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读写结合研讨会
2024.5.28
今天,北京市第22届“读写结合”研讨会在中关村第三小学北校区召开。“大家三小”语文团队教师以“贴合真实学习情境的任务与活动设计”为题,与京冀陕皖四省市教育同行展开交流研讨,共同分享核心素养导向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1
PART.ONE
/ 双会场,拓宽场域 /
成学会堂+中央图书馆
本届读写结合大会
首次采用“成学会堂+中央图书馆”
双会场并开的方式
提供更多互动探讨的空间和场域
会场一 成学会堂
会场二 中央图书馆
大会现场,老师们认真听课、记录
2
PART.TWO
/ 人工智能,AI已来 /
课堂智能诊断和改进
在大家三小智慧校园中
教育变革正蓬勃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课堂诊断系统
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时分析和诊断
精准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发掘学生成长关键需求
助力教师课堂教学
3
PART.THREE
/ 京雄汇,双师课堂/
集团化优质均衡新探索
“京雄”双师课堂
两地教师共同备课
远程课堂跨区域线上交叉分组
借助信息技术打破空间界限
实现了实时共享教育资源
展现集团化办学背景下
对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
六年级北京课堂
六年级雄安课堂
4
PART.FOUR
/ 名师,来“我家” /
跨省名师同台授课
京冀皖陕四地六位骨干教师
携手带来五节研究课
使本次研讨会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老师们带着各自备课团队内的
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为研讨会注入了新活力
加强不同地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陕西名师王文琰执教五年级《牧场之国》
安徽名师涂艳平执教四年级《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变革:
共探真实学习情境下的任务设计
●为什么要聚焦学习情境的创设?
●怎样认识学习情境?
●如何创设贴合真实学习情境的任务?
主旨发言
真实学习情境
落实核心素养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三个转向”
中关村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付雪婷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情境与语文实践密切相关,对促进建构性学习的发生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实际教学中学习情境“喧宾夺主”“牵强附会”等现象,三小教师围绕“学习情境”开展了理实相生的研究,提炼了创设学习情境的“三个转向”。
1
从点状零散转向整体构建
情境作为支撑言语实践活动的线索或条件,构成了学习任务解决过程中连续的、非断裂的“意义链”,这种连续是动态的、互动的,有助于在后续类似的情境中产生深刻、持久的迁移。因此,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2
从孤立背景转向建立关联
情境不能仅仅充当学习的背景,也要与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建立关联。课堂当中,情境作为任务和活动的操作性载体,与任务、活动的完成密切联系。
3
从关注形式转向关注功能
情境的创设不应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甚至走向“热闹浮夸”,而应关注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课堂展示
双会场大辐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会场一主持人:吴文主任
三年级《蜜蜂》
在课堂中,胡婧老师为孩子创设“小小科学家,探秘大世界”这一贴合真实学习情境的任务,引导学生化身“小小法布尔”走进科学实验世界,借助观察记录单记录学习过程。
任务发布后,孩子们模仿科学家一边实验一边用关键词记录实验过程,之后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做出介绍。学生在探秘过程中收获研究方法,感悟科学精神。
执教教师:胡婧
在说课环节,陈红梅老师对《蜜蜂》一课是如何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实践过程进行了充分解读。本节课我们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精神。课程中,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数据有效促进教学流程优化、更加全面精准实施评价反馈,进而发掘学生语言成长的关键需求。
说课教师:陈红梅
五年级《牧场之国》
在课堂中,王文琰老师着眼于“审美创造”、“语言运用”两大素养,创设“跟着文字去旅行”这一学习情境,围绕“自由”、“宁静”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本中融入荷兰牧场,欣赏牧场风光,感受牧场自由。
执教教师:王文琰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小学语文教学能手。
寻美牧场,妙笔写静,从学语言到用语言,孩子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借助文字开启了一段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的学习旅途。整个过程完整统一、衔接自然。
六年级“北京-雄安双师课堂”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万柳北校区的李海军老师和雄安校区的王玉华老师通过双师课堂共同执教《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本课作为单元口语交际“辩论会”这个大的学习情境中的一个环节,即辩论前的准备,通过学习练习事例支持观点的陈述性说法,使学生说出一段支持自己观点的话,为日后针锋相对的辩论赛做好准备。
执教教师:李海军
执教教师:王玉华
两位老师带领京雄两地学生由浅入深学会亮明观点、运用事例支撑、结合资料丰富内容以及逻辑论证的表达。
课堂上,两地学生采用了跨区域线上交叉分组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线上对话讨论,互相启发,充实论证,增强说服力。
北京课堂
雄安课堂
说课环节,姚凯老师指出:之所以采用双师课堂的方式授课,是由于大家三小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间实时在线共享,促进教育均衡,让学生享受更多优质资源,同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本节课采用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双主讲模式,课前共同备课,形成协作方案。课堂上,两位教师聚焦学生学的过程,实现了远程课堂浸润式实操指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打破空间界限,开拓视野,获得丰富学习机会。
说课教师:姚凯
会场二主持人:詹宇琦老师
二年级《青蛙卖泥塘》
崔超老师在执教《青蛙卖泥塘》一课中,带领学生分角色体验青蛙和老牛的对话,在对话中探索故事发展的线索。学生借助青蛙和蝴蝶等动物的对话,再次验证故事线索,逐步探索到讲故事的奥秘。
执教教师:崔超
在创编故事环节,崔老师以“阅读有关改变的童话故事,体会蕴含的道理;学习借助提示讲故事;分享改编故事,感受改变带来的美好。”三个学习任务为支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以读促思。
翟淑君老师在《青蛙卖泥塘》一文说课中,突出强调了本课亮点——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在试讲过程中,使用我校引进的AI课堂智能管理评价系统,对课堂进行精准和智能化评估。
借助图表、数据等形式,对本课不同学习行为、教师评价语等从频次、深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生成修改建议。
人工智能管理评价系统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和改进,促进教研过程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服务于课堂。
说课教师:翟淑君
四年级《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六安市人民路小学涂艳平老师在执教《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中,将学习情境、任务和活动进行巧妙整合,发布召开“宝葫芦故事会”任务。学生经过读故事、创故事、讲故事,在想象中丰富故事情节,在表达中感受童话的神奇。
执教教师:涂艳平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学教师。“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六安市骨干教师”,“皖西最美教师”,“金安区首届名班主任”。
涂老师通过主任务驱动子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激发无限的潜能。从阅读的启迪到妙笔生花,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犹如一把钥匙,轻轻开启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阅读与创作之门。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审美、创造力。
专家点评
课堂生成智慧
● 王薇老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王薇老师指出《青蛙卖泥塘》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两节课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对单元语文要素“用的对”、“用的巧”。比如,第一堂课,师生围绕“提示”,走向故事情节,发现相同的结构,感受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第二堂课,教师巧妙建立环节间紧密的关系,带领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间深厚的情谊。整节课每一个环节间都能互相发挥作用。另外,在如何清晰人文价值方面,王老师提出应超过对内容价值的认知,深化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教师通过评价语、引导语巧妙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思考。
● 闫勇老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闫勇老师表示在观课过程中,应当关注“整堂课在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本课的重心在哪里?”今天两节课都很好地找准了方向,真正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青蛙卖泥塘》一课,老师带领学生找到故事情节的线索逻辑,帮助学生获得了讲故事的架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闫老师指出课文中的本体情境优于创造的新情境。涂老师能够紧密围绕课文中“奶奶讲故事”这一情境,激发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学习。
● 李英杰老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李英杰老师指出,当前的教学不是要教文章内容本身,而是要从关注内容、关注知识走向关注能力的教学。今天的两节课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比如,在《蜜蜂》一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次回顾思考,将先前的学习成果变成后续的学习资源,逐步推动学习过程的深入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牧场之国》则更侧重于文学的审美与鉴赏,教学中,王老师以“牧场之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感受中进入文本,细细品味牧场的自由与宁静。
● 张立军主任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张立军老师指出,学习情境的构建必须紧密依托于文本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关注文本特色,在深入文本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蜜蜂》一课通过对研究线索的梳理,抓住关键字词,总结法布尔的研究路径,从科学思维到科学态度,进而引导学生认知科学规律。《牧场之国》则是对写景散文的欣赏,结合写作背景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深层情感,将牧场当中的景象与祥和的画面相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文本就是情境,如何让学生进入文本之境,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针对《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教学,张老师提醒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以帮助学生用好略读课文:第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形成自己的批注,梳理辩论思路和语料。第二,要有学生自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勇于表达和交流。第三,教师要组织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为学生提供范例和引导。第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辨析学生语言表达所反映的思维类型。
同时,今天的活动也让我们对学习情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如何把背景变成过程,怎么使学生进入文本所体现的情境,怎么运用情境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仍然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 往期回顾 █
▊ 把学习空间留给学生:读写结合中的任务设计
▊ 落实核心素养四位一体,我们的语文课这样上!
▊ 瞄准高质量作业,语文读写结合又进阶了!
▊ 分合有道,单元视角下读写结合的路径探索
▊ 让孩子“妙笔生花”,老师有哪些读写结合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