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
读写结合研讨会
任务设计
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要提学习任务?
怎样认识学习任务?
如何设计学习任务?
读写结合
2023年12月12日,北京市第二十一届“读写结合”研讨会在中关村第三小学北校区召开。“大家三小”语文团队教师们,以“读写结合中的任务设计”为会议主题,与全市语文教师展开交流研讨,共同分享如何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01
落实读写结合的研究
实现教书育人价值的策略和路径
中关村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付雪婷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三小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经历了从形式的创新到方法的丰富,再到资源的拓展,进而发展到思维的深入。从第二十届起,在国家课程新方案、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我们更加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备课中,三小语文团队在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南校区语文学科主任翟淑君主持会议
01
学习任务提出的必要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任务”则意味着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用“学习任务”代替“知识点”“能力点”,是希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变革。
02
如何设计学习任务
新课标中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三小的语文老师们在备课、研讨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任务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文字去做事。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本身并不是目标,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语言能力及品格。
03
“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
三小教育团队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第二,设计挑战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第三,要搭设有效的学习支架。
彻底实现这三个突破,三小人还在路上。但是老师们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02
三节课 的展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
执教教师:刘金
在课堂中,刘金老师出示四字词语引入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画面,并发布任务在全班招募小讲解员帮助同学们了解展品、图片背后的故事。
任务的发布让所有学生充满热情地加入课堂中,积极举起小手试图成为小小讲解员。
从发布任务、练习讲解到大方展示,学生们充满热情地完成了小小讲解员的学习任务,不仅了解了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还感受到了民族情怀。
说课教师:胡婧
在说课环节,胡婧老师对《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是如何落实学习任务教学进行了充分解读。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借助课文中提到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本课程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结合新课标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的要求,创设了真实的具有语文学习特点的学习任务,做到:第一,抓情节又不抓细节。既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又不限制学生的表达。第二,五轮讲解渐深入,讲解员身份贯始终。将完整情境贯穿整节课,每一分钟都在落实学习任务。
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执教教师:付雪婷
在学习任务“结合‘耳闻’‘目睹’中华不振两件事,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会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问题驱动下,付雪婷副校长带领学生们在事件中建立联系,推想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学习任务的发布激发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结合资料包及课前查阅的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推想“魏校长连声赞叹”的心理活动。
“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有如此远大的志向,真让人赞叹,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我看到了中华有志青年。其他人为了自己而读书,周恩来为了祖国而读书,有国才有家,祖国都没了,要家有什么用 。”
“把读书与国家兴旺联系起来,校长没想到孩子有这样的报负和胸怀,那些被欺凌的中国老百姓们终于有救啦。”
说课教师:孔雪春
在说课环节,孔雪春主任指出“要系统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付雪婷校长借助三个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关联——“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建立关联”、“课文和课外资料之间建立联”、“课堂学习和学生个人成长建立关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家国情怀,同时促进学生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发展,还进一步催化思想情感的生发。引导学生树立更高远的志向,实现个人成长和民族振兴的同频共振。
五年级《忆读书》
执教教师:詹宇琦
詹宇琦老师在执教《忆读书》一课中,带领学生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及好书的标准,从而发现朱熹的读书观与冰心读书经历的关系,在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得到启发。最终回扣单元任务:结合今天获得的启示,推荐一本自己用心读的好书。
说课教师:朱一文
研读本篇课文时,教师对如何将课文化繁为简十分困惑,张主任高屋建瓴,一句话让老师们豁然开朗,“如果学习任务有挑战、有空间性,就能让学生跳出对课文内容步步分析的过程,有层次、有发展地活动起来。”
伴随着这样的引领,老师们进行了以下设计。第一,交流回顾,提取好书标准。第二,关联朱熹读书观,感悟冰心读书“入心”。第三,关联自己,感悟启示。第四,实践学法,好书推荐。
詹宇琦老师四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进阶,在阅读中建立文学大家之间的关联,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联,在研读中感悟冰心先生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总结学法,让学生在这堂课中受益匪浅。
03
专家 点评
● 王薇老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王老师指出本次读写结合研讨会呈现的三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比如第一堂课,老师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反复形成画面和文章内容的关联,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形成语言的表达。
除了这样的关联,今天的课程对学生起到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在自我读书中产生触动,其中暗含着老师带领学生在梳理文章当中的童言童语,让人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经历,还有语言素养的提升。
● 李英杰老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李英杰老师指出,指向素养的课堂教学,应围绕着关键能力进行结构化推进并实现“抓大放小”、从而在能力进阶的实践中落实有效发展。聚焦着结构化的进阶性课堂教学设计,李老师关注三堂课中资料的使用,并指出在课堂中资料全部是基于服务、支持学习的角度融入开展的,充分发挥了助学的作用。进而,在未来的课堂中,我们也同样应将学生放在首位,有效地支持、帮助学生在能力上逐渐发展。
● 张立军主任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张主任表示读写结合研讨会距今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需要思考构建的课堂主题是读写结合当中任务设计。为什么谈任务设计?这个任务设计开发的是什么?实际上是谋求学生的发展,形成一节课的梯度,摆脱问答式教学、一问到底的教学面貌,要使学生在更多的自主性的实践活动当中,形成思维、语言、情感等等方面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的学习抓住语言文字是根本,但不是一字一句的磨。教师要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学生也要建立起一种意识,那就是要有较为充分的实践活动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形成语言构建。
大家三小
▲现场活动照片
语文学习成果展
▲同学们根据学习任务创作的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主题学习作品展,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在日常的“吃穿行用”中学习二十四节气课程,通过美术作品生动展现季节差异、习俗、物候的现象衍变,提升大家三小学子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增强文化自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作品展让更多同学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同学们在二十四节气展前驻足观看和讨论
大家三小
读写结合
十多年来的坚守与努力
静静书写着
我们在漫漫时间长河里的育人故事
点击下方回顾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