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熱議:拆墻鬆綁 讓夜經濟更繽紛

文摘   2024-12-22 16:13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港人疫後減少夜生活,各界一邊廂積極在聖誕新年期間催谷夜經濟,舉辦各類夜間大型活動,一邊廂卻要與現行的牌照條例拉鋸。灣仔海濱即將在本月起舉辦為期3個月的大型活動,原本有意招待入場人士玩到夜深,同時安排除夕倒數活動,但受制於《噪音管制條例》對「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限制,即夜間活動必須在晚上11時前結束,主辦方不得不妥協每晚提早熄燈清場。作為傳統夜市地標的廟街亦面臨同樣限制,打造不夜天的好夢成空。


有業界人士及立法會議員呼籲,特區政府應因地制宜,在遠離民居及特別節慶放寬相關規定,為夜經濟創造更多空間。 


灣仔海濱正密鑼緊鼓籌辦夜間文藝表演,惟活動時間和規模受條例限制。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活動主辦方:時間規模需遷就限制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灣仔海濱活動空間所見,工人正密鑼緊鼓籌辦在本月28日至明年3月舉行的夜間活動。主辦方Just Live「喜愛現場」執行董事兼總裁劉敏接受訪問時表示,公司在港植根七八年,「希望跟隨《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將夜經濟、盛事經濟和文藝發展進行融合,吸引更多客流,讓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該活動於一年多前構思,但在落實過程中發現並不似預期。劉敏透露,該活動原本設計多場盛事,包括A區的美酒佳餚巡禮、B區的畫展、C區的大型魔術幻想秀,以及不同戶外演出等各類元素融合,以吸引本地和國際參與者。然而,在申請牌照過程中,發現現行部分法規是重振夜經濟的絆腳石,「今年3月與場地方簽約時得知,『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受限於《噪音管制條例》管控限制,要求活動必須在11點完全結束。」

為遵守有關規定,以及預留時間予職員清場,主辦方最終決定晚上10點結束,「這樣才能保證11點沒有噪音。」

在此限制下,活動內容的選擇自然變少,她舉例說,比如包含搖滾樂、Club等元素的音樂美食活動在國外通常舉辦至深夜,在港受限則並不適用。

即將來臨的除夕夜,主辦方原本也有一套美好預想,「市民及遊客一邊欣賞戶外表演、一邊享用美酒佳餚,然後一起倒數2025年的來臨和欣賞跨年煙火表演。」然而,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對除夕當晚的活動限制更嚴格,要求8時半前要完全結束灣仔海濱的戶外活動,進行清場,主辦方唯有決定將當晚活動於晚上8點前結束。

劉敏補充,在活動籌備的過程中,特區政府各部門一直有積極與其溝通,若要在特定日子延長活動時間可以作出特別申請,「但申請需要給出充足理由,更何況我也不知道單獨審批究竟需時多久,畢竟牌照(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審批就要提早42天提交申請,我擔心再單獨申請特定日子延長活動時間,會影響開業時間,唯有先求穩。」

她表示,其品牌在港發展的計劃不僅僅是一兩項,「希望這幾個月的活動順利進行,若能收到好的成效,想在港延續發展,最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配合,若能更彈性處理活動安排,增強溝通渠道,相信夜經濟發展能取得更好成效。」

業界指,以小食為主的夜市若能延長開放時間,可帶旺周邊店舖。圖為尖沙咀小食舖。香港文匯報記者廣濟 攝

業界:夜市小食可帶旺周邊店舖

劉敏是諸多夜經濟活動搞手的縮影,作為本地老牌夜市品牌的廟街也受該規定桎梏。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廟街夜市每晚11時前要打烊,「我們理解這是因為附近民居的關係,盡量也不要影響他們休息。」如果特區政府可放寬時間限制(譬如一小時),可較為平衡到夜市運作,以及居民權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巡視油尖旺一帶亦發現,食肆酒吧能帶旺人流,零售店舖因而延長營業時間。陳錦榮強調,食與買唇齒相依,若以食為主的夜市能延長開放時間,當區零售店舖有利可圖也會延長營業,希望特區政府的相關條例能因地制宜調節,「搞好夜經濟是市民和政府的共同願望!」

政府回應:噪音管制須遵守

香港特區政府食環署在回覆香港文匯報關於「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牌照)限制時表示,食環署並不限制牌照申請人舉辦活動的時間,惟牌照須參考不同部門準則,因此申請人須遵守相關部門的噪音管制規定。

噪音屬環保署管轄。環保署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一般有管理、收費、進行業務或提供公眾娛樂的場所,包括灣仔海濱活動空間場地,均受到《噪音管制條例》規管。主辦單位於晚上11時後,活動發出的音樂聲和歌聲不應被鄰近的民居聽到。至於一般公眾可不限時間自由進入的地方,任何人於晚上11時至翌日早上7時及公眾假日任何時間不可發出令人煩擾的噪音。


議員建議:遠離民居場所 望審批增彈性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及江玉歡均認為,現行的戶外活動及節日慶典審批機制過於僵化,程序繁瑣且缺乏彈性,不單限制了活動的創意和規模,也影響了本地經濟及社會活力。他們呼籲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深化改革,針對節日活動、戶外場地及露天餐飲設立靈活處理機制,平衡環境保護與社會需求,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參與,助力經濟復甦。

邵家輝認為,香港以一刀切的方式來處理戶外活動顯然並不合時宜,「一邊話要振興經濟,一邊加以諸多限制,商戶、主辦方如何計得掂數?」

對噪音管制,邵家輝認為應當細緻及彈性處理。戶外活動無論是商業還是表演都分布在不同區域,若靠近民居理應以市民為重,而遠離民居的場所如灣仔和中環海濱應適當放寬限制,容許活動適度延長。在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如新年倒數、聖誕節等),應當設立專門的處理機制,賦予更大彈性延長活動時間。

江玉歡引述親歷的個案指,過去奧運期間曾有商場想利用熱度舉辦簡單戶外活動,但由於有臨時建築物搭建申請需提前42天,最終只有放棄,「成個奧運也只有兩個禮拜,簡單的戶外舞台搭建只需幾小時,但向政府申請批准要42天,熱度早就消失。不少活動無法如期進行,甚至被迫取消,不僅打擊了業界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娛樂選擇。」

她建議香港參考國際經驗,簡化審批程序,提高政策靈活性,如新加坡的「一站通」模式,無人機表演等活動只需一次申請即可完成,效率高且靈活,「理解為保障安全,活動牌照需多個部門審批需要時間,但在未來全網通辦的架構下,希望各部門能夠做到資料共享,提升審批效率,為業界發展商業活動提供更多空間。」

獻計獻策:活化行人專用區 帶旺特色深度遊

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一個晚上走訪過往人聲鼎沸的旺角,與疫情前相比倍感冷清,除了一些食肆會營業至晚上10時,其他各類商戶大都提早打烊。立法會零售及批發界議員邵家輝建議特區政府將各區行人專用區活化,做到十八區,區區有經濟。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到旺角區內兩個青年熱門蒲點商場,商場的正式營業時間為晚上10時至10時半,但場內不少商戶在8時前已經關門。有保安員向記者說:「入夜後人流少、沒生意,商戶不如早點回家同屋企人食飯。」有商戶在櫥窗上貼着「基於人手短缺,營業時間調整」等字樣,令人唏噓。

邵家輝建議政府恢復旺角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以帶旺人流及市道。事實上,香港有不少行人專用區,但都未能妥善利用。相比短期另覓場地的夜繽紛活動,行人專用區的開發更符合成本效益,「政府唔需要另外租地方,當區人士自由發揮,令遊客能真正體驗深度遊。」

他認為,香港有不少具才華的民間藝人,也有不少具熱誠的文創青年無表演場地,各區的行人專用區是他們的舞台,「不單能夠吸引本地人、吸引遊客,還能夠帶動周邊的零售、餐飲。」

當年,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之所以關閉,是因為沒有清晰指引和妥善管理,表演者互相提高音量而遭街坊投訴。邵家輝認為,要活化行人專區,特區政府必須加以引導,「譬如規定一條街每日演出嘅表演者數量、時段,規劃好報名、抽籤等方式,只要政府能夠做好管理,行人專用區並不會擾民。」

記者:廣濟
報紙編輯:郝原
網絡編輯:陳堯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