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分享会专刊 | 张海青:鸟语真言

文摘   2024-10-22 00:00   湖北  

☞作者简介☜     

 张海青,大冶金牛人,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鸟语真言


◎张海青

2005年,习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想俊华老师对这一论断肯定有他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否则,他不会在《鸟语》中说,“好端端的一个家给废掉了,人类啊,比我们鸟类能折腾多了。”

上个周,作协姜三主席给我电话,“下个周有查俊华老师《鸟语》新书分享会,希望你参加,并能分享几句。”当时我正在准备全市教育系统一个大型活动,也许是姜三主席在电话那头感觉到了我的迟疑,紧接着就补了一句,“我知道你是个大忙人,但查俊华老师可是我们身边的散文大家,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晚上临睡前,我换掉床头正在阅读的《南渡北归》,摊开功锦主席专程送到我办公室的《鸟语》。

在通读《鸟语》后,我迅速确定了今天发言的题目为“鸟语真言”,因为通篇都是俊华老师对生活所观、所思、所悟后的肺腑真言。全书分亲情、游历、思维、闲适、生态五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能引起我思想上的共鸣。

每个男人心中的第一个英雄大多都是自己的父亲,俊华老师也不例外。尽管“父亲去世三十年了”,可在作者笔下,父亲的“一宗宗、一幕幕,清晰地抖搂出来。”不同的父亲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在十二岁,农村刚分田到户,我当时尚且年轻的父亲说,“你也是家中一员,你每天上下学的那块自留地就由你来打理了。”可是,俊华老师的父亲在发现“我和大哥拿着柴刀就上山去帮父亲砍柴时,谁料父亲见我们去竟发火了。”也许正是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成就了大哥官宦生活之后的“水墨人生”,也造就了大姐“成了县城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

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俊华老师对生活的热爱由家庭而及社会、及自然。在《鸟缘》中,他讲述了一个平凡供电职工郑青松爱鸟、护鸟的伟大故事。为了素昧平生的东方白颧,他不仅每天行程三十余里志愿“往鸟巢送去鲜活的鱼虾、泥鳅,直到幼鸟羽翼丰满”,还成立了“鸟爸护鸟队”,感化了曾经开办“野味餐馆”的“夜猫”。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让那些以追逐野味为荣的人汗颜,也让那些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的行为得到道德的升华。

少小离家的俊华老师在全书流淌着一种浓浓的乡愁,一边他认为“一个没有乡愁的人,灵魂将没有寄托。”可是一转眼,他又感慨道,“老家没有了隐蔽性、神秘感,我才不回了。”这是一种大众的典型的“故乡安放不了躯体,他乡安放不了灵魂”的社会心理。

炊烟和年味一直存放在俊华老师记忆深处,也一直为之奔走、探求、反刍。然而,事实上“现在的年却过得越来越简单潦草,过得把年不当‘年’了。”这不仅是他对当年日子的怀念,也是对当下飞速发展日子的深度思考。

我曾经与友人说,期年之后耕牛这种动物估计只有动物园才能看到了。俊华老师眼中的“耕牛在乡村退出了耕作的席位,被机械取代。”,于是概叹道,“农耕时代,耕牛是何等的受宠啊。”可是,现在的耕牛“它不需要再背负牛耕劳作了,但受宠的地位也随之消失,从受人贡奉、伺候,到受宰杀,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宴中馔,这是多么大的落差。”在感悟时代变迁同时,俊华老师似乎娓娓诉说着某种人生哲理。

当农民洗脚上田变成“农民工”的时候,当曾经犁、耙等农具进入农展馆的时候,俊华老师却一直以“农民的儿子”的身份在寻找“自己的乡愁、根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无端想起,艾青先生的这句话似乎是为俊华老师量身定做的。




本期组稿:张海青


END


········

《大冶文学》微刊投稿邮箱

dayewenxue@163.com

来稿请附简介、照片、联系方式

推介纯文学作品,面向全国文友征稿!


 大冶文学 DA YE WEN XUE

大冶文学
大冶市作家协会主管,推介纯文学作品。大冶作协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现您,并对外推荐您的作品,主办有《大冶文学》杂志、《青山场院》文学年选,大冶文学公众号平台长期面向全国文友征稿,约稿邮箱:dayewenxue@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