榜样典型的激励示范作用,培养青年爱岗奉献、敬业进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诚实守信、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精神品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奋发进取、成才成功。
2010年7月,《身影》正式被团中央选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团中央宣传部将《身影》节目的活动经验以《让典型“身影”陪伴务工青年成长》为题选入《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案例集。2010年12月1日,团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青办发 [2010]53号文件《关于发放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 附案例集)>和<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电教片>的通知》,将《身影》节目活动案例发放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 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等单位组织学习和推广。
《身影》节目官方网站特别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及时刊发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稿件。同时,节目还联合国家级出版社,对访谈内容筛选整理结集出版了大型榜样典型激励系列丛书,为青年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性的帮助。
该节目开通以来,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青年的支持,截止现在,已有900余位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典型应邀成为《身影》节目的顾问、主持人和嘉宾,举办各类在线访谈活动1000余期,其中“时代偶像”洪战辉、“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刘丽、“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赵仁伟、“中国好医生”徐宙雄、“中国好校长”赵生杰、“被碑刻的作家”王剑冰、“QQ奶奶”张秀丽等一大批青年身边的榜样人物走进了访谈。访谈嘉宾遍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福建、广东、广西、湖 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甘肃、新疆、青藏、内蒙古、贵州、四川、云 南、海南20多个省、直辖市及500多个城市,现已形成周末固定档期(周六、周日晚8:00-22:00)的全国性在线访谈节目。
2018年3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对《身影》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评价《身影》节目说:“他们以传递榜样为力量坚守信念,用行动感染他人。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传承榜样、发现榜样。在他们看来,榜样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你是榜样,他是榜样,在我们身边总有着许多普通而不凡的故事。”
如需了解详细内容可登陆身影官方网站《身影在线》栏目:http://www.bywnews.com
中央电视台《聚焦先锋榜》之《榜样的力量》专题http://mp.weixin.qq.com/s/EXhGn76x5K07QxSfA6ufqA
本节目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榜样驿站(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3830号
监督电话:010-53607929
身影在线主持人团队
身影人物 榜样力量
全国榜样访谈《身影》节目中心
顾 问:黄军衔 刘更银 杨凤城 王剑冰
王京忠 于蕴芬 许 晨
总 编:杨少君
常务副总编:汪 漪
副总编审:李 威
主 编:王会琴 蔡静盈
副主编:韩清云 刘占强 王军刚 王 辉
主持人:杨少君 汪 漪 王会琴
刘占强 韩清云 王军刚
王 辉 余蔚娟 何青蓝
郭春艳 郭智孚 唱荣鑫
王秀娟 余慰光 胡付彪
关注更多 聆听榜样
微信名称:榜样俱乐部
平台编辑:何青蓝
本期编审:汪 漪
责任编辑:余慰光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10层
身影官网:http://www.bywnews.com
电子邮箱:chinagqt@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07929
特别声明:本节目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榜样驿站(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3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