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卫宇翔,原名卫才伸,黄石市汪仁镇卫楼下塆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楹联学会会员、黄石作家协会会员、黄石西塞山诗社会员、大冶重儒诗学社会员。有散文、诗词联见于《黄石日报》《黄石文学》《新东西》等报刊及微刊。
灯的遐思
◎卫宇翔
夏日的 晚上徘徊在村路上,头顶上的太阳能路灯,洁白如银,大地如昼。突然一阵凉风吹来,思绪回到60年代,那时的乡村都是小径,杂草丛生,无月无星的夜晚漆黑一团,一家人只有龟缩家里,家里吃晚饭或做作业时就点上煤油灯。煤油灯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下面圆形灯炬,3寸长,上小下粗,上口有盖,倒煤油时把盖揭开,煤油倒上后,再盖上盖;二部分是在灯炬的一边焊一个小圆形的铁皮小管,这小管和现在喝牛奶的白小管一样大小,小管与装煤油的灯炬呈三角形,小铁管口与灯炬口持平,用时在小铁管插上灯心(灯心一般织布的白线捏合而成),倒上煤油后灯心也润上了煤油,用火柴一点就有光亮;另一部分是灯挂,用又薄又长的铁皮焊在灯炬左右,连接灯炬左右,小铁皮在灯炬上面呈半圆形,移动灯时,可用手提起半圆形灯挂,家里照亮时,可在墙上钉一个钉,或钉一个硬木小棍,煤油灯的灯挂可挂在钉上或小木棍上。
记得1967年正是文革其间,当时我家是朝东一个土砖连三屋,中间一连是中屋,较宽敞,南边一连两间做厨房和放杂物,北边一连前后两间房,在中间隔墙上凿一个四方形的小洞,把煤油灯搁在上面,可以照前后两间卧房。一天晚上,母亲视力不好,点上煤油灯,放在小洞里照明,一不小心把灯挂带动了,手一扬整个煤油灯滚到床上,一下把床铺烧着了。母亲声嘶力竭地喊我和父亲,我连忙从厨房提一桶水把火熄灭,不然整个房子都烧着了,当晚床不能睡,到中屋另架床铺睡的。当时父母亲就说,听说大城市都有电灯,我们农村要是安上电灯就好了。不但母亲这样想我也是这样想,谁不想照得满屋白昼一样的电灯呢?
1976年我在王叶小学任民办教师,当时每人发一盏玻璃瓶油灯,它主要由上下两大部分组成,最上面是玻璃罩,下面是玻璃瓶,破璃瓶上面鼓肚,中间细,下面宽脚,便于搁在桌上,鼓肚便于装煤油,一般可以装几两煤油,能点一个晚上。玻璃罩和玻璃瓶的中间是铁灯咀,卡在装油的玻璃瓶上,边上有一根小铁杆,小铁杆进口是圆的,可以调节灯心的上下,往右扭灯心上点,灯就亮些,往左扭灯心下点,灯光就暗些。晚上办公点上这玻璃瓶油灯,屋里亮堂,比煤油灯亮多了,心里高兴极了。但拿动时不方便,一不小心,上面玻璃灯罩就摔碎了,一间屋有的地方还照不到。
1978年我就读大冶师范,明亮的教室,晚上有亮如白昼的电灯,好像闭塞山村人进入宫殿一样,心胸豁然开朗。假期回家跟母亲说,母亲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又自言自语地说,农村要是安上电灯就好了!随着改革开放,80年代农村开始焕发青春活力,不但低矮的土砖房变成楼房,而且家家"电灯楼上楼下",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父亲由于病魔1978年去世,没有看到“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情景,每每想到此情此景,不觉黯然泪下。
1996年母亲也因病去世,也没有看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灯的世界,再也不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时代了。家里有日光灯、台灯、彩灯、吸顶灯;外面有太阳能路灯;活动场所有霓红灯;路口有红绿指示灯。一到集会庆典时,到处是灯的海洋。过年过节各种各样灯千姿百态,"火树银花不夜天”。2023年国庆节在儿子住的深圳市,晚上如同白昼,五光十色灯光照亮整个夜空,色彩斑斓,市政府国庆假期晚上的灯光秀,更是美仑美奂,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又如流光溢彩的画卷在美丽的夜空中绽放,为比肩接踵的观众带来一份视觉盛宴。
国家发展太快了,从灯的变化见证了祖国的变化与強大。父母亲,你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实现了,你们的儿孙享受到了,你们在天堂应该为国家的强大而高兴自豪吧!
(2024年10月30日写于卫楼下家中)
本月组稿:冯强生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大冶文学》微刊投稿邮箱
dayewenxue@163.com
来稿请附简介、照片、联系方式
推介纯文学作品,面向全国文友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