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优秀项目案例集——交通运输案例之二 | 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恶劣天气交通保通保畅

文摘   2025-01-20 10:32   北京  
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国气象局等高度重视恶劣天气下交通安全保畅工作,要求加强恶劣天气预报预警的科技支撑。长期以来,交通运输行业面临跨领域交通气象数据融合协同难度大、道路环境时空连续感知监测能力不足、道路天气预测时空精准度不够、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气象影视和宣传中心)融合多源行业大数据,通过数据综合治理方案构建大数据基座;基于交通气象“数智算法大脑”生成高价值数据产品,融入交管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处置流程,助力交管部门科学调度和精准管控。

一是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大数据基座,挖掘数据潜能。汇集交通、公安、气象、自然资源等多行业数据资源,构建集合5000余处风险点段、3000多个气象观测站、16部天气雷达等14大类600多种基础数据集,目前已汇聚数据总量超过1PB,实现多源数据在恶劣天气公路交通管理中的高效协同。

二是构建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数字化模型,发挥乘数效应。建立集合八大核心算法的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数字化模型,组建交通气象“数智算法大脑”。通过对公路数据和气象数据的时空网格化关联匹配,深挖恶劣天气交通事故、交通阻断等易发点段的客观规律,一定程度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浓雾、道路结冰监测预报预警难题,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提前量大幅提升。

三是制定数据综合安全治理方案,保障数据安全流通。制定两项数据治理地方标准,形成数据安全管理、资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服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流程,制定严格的数据权限机制和数据分级授权规则,建立规范的数据流转机制和安全的数据交换网络环境,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四是丰富高价值数据产品应用场景,实现价值倍增。构建适用于公路交通运输场景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形成5大类30余种高价值数据产品集,建立分众式场景化应用系统,服务交通指挥调度、靶向巡线、动态预警处置、假日出行等多个应用场景,支撑恶劣天气交通管理科学决策,助力公路路域资源利用提质增效,护航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23年试点路段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了53.2%-58%,交通拥堵率同比下降了76%-85.5%。

五是打造数据服务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运营。形成“递进式+伴随式”的高价值数据服务产品清单,以及功能模块化、算法组件化、产品工具箱化的系统平台,构建了数字化生态服务体系。面向不同用户类型和需求内容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定制化数据解决方案。

国家数据局
国家数据局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