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观念中,请客吃饭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今天你帮了我个忙,明天我请你吃顿饭。一来一往中,交情就产生了。只不过,饭局上出现的交情,似乎只在饭局上大家称兄道弟。下了饭桌之后,所剩的矫情并没有多少。这不禁令人深思,靠饭局攒出来的人情,真的长久可靠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有效社交指的是那些能够在事业上帮助我们,或者能给我们提供情感价值的人际交往。无效社交指的则是那些停留在表面的、没有深度情感交流的社交。那么,怎样做才能与他人建立起有效社交呢?心理学家爱德华·莫索尔(Edward Moser)给出了答案。他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通过短暂的互动来维持,而是通过情感投入、日常互动与真诚来建立长久的关系。
“莫索尔法则”的核心理念是,搞好人际交往的关键在于与对方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价值交换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硬价值交换,比如互相帮忙;另一种是软价值交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价值。一般来说,硬价值是可以被量化的,也是毫无特殊性的。以请客吃饭为例,如果对方是以吃饭为目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达成目的,并不是非你不可。由硬价值链接起来的关系,往往比较浅薄,同时可替代性强。相比起硬价值带来的实际效益,软价值往往带来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感。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渴望在他人身上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支持。当我们满足他人的情绪需求时,就会使对方对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在心理学中,情感依赖指的是个体将情感倾注在某个人身上,将对方视为能与自己产生精神共鸣的独一无二的人选。一旦与他人建立起情感依赖,那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这时候,想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在平时多往“情感账户”中存入好感。“情感账户”出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指的是在平常交往中所积累的好感,能够让对方更愿意帮助我们。一方面,“情感账户”能帮助我们化解双方产生的摩擦。比如,当我们与对方产生不愉快时,对方会想到我们平时的好,因此选择原谅。另一方面,“情感账户”也能让对方在我们困难时更愿意伸出援手。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存款”与“取款”。如果我们想要和某一个人搞好人际关系,那么就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对方的“情感账户”中“存款”。心理学家表示,通过往“情感账户”中存款,我们可以让他人产生安全感与信任感。“情感账户”与真实的银行账户一样,你在对方的“情感账户”中投入越多时,能够取出来的“存款”也就越多。比如,关心、理解、尊重等能让对方产生好感的行为,就相当于“存款”。而粗鲁、失信、轻蔑等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则相当于“取款”。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则会“透支”对方的“情感账户”。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是在“存款”,就是在“取款”,没有中间态可言。因此,想要搞好人际关系,就在日常互动中多“存款”,而非“取款”。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总是会更喜欢那些主动向我们释放善意的人。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了“沟通三要素”,他指出,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7%来来自于言语内容,38%来自于声音语调,55%来自于肢体语言。
“沟通三要素”表明,决定一段关系好坏的关键在于日常的互动之中,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加深我们与对方的关系呢?有三个重要的情商能力,分别是“理解”、“包容”和“支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理解,因此,“理解”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心理学中,“理解”指的是我们能够体察到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能够适当得回应对方的情感需求。这意味着,当对方表达出正面或负面情绪时,我们不能加以否定,比如“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或者“你这么脆弱吗?这多大点事”。“理解”的核心在于肯定对方的情绪并尊重对方的想法,比如,“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如果你需要帮助的话,我一直在。”“包容”指的是尊重对方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而非按照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对方。如果强求对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不仅不会搞好人际关系,还会让双方之间产生矛盾,甚至是敌视的心理。“支持”指的是在尊重对方差异的基础上,支持对方所选择的生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将对方看作一个真实的人,而非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原则处世,是“支持”的关键。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让双方在相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舒适而非被迫。总而言之,“莫索尔法则”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并非一时的热闹,而是体现在日常的情感互动之中。只有产出深度情感链接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长久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