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人口危机不仅影响当下,更决定未来。”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一位学者在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听起来有些深奥,但它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中国正迎来一场人口危机,而许多人对此毫无警觉,甚至觉得人口减少是个“福音”。有人认为人口下降能缓解资源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中国正快速进入人口负增长的轨道,这背后隐藏的危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人口下降意味着更多的空房子、更宽敞的公共交通和更少的竞争,乍看似乎吸引力十足。但实际上,人口减少带来的老龄化、少子化和劳动力不足,会从根本上削弱社会的运转能力,造成难以逆转的困局。随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缺口扩大,医疗资源紧张,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放缓的隐患日益显现。日本是中国的“前车之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劳动人口减少了1400多万。到2021年,许多企业因员工短缺和顾客流失而被迫关闭。东京一家成立于1921年的百年老店“吉村居酒屋”不得不于2021年关闭。老板吉村刚朗(62岁)坦言:“不仅年轻人不愿接手,就连找到合适的服务员都变得几乎不可能。顾客少了,员工也没有,维持店铺经营已无意义。”
类似的现象在日本层出不穷,人口减少不仅让社会消费力下降,更削弱了产业链的运转能力。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正逐步接近这一状态,许多地方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已感受到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冲击。
这种现象在日本并不罕见:人口下降导致社会消费力萎缩,劳动力不足推高了运营成本,最终形成经济停滞的恶性循环。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速,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同样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的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2023年的出生率仅为6.39‰,创下历史新低。少子化不仅威胁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还让家庭结构更加脆弱,甚至导致社会功能弱化。抖音上一名自媒体博主,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了一对夫妻,被采访者王女士和丈夫周先生是上海某互联网公司的高收入职员,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元。但即便如此,他们仍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甚至一度考虑丁克。“孩子每年教育开销接近12万,再加上房贷和日常开销,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储蓄空间。”
王女士边接受采访,边打开手机计算器向记者简单计算了下生活支出成本:
每年4万元的早教中心学费、3万元的英语培训费用以及其他零散支出。尽管两人事业有成,但在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他们的育儿负担依然巨大。这种困境并非个例,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年轻人推迟甚至放弃生育,让家庭和社会的功能日益脆弱。然而,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制造业和服务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用工荒,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巨大。电视新闻曾报道过东莞一家电子厂招聘难的新闻,负责人李先生近年一直为招工发愁。他的工厂每年春节后都会发布500个岗位的招聘需求,但往往只收到200多份简历。“年轻人更倾向于做外卖骑手或直播带货。即便我们将月薪提高到6000元,还包食宿,依然很难招到人。”李先生无奈地说道。
他尝试引入自动化设备以弥补劳动力短缺,但设备购置成本高昂,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这种困局正广泛存在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进一步威胁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面对人口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入手,寻找解决之道。借鉴法国等国家的经验,为育龄家庭提供直接经济支持,例如育儿补贴、免费教育、税收减免等,显著降低生育成本。在住房和医疗领域,通过补贴和减负措施,营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让年轻家庭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这不仅仅是延长工作年限,还需要通过灵活的再就业培训,帮助中老年人重新适应岗位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从国家层面应该着手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带来更大的机遇。好的一点,可以看到目前政府已经主导在上面几方面积极在做调整和布局。中国的人口危机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影响经济、社会和家庭各层面的深远问题。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叠加效应,将对社会资源分配和经济运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危机,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行动从现在开始,这不仅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