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彩霞 | 古驿之恋 —记湖北楚风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伟

文摘   2024-11-01 00:00   湖北  



☞作者简介☜

    程彩霞女,湖北大冶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诗集《起风的夜晚》。



古驿之恋


——记湖北楚风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伟


◎程彩霞

      


       1、初识徐新伟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很是奇妙,看似两个生命轨迹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擦肩而过后,居然阴差阳错,还会再次相逢,一起同饮一壶老茶,面对面作灵魂对话。

第一次见到徐新伟时,是在202253日。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这天,大冶市作家协会为残疾作家们举行了一场“阅读·爱与奉献”读书会。

活动由楚风古建承办,活动地点,就在古驿徐泰——承办方董事长徐新伟的家中。在长廊环绕、采光良好、面积宽敞的露天庭院中,徐新伟为大家致欢迎词。只见他中等身材,头戴黑色鸭舌运动帽,鼻梁上架着墨镜,身着黑色休闲运动服,领口和袖口将脖子和手腕都遮得严严实实。乍一看,有点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尽管听他言辞谦逊,态度温和,但五月是季节交替的时刻,春天的繁华逐渐凋零,夏天的气息渐渐浓厚,他这一身装扮,总给人一种拒人千里的疏离感。后来听人解释,才知道他因为皮肤病的缘故,不能被阳光直射……我心中的疑团被打开。


之后,在朗诵环节中,大家都把注意力几乎全聚焦在几位残疾作家身上,谈论得最多的是徐泰湾的徐新洋老师——那个拄着竹竿,只能靠墙勉强站立、无法弯曲关节落座、骨瘦如柴但身残志坚的60岁老人。然而,只要谈论到徐新洋,就会有人把话题引到徐新伟身上。他俩是发小,徐新洋自小因为脑瘫导致行动不便,徐新伟背着徐新洋上学,一年四季,风霜雪雨,从未间断,从无怨言。

长大后,徐新洋因为身体原因,只能长期在家中养病,徐新伟虽常年在外打拼,但只要一回家,他总忘不了给徐新洋提供各种帮助,为他排忧解难。买电脑、买书籍,送钱、送物,陪他话家常、聊历史、聊人生,为他治病......他俩的深厚友谊已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多少人曾为之感动和钦羡

随后,我们听到徐新伟的故事便越来越多。在采风环节中,我们边翻看徐新伟主编的图文并茂的《古驿徐泰》,边徜徉在由徐新伟一手打造的徐泰新湾,一路上听到的全是人们对徐新伟的赞赏和敬仰。那村口警示后代一日三省吾身的“三叠潭”,清澈见底,日夜流淌;那曾经以诚信闻名乡里的商业街“八家巷”中,游人仿佛能闻到“呆子酒”穿过岁月飘出的醇香,仿佛能看到那“傻子面”冒出的腾腾热气;那培育后代的“双翥阁”,那教育子孙要务本立根、励精图治的殷祖古建之源“务本堂”......一幢幢画梁雕栋的木石建筑,飞檐林立,青砖黛瓦, 昔日的繁华街市重现辉煌,让人流连忘返,眼前的一砖一瓦全都浸透着徐新伟的赤子深情。


这一刻,我曾有过采访徐新伟的冲动,心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痴爱家乡到如此地步呢?花费一个多亿啊,听起来只是一串数字,可这背后,该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能为家乡事业作此贡献的,又有能有几人?有人有心无力,有人有力无心!他的能力和情怀,他的奋斗历程和恋乡情结,值得挖掘和探秘!但这种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即逝,写他的人实在太多了,酒逢知己饮,话与知音说,我和他素昧平生,只怕他不会和我详谈,我还是不要凑热闹吧。


2.徐新伟与徐新洋

再次见到徐新伟,已是阔别两年半之后。

虽说在上次的读书会上互相加了微信,但几乎没再互动过。一次,徐新伟在我的朋友圈留下了一句点评,言词间似乎有些不同建议,整得我一头雾水,便私信向他请教。他说,不是说我,是另有所指,因看到我朋友圈后,有些感触,故而随机留言。后来,我俩针对一些现象,有了简单的交流。最近因为有一位亲友生病,我开始关注一些与病魔斗争的成功事例。突然想起,徐新伟曾得过脑溢血,且被确诊过淋巴癌,我心里好奇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便再次有了采访他的念头。当我尝试着向他提出时,没想到他竟然爽快地说:“采访谈不上,欢迎来喝茶”。他继而解释说欠我的人情,这事必须答应我。我以为他所指,是我去看望徐新洋老师、并帮助他申报省作协会员、收集资料填送报表等事。

可后来徐新伟提供的一些信息,和这些无关,我再次一头雾水。几经确认,我才知道徐新伟错把我当成了其他人,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只好明确跟他说,我不是他要感谢的对象,采访是否取消?没想到他倒是很干脆,豪爽地说:不取消,你直接过来吧。于是,便有了后面的会面。

十月份的太阳依然毒辣一个假日的上午,我按徐新伟发来的位置图,驱车前往。他亲自到公司一楼门口迎接。他还是一身黑色服装,黑西裤,黑色短袖棉质衬衣,光头,面容慈善,言语亲切。跟上次比,他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儒雅,且容光焕发。

徐先生的办公室在三楼,途经二楼时,他先领我去参观了会议室。室内墙面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活动剪影,有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黄石市、大冶市等各级领导在徐泰和他合照的留影,有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黄石工商管理局、大冶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各级单位颁发给湖北楚风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的证书。

一到三楼办公室,徐新伟就拿出刊有徐新洋文章的两本《小说月报》,书里同时收录的还有铁凝、莫言的大作。他竖起拇指,对徐新洋啧啧称赞。

我说,我采访的是您,不是他。

他说知道。但徐新洋的聪慧、好学和坚韧,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他微倾身体,轻轻合上刚刚打开的书籍,饱含深情地向我介绍起徐新洋的点点滴滴。

徐新洋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文学天分,有些人以为他只能写微小说,事实上,他是因为行动不便,身体受限,才选择写短小文章。就算病痛折磨再残酷,徐新洋一直都没有停止过阅读和写作。人说徐新伟是徐新洋的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徐新洋才是徐新伟的贵人!在徐新伟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候,他总是躲进徐新洋的家中看书、谈心,是徐新洋的坚强和乐观,给了他慰藉和鼓励,给了他信心和力量。

听到徐新伟这番动情的表白,我突然眼眶湿润,彻底惊呆!是啊,是我们狭隘了!也许我们只是把徐新洋当成残疾文友在关心,可在徐新伟心中,他是把徐新洋当成有血有肉的兄弟在关爱和尊重。徐新伟与徐新洋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他们的友谊,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真挚和高贵。他们不是我们常人所理解成的单方面的“帮”和“被帮”的关系,他们是相互温暖和相互依存。徐新伟对友谊的解读,让我肃然起敬,一个有着如此纯粹灵魂的人,一个始终不忘初心的人,一个有着如此思想境界的人,他对乡亲有着浓厚的情结,对家乡这块土地作出的无私奉献,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不需要任何旁白和解释。


3.徐新伟与父亲徐维兴

来到徐新伟的办公桌前,落座,饮茶,寒暄。

说到自己的父亲,徐新伟一往情深。他说,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父亲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伟大的父亲。没有父亲的影响,就不会有今天的徐新伟。他说父亲的勤劳善良、积极向上、百折不挠、永不服输、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是他这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祖父徐德全英年早逝,作为长子的父亲徐维兴早早辍学回家。从十二岁开始,徐维兴就主动学习耕田犁地,担起养家的重任。在同龄人还在树上掏鸟窝、在河里摸鱼虾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操心怎样让田地增产增收,考虑如何寻找拓宽家庭收入的门路。为了让弟弟徐维茂继续上学,他常常干起活来没日没夜,一个顶仨。他制农具,买耕牛,学酿酒,开酒坊,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机灵睿智和诚实守信,无论远近的客人上门,他都童叟无欺,贴心服务。不几年功夫,他就将酒坊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殷祖、刘仁八一带颇有名气,就连在大冶、黄石港等地的顾客也常常是慕名远道而来。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徐维兴已成功地让家里人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

可不幸的是,这来之不易的一点家底,在一夜之间竟然化成了乌有。土改前夕,有些“消息灵通”的土地大户,开始找各种借口贱卖田产和房屋,不明就里的徐维兴,以为机会难得,就开始大量购买。他朴素的生活逻辑是:有了土地,就会有充足的粮食;有了粮源和房屋,酒坊就能扩大规模,可源源不断地生产和经营。他一口气置办了良田百亩和房屋多间。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些家产,家庭成分被划为“地主”,田产房屋全部充公,只分得一间半的房子安顿家小。

在“唯成分”论的年代,徐维兴家庭的生活十分窘迫。但他没有认输,一切又从头开始。隔壁的同龄人还在床上梦周公时,他已经开垦出了一片荒地。虽然分到手的田地十分贫瘠,但凭着他的悉心侍弄,种出来的芋头有一人多高,收割的谷粒颗颗饱满。因为这些骄人的收成,还惊动了土改工作组的南下干部,专门组织全区的代表前来参观和学习。看着他家的田地高产高收,村民们不淡定了,有人羡慕,有人眼红,纷纷提出要和他家换地。可换过后,在人家肥沃的土地上,徐维兴勤耕苦做,更是年年都有好收成。这回土地的旧主人又不愿意了,要求重新换回。几经周折,尽管土地几易其主,可在他手上的土地,其庄稼长势永远都是最好的,大家不得不心悦诚服。

不只是为自家干活舍得出力气,给集体做公益,徐维兴也是拼得命、肯吃苦。上世纪做水库时,村民们都被安排去挑土做堤坝,当时的劳动力都是轮流上工,可他一挑就是一整个冬天,累得痔疮发作,裤裆上常是血迹斑斑,可他还是咬牙硬撑着。当时徐新洋的父亲做计工员,负责给挑土的人发工筹,看徐维兴如此辛苦,实在不忍心,便趁人不注意悄悄塞给他一把工筹,可到放工时,徐维兴还是退了回去。他说,政府号召农民修坝做水库,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岂能偷工耍滑玩心机?工程结束,徐维兴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洗完澡,盆里的洗澡水已成了一片血红的汤水......

徐维兴一共生育七个子女,一女六男。长女养到几岁后被抱养出去,另又抱养一个几个月大的殷姓女孩回来做童养媳。为了让孩子们上学,为了给男娃们攒钱建房娶媳妇,家里的好米好菜和鸡蛋都舍不得给家人吃,全都拿到龙角上的集市上去卖,一分一厘都积攒起来。就这样,每隔三五年,父亲就建成一栋连三的土坯房,直到做完六栋房,娶进六房儿媳,让六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小家。

徐新伟说父亲就是这样,克勤克俭,他对自己有着一股常人难及的“狠”劲,可在乡亲们面前,他却狠不起来,总能以德报怨。

早在土改前,徐维兴开酒坊生意最好的时候,也会花钱请一些短工。他对短工如家人般爱护和体贴。田畈上有活计,他总是自己出去做,拌酒麯蒸谷粒这类活,足不出户,不需要风吹雨淋,他就让短工们干。

在划阶级成分时,有人偷偷向土改工作组“揭发”徐维兴请短工的事,让他“罪加一等”。这人是谁,大家心知肚明。可当这人家中断炊,病中无医时,徐维兴还是对他伸出了援手,并倾力相助。

大家都说徐维兴傻,徐新伟也曾这么认为,直到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徐新伟才如梦初醒,他既为自己的见识短浅而惭愧,也被父亲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和感动。

第一件事:徐新伟高考落榜后,在家务农。听说养鸭赚钱,他想尝试养鸭。但苦于没有本钱,就硬着头皮,去项家赊欠鸭苗。他来到项家,刚好有一个李姓的乡亲也要买,说手上没那么多钱,可否暂付一半?项家人摇着头,一口拒绝。看此情景,徐新伟倒吸一口凉气,转身欲走,却被项家人叫住。他鼓起勇气,怯怯地前去探问,是否可以赊购鸭苗?项家人问他:“你是谁家的娃?”他说:“我是维兴的儿子。”项家人马上笑着说:“傻儿子,你挑去吧,什么时候有钱了再给我,你家祖祖辈辈都是实在人,你的钱,肯定跑不了。”

另一件事:一九八七年父亲徐维兴去世。按当地规矩,丧事抬柩是不能越过邻村一寸地盘的。可父亲出殡之日,却可以破例从下湾李姓到上湾项姓,绕过两公里的路,途经五六个自然湾,且在每个湾子的路边,都做了拦路祭。在这期间,竟然无一人有异议,也没有一个村民出来阻拦!

原来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称啊!为人一世,修身立德是根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树立一个好的口碑,留下一个好的家风,就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

正是有了父亲徐维兴这个榜样,才有了徐新伟后来的奋发图强、反哺家乡和回馈桑梓。


4.徐新伟的跌宕人生

徐新伟生于1959年,除大姐外,在男孩当中,是家里的老五。所以,后来在社会中,常常被人称作“五哥”。

徐新伟出生时,刚好碰到百年难遇的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当时,他母亲背上长出了一个碗口大的 “背花”,常年化脓流血,无法结痂痊愈,母亲为此痛苦不堪。再加上长期挨饿空腹,他母亲生了他之后,竟催不出半滴奶水喂养新生的五儿。在百般思量和无奈之下,为了给五儿谋一条活路,母亲决定忍痛割爱,将他送人。这时,父亲和十四岁的童养媳殷彩莲,都在韦塬口大坝上做公益。殷彩莲听到上工的乡亲传来母亲生产的消息后,连夜紧赶慢赶回到家中。看着虚弱的母亲,看着嗷嗷待哺的五弟,小小的殷彩莲左右为难,两眼含泪,心痛不已。但无论如何,她也不能同意将刚出生的弟弟送人,就算再苦再难,她也要将这个幼小的生命养活。她偷偷去集体农田的田垄上抽谷穗,剥开稀稀拉拉还未完全成熟的嫩米粒,熬成米浆,一点一滴将襁褓中的五弟喂养……这位善良的殷彩莲,后来跟家里的老大徐新华结了婚,成为徐新伟的大嫂。直至侄女出生,新伟吃睡都由大嫂一手包办,大嫂成了徐新伟一生中最亲近的“嫂娘”。

由于长期营养不足,徐新伟从小就是黑黑瘦瘦,相貌平平。但他古灵精怪,活泼可爱。他打小时候起,就特爱看书,只要能到手的书,他都会津津有味的反复翻看,语文成绩也相当优异,但严重偏科。高考时,他语文成绩是全校第一名,但数学成绩却不太理想,最终导致高考失利,上不了大学。这期间,家里的哥哥姐姐成家的成家,出去工作的工作,家里也缺帮手,父亲便没有供他复读,而是让他回家跟着学习务农。

这时的徐新伟像所有农村的孩子一样,勤劳、单纯、青涩。半大的小伙子了,看到女孩就面红耳赤,不敢和对方对视。亲戚朋友上门跟他提亲,他就躲起来,甩出一句话:父母说好就好,大嫂说行就行。

唯独对书本的态度,他却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热爱。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可供支配的时间,他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父亲交办的农活。别人挑粪,总是一瓢一瓢地往地里浇,可他,挑上粪窖里发酵稀释好的粪水,撂下挑担,直接手提粪桶,顺着地头整桶整桶往地里泼。早早收工后,他就躲进徐新洋的家中,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本,如饥似渴、如痴如醉。书中的多彩世界,给他单调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生机,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各地,他开始变得无法安于现状,他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只围着田边地头转。他想着总有一天,自己要走出蚂蟥畈,去看看外面广阔而精彩的世界。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设小目标,再图大志向。心动不如行动。听说养鸭赚钱,他就学着养鸭;看别人养羊红火,他就去养羊;见服装生意时髦,他就挑着批发来的衣服走街串巷……后来,跟着家里几个兄弟一起,合办了玻璃钢工厂;再后来,成立了湖北楚风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

就这样,徐新伟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小伙,到后来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游历了东南亚和欧美等二十几个国家。

提起第一次出门时闹下的笑话,徐新伟至今记忆犹新。1984年,二十五岁的他第一次乘坐公交去黄石。途中,他看到一栋栋漂亮的高楼大厦,便以为是黄石到了,一问,才知道是新下陆。车子不久又来到一处闹市,看到街道上商铺林立,人潮涌动,他心想,这次应该是到了。再一问,才知道是老下陆。等到车子真正到达黄石,他反倒迟疑着不敢下车,跟司机再三确认后,才像是吃了定心丸,心里感叹道,这回可总算是真到了。

……

哈!聊到这里,徐新伟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他一边为我续茶,一边说:“不怕你笑话,这是我当年的真实状态。没办法啊,一个没出门的愣头青,什么也不懂。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不要说黄石,就连大冶都很少去。”


5.徐新伟诠释“凡”与“不凡”

为了尽快熟悉各地的路线和地形,单就黄石一个城市,徐新伟就专门花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他坐着各路公交来回跑,直至对标志性建筑都了然于心。

这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曾贯穿徐新伟整个创业之旅。早年在玻璃钢厂跑销售时,有人不看好徐新伟,说跑业务的人不光要一表人才,而且要能说会道,而他猴瘦猴瘦的,既腼腆又倔强,只怕根本不是那块“料”。可他就是“不服周”,“不信邪”。去冶钢开发市场,他从刚开始的人地两不熟,到后来整个冶钢办公楼的各个楼层,竟然是无人不识君,他跟各个部门的人都熟络得如鱼得水。他骨子里有着父亲一样的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狠”劲。他将自己的业务从有色扩展到冶钢、武钢……直至后来,玻璃钢厂95%的订单,都是他一手签订。

也正是有了这十几年的销售经验,徐新伟对市场的需求和把握,也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精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恰逢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设园林。徐新伟抓住先机,找到最好的泥工、木工、砌匠、建造师,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打造出自己的专业团队。

谈到带领团队,徐新伟打破常规,不论亲疏,任人唯贤。亲人再亲,做事能力不足,且又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他一概不用,哪怕得罪人,也决不含糊;外人虽不亲,但只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肯付出,有担当,他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关键时刻,大手一挥,破格选用。

邹本坤,曾是徐新伟的专职司机。他虽然读书不多,起点不高,但是做事肯用心,肯出力,且为人实在,做事谨慎。有时,徐新伟交办一些司机之外的杂务给他做,他也总能尽职尽责,将事情妥善完成。时间一久,徐新伟对他越来越信任,委派给他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日积月累中,他已不断成长为徐新伟的实力派当家人。后来,邹本坤被徐新伟提升为公司副总,一切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饶惠斌,以前是合作方的经理人。在工程施工期间,他俩曾同居一室,达两年之久。徐新伟曾亲眼见识过他的认真负责和任劳任怨。每来一批货,哪怕半夜三更,饶惠斌也要亲自跟踪验收,并看到全部材料安全卸货后,才肯休息。所有进出帐,他都详尽记录,反复核对,没有出现过任何遗漏和错误。有些事,本来要双方合力去做,可他也丝毫不计较,不管别人怎样,他自己却总是全力以赴,以身作则。徐新伟暗暗惊叹,这人可是一员福将啊,谁用,谁放心!

最打动人的,是饶惠斌的另一惊人之举。

2007年,徐新伟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饶惠斌听说后,找到医院直接住下来作陪护。他对徐新伟的妻子说:“嫂子回去吧,你抱不动他,背不动他,在这儿也不顶用,还是我来吧,兄弟我帮不上别的,但身体棒,有的是力气!”这一陪,他就足足陪了徐新伟三个多月。三个多月啊,这其中的艰辛和煎熬,只有他俩心里最清楚。

天意弄人,2008年,徐新伟再次住院,他被确诊为淋巴癌。有些之前关系“密切”的“朋友”,以为徐新伟风光不再,便开始刻意疏远,可饶惠斌仍然进进出出,无微不至,令徐新伟感慨不已。好在有惊无险,徐新伟的病情发现得早,经过积极治疗,他终于康复如初。后来,徐新伟将饶惠斌培养成自己公司中最得力的项目经理,工程做到哪,哪儿就有他俩的身影:山西五台山、山东台儿庄、山东无棣、广东东莞……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情份,坚如磐石。

徐新伟不光和自己团队的人员,有着深厚的情感,就连客户,他也从来都是以诚相待。

一次,一家大客户来公司考察,询问他产能一事。徐新伟知道客户手上有订单,也知道客户希望找到产能大的外包公司承建。按一般人的思维,为了争取订单,肯定会虚报数据。但他坦诚地说:“我们公司不大,目前顶级建造师也只有10个人,每个人每年只能完成3000-5000万元的项目,公司一年的总产值只有三到五个亿。但我们的工程质量,您们绝对放心,客户满意度也是同行业中比较靠前的,这些资讯,在网上也能查到。”几位客户代表用眼神相互对视,沉默不语,后来他们经过一翻查阅、核实及讨论后,最终拍板选定楚风古建。原来,客户听徐新伟的阐述后,觉的徐新伟的说词都有根有据,对比之前考察的两家公司,他们的规模和实力虽和楚风不相上下,但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虚报产能。对客户忠诚的优良品质,终于迎来客户抛来的橄榄枝。

正因为有了徐新伟、邹本坤、饶惠斌等这样一群人,有了这样一个脚踏实地、诚信为本的团队,楚风古建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好,生意也越越做越大。徐新伟带着大家,谱写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6.徐新伟与故土

事业有成的徐新伟,对过去帮过他的亲友,可谓是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如早年徐新伟在跑业务时,曾在远房亲戚家中寄宿,当时的刘大伯和朱大娘,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终身难忘。这么多年来,徐新伟每年都会去看望两位老人,直至刘大伯过世后,他依然不忘当年的寄宿之恩,常常送钱送物,倍加关照朱大娘的老年生活。阳新李公桥,有一位双目失明的瞎大婶,是徐泰湾的外孙女。当年,徐新伟挑衣服下乡去卖,曾在她家门口逗留,听说徐新伟是徐泰人,瞎大婶特别激动,非要留他吃饭。虽然是粗茶淡饭,但让身处异乡的徐新伟倍感温暖和感动。多年以后,徐新伟仍然忘不了这一餐之恩,曾多次上门去探望和慰问瞎大婶……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对待家乡,徐新伟更是心怀故土,不忘乡情。

背靠赤山和童子山的家乡徐泰,住户不过四五十户,人口不过两三百人,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村庄只有一条机耕路通行和运输。机耕路特别窄小,只够小型拖拉机行驶,家用小车不能进村,更别说大型货车。每次村民建造新房或托运货物,总是在1.5公里之外卸货,然后只能靠手抬肩挑,才能将物资运回村里。路途不能畅通,这给村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困扰。考虑到乡亲们生活困难,徐新伟没有惊动村民,1995年,全部由他个人出资30万,将道路两边各加宽1.5米,从徐泰到下何周,全部翻修。村民们当时不了解实情,以为是镇政府出资修路,有些人还为征收土地的事闹意见,请他去镇政府说情,徐新伟说:“政府出钱修路,是千百年的大好事,我们尽量配合就是了,有什么好闹的,都按规定办吧。”

直到几年以后,镇政府真为村民修建另一条路时,大家才知道,之前的路是徐新伟个人出资修建,村民们都感动不已。

其实,真正的大手笔还在后面。

徐新伟投入巨资,重修文化礼堂,打造八家巷、务本堂、古驿道、敖天印故居、双翥阁、山月居、修竹轩、永泰堂、东凉亭、果城里民俗博物馆,加上在村周围300多亩的荒地上种植罗汉松、紫薇、紫玉兰、桂花、香樟、香李、蜜桃等,他一共耗资一个多亿。让徐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徐泰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全国各地的各级领导曾先后来到村里参观和指导。

当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时,他说,徐泰就是我的家,需要我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硬件有了,后续主要是文化打造。我要把徐泰的 “古驿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呈现给大家。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走出来的一批人,有些事情,身边也没有现成的楷模和典范,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琢磨,现在我也只能是向着自己的本心去发力。

徐新伟说,年青时一心想着走出家乡,去见识外面的精彩世界。现在,他却一心想着将外面的精彩带回来,献给生养自己的家乡。他相信,只要栽得梧桐树,定会引得凤凰来。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现在的人都往城里跑,那是暂时现象,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真正振兴起来后,农村才是人们最爱的宜居地。

从小酷爱文学的徐新伟,在村背后的茂林修竹处,在杨柳依依的池塘边,修建了一座徽派四合院,院门匾额上题了一个雅致脱俗的名字——朴园。朴园环境清幽,风景秀丽,可在庭中赏月,弹琴作画;也可在暖房煮茶,邀文友欢谈雅集。这里颇受当地文化名人的青睐。徐泰的文化底蕴,正在日益深厚,未来可期……


从他办公室出来,我觉得能量满满,神清气爽开车返回的路上,手机上循环播放着《古驿之恋》。这首由徐新伟亲自作词的歌曲,在歌手姚晓晴的深情演绎下,显得温婉动听,令人荡气回肠:

我从远方归来,

惦念着这如画的故乡。
儿时那美好的记忆,
离不开这粗糙的皮囊。
常记古驿迁客,
命运载去了何方?
天南地北的骨肉,
是否原来的话腔?
双翥阁如此荣耀,
那是血性的悲壮。
务本堂斑驳家训,
言不失正,行不逾方。

我从远方归来
带回自由博爱这束光。
解开束缚,放肆绽放。
经得起世事的颠簸,
岁月的消长。
进取总是蓄谋已久,
成功从来措不及防。
诗画古驿,四时寻常;
为你那抹妩媚呀,
浇岁月的花,收人生的粮。
滋养丰饶的灵魂,
不负韶华,烟火情长。


   2024.10.29







本期组稿:冯强生


END

········

《大冶文学》微刊投稿邮箱

dayewenxue@163.com

来稿请附简介、照片、联系方式

推介纯文学作品,面向全国文友征稿!


 大冶文学 DA YE WEN XUE
本期约稿:周自瑞

大冶文学
大冶市作家协会主管,推介纯文学作品。大冶作协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现您,并对外推荐您的作品,主办有《大冶文学》杂志、《青山场院》文学年选,大冶文学公众号平台长期面向全国文友征稿,约稿邮箱:dayewenxue@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