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回归:
融“教”与“学”全过程
——以省编《义务教育语文作业本五年级(上)》为例
一、性质维度审视作业的“教与学”
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的“检测形式”还是很丰富的,“书写生字”“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据文判断”“阅读短文”等等,形式多样,体现了浓浓的语用意识。本套作业本是按课时来编写的,虽然作业本上没体现课时的安排,但这为一线老师提供了自主处理设计的空间,依据每课不一的“检测形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五上18课《慈母情深》为例:
学生的学习是有准备的,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可作为前置性作业来处理,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字词句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这篇课文时,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可实施完成1—3题的练习(见下图)。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可以在揭题后随机校对,也可以初知课文后校对,重点放在难写生字的学习、多音字、形近字词的区别以及新词的书写上。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强化难点教学,落实好字词教学。
第4小题(见下图)是课文相关信息的理解与判断,属于把握课文内容中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训练,可以在又一次阅读课文之后开展随堂练习,交流时并且可以简单说说理由。
(二)基于“诊断内容”的教学策略
诊断是作业本作业内容设计的一种性质,通过练习,诊断学生对字词句等掌握情况,诊断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意义等理解程度,进而开展更为精准的教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第三学段的重点,在本册作业本中,编写者们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方面的训练,更加在把握内容的同时不忘考量注重关键信息的提取。基于以“诊断”为导向的作业设计,更需要教学者去发现如何诊断的价值,深入探寻问题的解决能力该如何培养?以26课《忆读书》第4小题为例(见下图),要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的填写,其设计还是独具匠心的,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来优化学习:
此次诊断式教学,为了发现学生的真实问题,采取不布置预习,不告知学习内容的方式。第一环节是承接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进行的训练,很好地落实了训练的连续性,通过时间记录发现学生近一学期来的训练情况,并可以再次回忆快速阅读的一些方法,甚至可以追问:你是怎样较快地阅读的?环节二主要诊断的是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信息如何提取,包含两个方面,纵向看包含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感受这些内容,横向看有三个时间段的读书经历,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填写。环节三诊断的是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考量表达能力。环节四是本次练习的小结,方法的提升。
二、效果程度审视作业的“教与学”
(二)基于“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这个“日积月累”的教学还是比较难的,一是这些成语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距离感,生活、阅读经验缺乏;二是有的成语对学生来说比较生僻,不易理解。对教师来讲,“教学效果”的凸显往往会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来体现,因而,这个“日积月累”的教学,可以作为“教学效果”来实施。
为了突破难点,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爱国情怀”的课文编排进行,把相关成语的感知、理解、运用结合进去,主要的策略是:
三、分层发展审视作业的“教与学”
思维是语言的外壳,语言是思维的本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一时间无法界定,但从本册作业本设计的题目内容、类型来看,许多的题目是具有思维含量的。
最凸显的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基本上都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的,我们知道,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梳理内容、把握顺序帮助是很大的,而且,编者思维导图的呈现又有变化,或者单纯以主要内容的形式出现,或者以情节发展的形式出现,又或者以叙述结构的形式出现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需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运用教学,一方面,基于课文的教学,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意义,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用;另一方面,尝试自己创造性设计思维导图,迁移运用,加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化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
转自:嘉兴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