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社会中,熬夜加班、长期无休已经屡见不鲜。然而,人毕竟不是机器,长时间的工作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轻则腰肌损伤,重则猝死。2018年的时候,就有一位二胎爸爸,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过度劳累不幸在工作中去世。这位爸爸名叫齐智勇,去世时仅仅36岁。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8岁,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由于孩子太小,只能让妈妈在家照顾。这样一来,全家老小的经济开销都压在了齐智勇身上。事发当天,齐智勇在非洲肯尼亚和客户谈完工作。开车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感觉头痛欲裂。齐智勇连忙将车停到路边,接着又是呕吐,随即失去了意识。见此情况,车里的同事赶紧将齐智勇送去医院。然而,遗憾的是,经过医生12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挽回齐智勇的生命。据了解,从2017年的1月一直到2018年的10月,整整22个月,齐智勇一直在国外工作,从未回家休息过一次。齐智勇曾多次向领导请假,但都以无人接替而不予批准。在出事前一周,齐智勇曾给妻子发消息说,自己可能撑不下去了。然而,在去世的前两天,齐智勇依然在通宵工作,最终酿成了悲剧。当听闻噩耗时,齐智勇的妻子哭诉道,“我的小家,从此破碎了。”这则令人唏嘘的新闻,也给所有经常熬夜通宵工作的人敲响了警钟。有网友回答说,因为人口太多,资源太少,要想生活,就要不断地卷。也有网友回答道,在我国,如果不按照既定的人生路线(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就会被周围人视为异类。东亚人的一生,好像生来就要不停的工作。停下来休息时,甚至会有一种负罪感。《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数据显示,除了工作和睡眠之外,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仅仅为2.4个小时。然而,在大城市中奔波的年轻人,加上来回长达几小时的通勤,实际休息时间只会更少。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熬夜。因为只有晚上熬夜的那段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但是,熬夜往往伴随着更大的风险。近年来,“过劳死”已经成为变成了社会新闻的一个常见词。一些主任医生表示,在当今社会中,996上班族和学生是主要“过劳”群体。世界卫生组织将“过劳”定义为,长期工作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得个体精疲力竭,同时伴随着工作效率的下降。在医学中,“过劳”被分为“躯体过劳”和“脑力过劳”。前者多见于运动员和体力工作者,后者则多见于白领、科研工作人员。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时长一般超过了8小时,即便停止工作后,大脑也处于兴奋状态,未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无论何种“过劳”,医生都建议避免长时间、高频次的加班,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在人生中,我们总是想要追求更多的财富,来换取有保障的生活。这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明白,生命健康是前面的1,财富、权力、荣誉都是后面的0。然而,总有人不顾身体的健康状况,想着再撑一会多挣点钱。也总有人存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能扛住。一位50岁的美团骑手大叔,由于家中经济困难,经常拼了命地跑单。每天晚上凌晨三点才睡觉,第二天六点又起来,困了就在电动车上休息一会。据了解,这位大叔每天能挣五六百块,下雨天能挣七八百。在9月份的一个晚上,这位大叔又获得了当日的“单王”。就在他像往常一样,靠在电动车上休息时,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曾有人说,人生到了下半辈子,拼的就是健康。在过去的观念里,人们常常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但在现代医学中,“健康”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它不仅包括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同时,现代医学强调了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之间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状况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如果心理状况不佳,则会反映到身体健康上。心理学家认为,长期工作会导致心理疲劳的出现,也更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世卫组织、劳工组织曾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的人中风的概率增加了35%,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概率增长了17%。人类最佳的工作时间,应该控制在每周35-40小时。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全球长时间工作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将会导致更多人面临着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和早亡风险。《我不是药神》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病了三年,药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我们可以去追逐金钱,但无论如何也不能以透支身体为代价。
如果齐智勇能够在感觉到不对劲时及时停止工作,哪怕是辞职,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总而言之,当我们感觉身体不太正常时,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这时候,我们就放下手头的一切,好好休息一下吧。无论何时都应该记住,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