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
★
活成一束光 照亮前行路
★
——访“中国好人”栾志学
主持: 王军刚
嘉宾: 栾志学
推荐: 汪 漪
编审: 汪 漪
校对: 郭春艳
时间: 2024年08月18日晚20:00-22:00
地址: 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嘉宾介绍
栾志学,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肢残协会副主席,海港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
16岁时,他见义勇为落下终身残疾。重新走向社会后,他刻苦自学计算机技术,并参加河北省残疾人技能大赛。为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内心阴霾,他成立“回馈爱身障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残疾人创业,开展残友互助,组织集体出游,带领残疾人走进自然、融入生活、融入社会,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
2022年,栾志学被海港区残联聘请为兼职副理事长,并成立了“回馈爱身障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活跃在海港区的大街小巷。在养老院,服务队为老人们包饺子、进行文艺演出;去乡村残疾家庭慰问,坐在炕头上聊家常;在春节期间,服务队连续九年为机关团体单位和市民赠送春联。看到越来越多的公益人士加入“回馈爱身障志愿者服务队”,他高兴地说:“残疾人也是社会中的一员,身体残疾不可怕,奉献的人生不残缺,只要跨越障碍,同样能提升自我价值并回馈社会。”
栾志学因表现突出,1990年被团市委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学雷锋先进个人”;2019年被河北残工委授予“河北省自强模范”;2021年被市、区文明办分别授予“秦皇岛市优秀志愿者”“海港区优秀志愿者”;2023年5月被省文明办授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2024年第一季度荣登“中国好人”榜。
栾志学
入选辞
他身残志坚,刻苦自学技术、艰苦挣钱创业,热心回报社会,带领残疾人走进自然、融入生活,感受世界美好。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在线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军刚。
在秦皇岛海港区有这样一位志愿者,一次见义勇为让他落下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不但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还带领更多残友走出黑暗、实现愿望。今天有幸邀请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肢残协会副主席、海港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栾志学,请他分享精彩的公益故事。
栾志学:尊敬的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身影》访谈节目组的诚挚邀请。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能够受到这样的关注,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善良与爱,每个人都拥有良心和良知。
在浩瀚的人类社会中,我渺小的如一滴水、一颗石子,微不足道。若非阳光恩泽照耀在我的身上,我或许没有机会发出微弱的光亮。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光和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栾主席,您好!欢迎做客在线访谈节目。16岁那年,您为保护两名女同学落下终身残疾;21岁那年,您为保护国家财产被劫匪匕首刺进肋骨;同年,您又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参与邻居救火。什么原因让您多次实施见义勇为行为?
栾志学:见义勇为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善良的表现,也是每个人都能实施的行为,它源自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尽管这样的声音在现代社会或许不如以往那般响亮,但雷锋精神却永远根植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虽然社会从贫穷走向富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但是雷锋精神依然是永不磨灭的印记。
我还记得,在我出事的前一年,学校组织大家学习赖宁的先模事迹。15岁的赖宁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他的觉悟有多高,他的信仰有多么坚定,我无法评判,也无法给出答案。但我知道,“爱国爱民”“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已深植于我们心中。
主持人:1990年住院期间,您因无法接受花季少年忽变肢体残疾人的残酷事实,曾一度陷入迷茫、彷徨、悲观和绝望,后在母亲的鼓励下又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走出心灵的阴霾......
栾志学:在事发的前半年,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自己很快会好起来的。在医院昏迷十天十夜后,醒来后的我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没事。两个月后,我扶着床头慢慢尝试着做蹲起运动,两位同学扶着我练习走路。虽然我的腿画着圈,不听使唤地甩出去,但我歪着嘴笑得很开心,因为我又能走了!
从那时起,在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我就靠着墙一点一点地蹭着走,我坚信我会好起来的。然而半年后,当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完全康复时,我一度陷入迷茫、彷徨、悲观和绝望。
人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想到,我再也不能打乒乓球,再也不能回体校打篮球,再也不能在运动场上奔跑,我不想赖活着。我用壁纸刀割开自己的手腕,疼吗?真的不疼,那是一种解脱。
当母亲含泪告诉我:“儿子,你爸走了,如果你再有什么三长两短,让我怎么活?”我无言以对。我记得父亲去世时,爷奶悲痛欲绝的场景,记得父亲走后母亲满头的白发。我是一个男人,我有男人的责任,我要努力,“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只要我能拥有,我也要争取。因为我是一个人。”
后来也曾迷茫和痛苦。迷茫和痛苦的时候,我用刀片划开自己的胳膊,用肉体的疼痛换取心灵的平静。看着血液从手臂上滑落,疼吗?疼,但心里不再纠结。
为了能够重新出门,我学习骑自行车,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慢慢地,我恢复了自信,自行车骑得越来越稳,越来越远。
主持人:为了生活,您曾在汽修厂修过车,在街道边摆过摊,还去北京打过工,终因肢体不便又没有一技之长,生活一度十分困顿,谈谈您的从业经历?
栾志学:经过三年的医院治疗,1993年我出院时,我的同学们都已经高中毕业,而我选择了就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修理厂。那时候的修理厂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专门的地沟,我们就在地上铺几张纸板,然后钻到车底下拆装螺丝,放机油,更换滤芯。我还记得,第一个月工资是54.86元,我把50元交给了母亲,自己留下4.86元做零花钱。那一刻,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能开始挣钱了,我能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了。
后来,我又去加油站工作,实行24小时轮班制,工作24小时后休息24小时。我还做过门卫。我认为人只要能够自食其力,任何困难都无法剥夺你生存的价值;只要你下决心去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
1996年底,当我决定去北京打工时,母亲担忧地说,“连身体健全的人都难找到工作,你这样去北京能做什么,还是好好在家待着吧。有妈在,就不会让你饿着。”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和爱护,但我知道,作为一个人,我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于是,我坚持去了北京。三年后,当我看到母亲骄傲地向邻居们夸耀她的儿子有多么能干时,我开心地笑了。那一刻,我知道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为了改变命运,1994年至2000年,您自修完成大学计算机课程并考取微软工程师证书,开始利用电脑技术打工,后来还创建了自己的小公司?
栾志学:那一年,我偶然在《中国电视报》上看到了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的招生简章,便向母亲表达了想学计算机的愿望。说实话,那时的我对计算机几乎一无所知,只是朦胧地感觉到这是一门充满潜力的高科技发展领域。当我开始翻阅那些专业书籍时,我才意识到学习计算机并非易事。由于我初中未毕业,学习起来只能照葫芦画瓢,看着那些BASIC语言、dBASE数据库的内容让我头晕脑胀。无奈之下,我只能一点一点地学习,拿着中英文计算机字典逐字查询,由于脑部受伤记忆力不佳,我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信熟能生巧。渐渐地,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天津商学院的面授课程持续了一个月,那段日子,我独立生活,一只手洗衣服,另一只手无法拧干,我只能用牙齿叼着衣物,尽量拧的干一些。吃过未削皮的土豆、未去筋的豆角,我也首次接触到了8086、286等计算机型号。人生中,选择固然重要,但努力更为关键。
1999年,我从北京归来,学到了不少知识,继续在打工的同时深入学习。那时正值网吧兴起,我忙于组网、安装和调试,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凭借技术,我足以媲美一家公司的技术人员,自信心也随之建立起来。
2011年,我不甘心只做一名技术人员,看到别人开公司当老板,我想,为什么他们可以,我就不行?于是,我抵押了结婚时母亲买的房子,贷款30万开了公司。第一年,我亏损了20万。反思一年来的经历,我招聘了不少员工,但业务没有拓展,我只会技术,不懂得交际,不会拉关系,不是一个合格商人。然而,亏损的钱不能白费,我决定辞掉所有员工,一个人跑业务、干维修、做售后、忙不过来时就临时雇佣帮手。好了公司逐渐稳定下来。
到了2020年,公司稳步发展之际,疫情却不期而至。三年来,公司业务日益减少,我更多地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在大灾大难来临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人去维护这个社会的平安,看着长长的核酸检测队伍,看着被封闭的小区,看着一车车被拉走的人们,我开着残疾人代步车架上喇叭,游走在100多栋的小区里,宣传防护知识,喊大家做核酸,帮医护人员运送物资。曾经三天跑100公里,在志愿服务中也找到了自身价值。
主持人:2018年,您成立了“回馈爱”身障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志愿者在海港区的大街小巷开展志愿服务:在养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搞文艺演出;去乡村慰问残疾家庭;连续九年为机关团体单位和市民赠送春联……
栾志学:“回馈爱”项目的成功创立,离不开海港区残联理事长王文斌的鼎力相助。该项目名称寓意深远,象征着残疾朋友们在感受爱、拥有爱的同时,同样有能力传递爱与关怀。残疾人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备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能力。然而,社会普遍观念往往将残疾人视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种看法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回忆起童年,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如果做不了,那就别做了”,这样的态度可能在无意中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事实上,残疾人群体最需要的是鼓励与支持,只有当他们找到自我价值,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意义。如果仅仅是被动接受照顾,残疾人的生活将失去真正的色彩。起初,我鼓励残疾人朋友加入公益团队,但很快意识到,由于身体限制,他们在某些活动中难以充分发挥。例如:在翻山越岭的走访活动或行动速度受限的情况下,他们的参与度并不理想。因此,我发起成立了“回馈爱身障志愿者服务队”,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们都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寻找适合残疾人的任务。比如:走访残疾人家庭,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他们重拾信心;参观军营,了解部队历史,慰问官兵,为他们表演节目;在炎炎夏日为环卫工人送去清凉;参与社会文艺演出,以阳光的心态展示残疾人的积极面貌,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不仅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回馈爱”的宗旨是:“心怀感恩,回馈社会,平等互助,乐观生活。”在这样阳光般的心态下,残疾人朋友们能够重拾自信,有尊严地生活。
主持人:作为秦皇岛市肢残协会副主席和海港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您怎样开展助残帮扶工作?
栾志学: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考虑到节省开支,我购入了一辆二手残疾人代步车。由于身体原因,体检未能合格,我无法取得汽车驾驶证。在过去,我出行总是有人接送,或者选择打车,但如今,为了真正深入乡村,走访残疾人家庭,没有一辆代步车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我选择了二手残疾人代步车。一年一万多公里的行驶路程,代步车陪伴我穿梭在大街小巷,农村的田间小路中。
记得有一次,一位残疾人需要轮椅出门就医,我帮他申请了一台轮椅。由于距离较远,我本想第二天找人帮忙运送,但转念一想,求人不如求己。我将轮椅固定在车顶,开着三轮车就出发了。那天,我往返行程150公里,途中还拜访了一户重度残疾家庭。他一直渴望能走出家门,去年我联系了爱心人士,为他捐助了一台电动轮椅。我坐在他家的炕头上,我们聊了一个小时。当我回到家时,天色已近黄昏,双手几乎麻木,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将代步车的漆面改成了残联的绿色,并在车上贴上了残疾人服务车的标识。车后贴有市、区残联的公众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公众号,以及专为残疾人服务的微信二维码。我的手机里存有一万多个残疾人的电话号码,残疾人专属微信号里也有一千五百余位残疾人的微信号。每当残疾人对政策有疑问时,我可以及时解答;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可以迅速处理。我尽我所能,为残疾人群体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主持人:在帮扶过程中,面对没有一技之长和缺乏资金的残友,您如何帮助他们创业增收?
栾志学: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赋,这往往取决于他们接触世界的广度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在残疾人群体中,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正如我前两天在一所小学为聋人运动会寻找场地时,遇到一位年过五旬、腿部行动不便的兄长。在检查小学大门改造施工现场时,了解到他就是施工承包商。我所认识的残疾人中,有开电脑公司的,有经营汽车修理厂的,有开设制衣店的,也有开办按摩院的,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
在推动残疾人创业的道路上,我也曾遭遇挫折。比如,我曾尝试组织残疾人销售风筝,起初大家齐心协力,但不久因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最终导致团队解散。我还尝试引导他们制作石头花盆,尽管工具和设备一应俱全,但当有定制需求时,他们却不知如何挑选合适的石头。由于无法时刻陪伴,我只能无奈地摇头。
去年,我给一位残疾农户送去了200只大鹅,一直向他灌输循环养殖理念,期望通过鹅生蛋、蛋孵鹅的方式,实现自我繁殖和饲养,从而带动更多人参与。然而,年初销售发现大部分是公鹅,尽管我鼓励他继续养鹅,他却选择了养羊,我尊重他的选择,并继续给予鼓励。令人欣慰的是,另一位种植葡萄的残疾农户,在我坚持要他等到葡萄自然成熟、甜度达到20度以上再采摘的建议下,经过两年的辛勤努力,他的葡萄一上市便备受青睐,销售价格水涨船高。
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心态问题。为了改变他们的心理依赖和自我认知,我发起了“站起来,走出去”活动,鼓励大家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他们内心充满活力,自发地想要行动时,我们的助力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实现事半功倍。
主持人:2023年,针对农村残疾人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您组建微信群,义务帮助他们销售猪肉、苹果、大米、小米、蜂蜜,鸡鸭鹅等农副产品……
栾志学:在探讨残疾人如何创业增收的话题时,我们注意到农村残疾人群体的收入普遍不及城市残疾人。我尤为关注农村残疾人,因为他们往往依赖于自然条件,一年的辛劳成果都寄托在收获的季节。一旦农产品滞销,他们的辛勤付出只能化作乌有。与此同时,城市居民餐桌上的许多食品可能存在药物残留或添加不明成分的问题。为了能让城市居民享用健康天然的农产品,同时帮助农村残疾人提高收入,我曾构思建立一个农村残疾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这个设想固然美好,但平台的搭建与维护成本却颇为高昂。在计划几近搁浅之时,我转念一想,即便无法一蹴而就打造大型平台,从小处着手也未尝不可。于是,我先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进行小规模销售尝试。尽管销售额尚不理想,但我仍将不懈努力,继续汇聚优质产品。例如,海港区农村残疾人约有5000人,若每户能销售价值一千元的农副产品,累积起来的销售额将非常可观,这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若能在城市每个小区设立取货点,让那些无法外出工作的残疾人在家中销售农村残疾人的农副产品,他们也能因此获得一份收入,这对于他们追求幸福生活将是极大的推动。无论最终成果如何,目标始终如一。这是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主持人:据说,为了帮助失联人,您购买了一台激光雕刻机,免费制作“身份牌”发放给有需要的人, 聊聊这件事?
栾志学:购置激光雕刻机的初衷,是为了开发秦皇岛的特色旅游文创产品,期望通过创新商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到生产制作过程中来。设备入手后的第三天,一位智障儿童走失的事件触动了我,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充满了热心人士发布的寻人启事,这让我意识到,可以利用这台新设备为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定制爱心联系牌,为他们提供一份安全保障。目前,我已经为海港区有需求的智力障碍儿童制作了爱心牌。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衰老。因此,我选择未雨绸缪,为他们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准备,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才去发布寻人启事。去年,我联系了一位大学教师,探讨开发一个免费发放平台的可能性,以便将联系牌推广至全国有需要的人群。虽然这个项目至今尚未完全实现,但我坚信,这件事情总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对于全国范围的发放计划,或许会有人对我的财力表示怀疑,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总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赢得社会的认可。
如今,我又增添了3D立体雕刻机和3D打印机,致力于引领残疾人群体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主持人:几年来,您先后组织残友3500余人次出行,足迹踏遍秦皇岛、北京、天津、青岛、唐山、承德、葫芦岛等城市,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栾志学:“站起来,走出去”,旨在激励大家从内心站起来,驱散心灵的阴霾,勇敢地融入社会。有残疾人朋友曾感慨,以前走在路上时常感受到异样的目光,仿佛自己格外与众不同。然而,当我们一同出行,结伴而行时,不会在意那些目光。我总是笑言:“看就看吧,被多看两眼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记得有一次我们组织大家前往承德游玩,两辆大巴载着87位成员,其中仅有5位家属,其余均为残疾人。抵达避暑山庄后,我们面临了众多门槛的挑战,这对轮椅用户来说并不容易。我站在大门左侧,利用尚灵活的右手,和站在我右侧左手灵活的朋友一起合力抬起轮椅前端,在后方家属“一二三”的口号中,协助轮椅用户顺利越过门槛。就这样,20台轮椅在美丽的避暑山庄皇家园林中留下了足迹。
有人问我为何不招募志愿者?我答道:招募费用谁来承担?若由大家分摊,无疑会加重残疾人的负担;若由志愿者承担,他们既出力又出钱,这难道是他们的本分吗?志愿精神在于“互助互帮、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奉献不应成为理所当然。人与人之间应当是相互的,给予与收获应当是对等的,不能只要求他人付出,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更不能因为残疾就一味地索取。我坚信,培养残疾人的独立性,才是真正帮助他们,而非让他们产生依赖。我曾听说,一位常受探望的困难户,因为一次未去他家而心生怨言。这是何故?
多年来,我见证了无数人逐渐走向独立,有的甚至独自踏足西藏和云南,这让我深感欣慰。记得我们去五台山,9位视力障碍的朋友仅用45分钟便攀登上了1080级的台阶,直达黛螺顶,其中不乏全盲的朋友。考虑到出行便利和游览时间,我曾走过这条路,正常情况下需一个半小时。每次活动我都尽量亲自组织,同样是600公里左右的三天两晚行程,我自己组织只需人均400元,而通过旅行社则需500元左右,一人多出100元,一车50人就是5000元。我先去踩点安排,自己只需花费千儿八百,却能为大家省下5000元。残疾人生活本就艰辛,能省一分是一分。
今年我们前往曲阜,游览孔府孔庙后,部分人想去孔林,我因体力不支未能同行,便让他们自行组织前往。本以为他们会疲惫而归,谁知他们乘坐观光车轻松游遍了各个景点。出行次数多了,经验丰富了,他们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克服任何困难。
其实,带领大家外出,我也有自己的“私心”。每次出行,即便我将成本压到最低,仍需花费。随着行程越来越远,费用也随之增加,他们只有通过努力赚取更多,才能走得更远。他们的努力,就是最大的动力,那时的帮助也更为有效。
近期,我又开始组织残疾人常态化观影活动。每月一次电影之旅,不仅让他们都有机会外出,还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改变心态,让生活更加阳光。他们带着爱人和孩子共度幸福时光。
生活不易,我们需要相互鼓励。
主持人:您和爱人被志愿者美誉为“公益伉俪”,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栾志学: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事情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实际上,我爱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怀孕期间,每次产检都是岳母陪伴着她,因为我忙碌而未能同行。
她曾要求我在孩子出生那天陪伴在她身边,我答应了。然而,那天我却在山海关,收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却只能在产房外等待,期盼着孩子的降生。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到大都是她和岳母细心照料,是他们让我得以解放双手,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这几年的风风雨雨,我真心感激爱人的支持。记得第一次带领残疾人朋友去北京求医,那时她刚学会开车,还不太熟练,就勇敢地带着两位残疾人前往北京。为了节省一晚的住宿费用,她连夜驱车返回秦皇岛,300公里的路程,她开了五个小时,回来后休息了两天才恢复。她一次又一次地陪我带领残疾人前往北京,那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带着失望而归,但至少我们曾努力过。
主持人:开展公益活动这么多年,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栾志学:“扶残先扶志,助残先助仁。”这句话道出了真谛。没有志向的残疾人,你无法真正帮助他们站起来;不知感恩的残疾人,即便你倾尽全力相助,他也未必会感激。这不仅是针对残疾人,对所有人都适用。
我并不否认,智力、精神上有缺陷的残疾人,以及失能者,他们确实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照顾。然而,对于那些心智健全的人来说,如果不改变他们的心态,不帮助他们打破心灵的枷锁,不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学习技能知识,他们将无法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我愿做一个台阶,希望每个人都能踩着我向上迈进一步,越过这个台阶,我便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并非一副担架,无法背负他们前行。一旦我力不从心,一切都将停滞。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团队一旦失去了领路人,便四分五裂。
我心中充满了想法,但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实施。经历太多,许多事情已经淡忘,因为前路漫长,我只能勇往直前,能走多远算多远。
我曾给自己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做不了太阳,不会以太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我无法温暖所有人。我做不了月亮,不会自比月亮,因为我不能照亮整个夜空。我只是一颗遥远的星星,带给人一丝希望。但我愿意在他们的生命中,成为那颗闪烁的指引之星,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哪怕只是瞬间的光芒。也许有一天,有人在夜空中寻找那颗星,我便已知足,因为还有人记得我。
主持人:您怎样看待《身影》节目和榜样人物?
栾志学:《身影》节目是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访谈节目。它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向榜样学习。
《身影》节目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默默付出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仰。正是有了榜样人物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主持人:栾志学说,“有人曾经说,我是他们心中的一束光,其实我自己也想做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带着更多的残友过上美好的生活,过上好日子,让大家伙真的能幸福的生活。”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身障朋友加入服务队,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看到身障朋友走出家门、有生存能力、自信开朗的笑容,栾志学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非常感谢栾主席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谈,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汪漪老师特别推荐,我是主持人王军刚,下期再见!
往
期
回
顾
身影介绍
《身影》在线访谈是《身影》节目中心应广大网友之强烈要求 ,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创办的全国性榜样典型激励类在线访谈活动。同时开通了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群。
该节目广泛邀请全国青年典型作为在线访谈嘉宾,主持人以聊天的亲切形式,就广大青年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嘉宾进行一对一交流。《身影》节目的开通,让你身边更多的“可亲 、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典型走到人们面前,讲述他们勤奋学习成长、 努力创业奋斗、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人生故事。
《身影》在线访谈重点针对青年自信心不足、个人发展目标模糊、道德价值观正在发展演变等情况,发挥榜样典型的激励示范作用,培养青年爱岗奉献、敬业进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诚实守信、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精神品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奋发进取、成才成功。
2010年7月,《身影》正式被团中央选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团中央宣传部将《身影》节目的活动经验以《让典型“身影”陪伴务工青年成长》为题选入《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案例集。2010年12月1日,团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青办发 [2010]53号文件《关于发放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 附案例集)>和<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电教片>的通知》,将《身影》节目活动案例发放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 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等单位组织学习和推广。
《身影》节目官方网站特别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及时刊发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稿件。同时,节目还联合国家级出版社,对访谈内容筛选整理结集出版了大型榜样典型激励系列丛书,为青年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性的帮助。
该节目开通以来,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青年的支持,截止现在,已有900余位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典型应邀成为《身影》节目的顾问、主持人和嘉宾,举办各类在线访谈活动1000余期,其中“时代偶像”洪战辉、“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刘丽、“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赵仁伟、“中国好医生”徐宙雄、“中国好校长”赵生杰、“被碑刻的作家”王剑冰、“QQ奶奶”张秀丽等一大批青年身边的榜样人物走进了访谈。访谈嘉宾遍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福建、广东、广西、湖 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甘肃、新疆、青藏、内蒙古、贵州、四川、云 南、海南20多个省、直辖市及500多个城市,现已形成周末固定档期(周六、周日晚8:00-22:00)的全国性在线访谈节目。
2018年3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对《身影》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评价《身影》节目说:“他们以传递榜样为力量坚守信念,用行动感染他人。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传承榜样、发现榜样。在他们看来,榜样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你是榜样,他是榜样,在我们身边总有着许多普通而不凡的故事。”
如需了解详细内容可登陆身影官方网站《身影在线》栏目:http://www.bywnews.com
中央电视台《聚焦先锋榜》之《榜样的力量》专题http://mp.weixin.qq.com/s/EXhGn76x5K07QxSfA6ufqA
本节目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榜样驿站(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3830号
监督电话:010-53607929
身影在线主持人团队
身影人物 榜样力量
全国榜样访谈《身影》节目中心
顾 问:黄军衔 刘更银 杨凤城 王剑冰
王京忠 于蕴芬 许 晨
总 编:杨少君
常务副总编:汪 漪
副总编审:李 威
主 编:王会琴 蔡静盈
副主编:韩清云 刘占强 王军刚 王 辉
主持人:杨少君 汪 漪 王会琴
刘占强 韩清云 王军刚
王 辉 余蔚娟 何青蓝
郭春艳 郭智孚 唱荣鑫
王秀娟 余慰光 胡付彪
关注更多 聆听榜样
微信名称:榜样俱乐部
平台编辑:何青蓝
本期编审:汪 漪
责任编辑:王军刚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10层
身影官网:http://www.bywnews.com
电子邮箱:chinagqt@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07929
特别声明:本节目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榜样驿站(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3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