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大車企磋商合併,目標是……

文摘   2024-12-19 14:53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兩大車企本田汽車(Honda)與日產汽車(Nissan)周三(12月18日)證實,雙方正磋商合併或其他形式的合作,但暫未有決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雙方會協調成立控股公司,未來還考慮加入三菱汽車。今次商談合併,凸顯日本車企在電動汽車時代應對的迫切轉型挑戰,而本田和日產在中國市場均陷入困境。


本田市值是日產4倍多,在合併交易的地位更有利。彭博社


本田合併交易地位更有利


《華爾街日報》報道,本田與日產今年較早前已宣布汽車電氣化技術合作計劃,磋商車載軟件和零部件通用化事宜。《日本經濟新聞》指兩間車企近期會簽署諒解備忘錄,確認合併後控股企業持股比例等。日產是三菱汽車的最大股東,如果3間車企合併,年銷量有望超過800萬輛,在全球僅次於日本豐田汽車和德國福士汽車。


本田汽車以燃油效率較高的混合動力技術(HV)馳名業界,在該車型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僅次於豐田。日產曾是日本的電動汽車先鋒,2010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純電動汽車「LEAF」。合併消息刺激日產股價周三大漲近24%,收報418日圓。本田股價下跌3%,收報1,244日圓。由於本田市值是日產4倍有餘,本田在合併交易中的地位更有利。


《華爾街日報》指出,日產汽車今年營收顯著下滑,截至今年9月30日,過去半個財年內,日產的利潤按年下跌達90%。


日產利潤跌九成實施裁員


日產上月宣布大規模重組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9,000人,將全球產能削減五分之一。本田汽車上月也宣布,下調車企年度銷量和淨利潤預期。


以中國車企比亞迪為首的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近年崛起。《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車企的產品性價比高、技術先進,日本車企的競爭力逐漸削弱。


在北美,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日本車企卻未能順應美市場需求,推出更多混合動力汽車。如今Tesla與中國車企在自動駕駛軟件等新興科技也顯著領先,日本車企需投入巨資才能跟進。


《華爾街日報》分析,本田與日產長期作為競爭對手,產品功能亦有重疊,合併將帶來相當挑戰。今次合併凸顯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迅速,以及中國的快速崛起如何重塑汽車市場。


全球主要車企7至9月財報 僅比亞迪Tesla盈利增長


全球汽車行業逐步向電動汽車轉型,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與美國車企Tesla表現突出。《日本經濟新聞》統計今年7月至9月全球主要11間車企財報,發現只有比亞迪和Tesla的盈利實現按年增長,日本等地傳統車企轉型的「陣痛」正在浮面。


統計顯示,豐田汽車以5,737億日圓(約290億港元)盈利額位踞榜首,但按年下滑55%,本田的盈利額按年下滑61%,日產還錄得93億日圓(約4.7億港元)虧損。在歐美方面,德國福士、平治和寶馬汽車的盈利額按年跌幅都超過50%,美國福特汽車跌幅達26%。與此同時,Tesla和比亞迪分別錄得17%和11%的盈利額按年漲幅,尤其比亞迪同期全球銷量按年增長38%,達到113萬輛。


本田汽車正專注開發電動汽車和相關軟件,計劃到2030年前投入多達10萬億日圓(約5,059億港元),單是今年7月至9月,研發費用高企便令本田盈利額下跌529億日圓(約26.8億港元)。《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在電動汽車轉型時代,Tesla和比亞迪等電動汽車車企擁有先天優勢,傳統車企需要大舉投入研發,嘗試在車載軟件或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上加快追趕進度,否則傳統車企的長遠競爭力或還將削弱。


分析:僅為擴大規模合併難成功


日本本田、日產與三菱汽車或將合併,重塑日本汽車行業格局。日媒指出,日本汽車行業將由兩大勢力領導,分別是年產量約800萬輛的三家聯盟,以及年產量高達1,600萬輛的豐田集團。3間車企預計會爭取盡快完成重組,加碼投入電動汽車產業研發。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不論是電動汽車電池,還是自動駕駛作業系統研發,都需要價值數萬億日圓規模的巨額投資,日本車企若不團結,根本無法在消耗戰中取得優勢。投資資訊網站QUICK FactSet統計顯示,3間車企去年全年的研發設備投資額合共約9,700億日圓(約491億港元),還不及電動汽車巨擘Tesla同期的89億美元(約692億港元)。


報道稱,汽車行業僅為擴大規模推動合併未必成功。德國車企丹拿-平治(即梅賽德斯-平治集團前身)與美國車企佳士拿(Chrysler)曾於1998年為擴大市場規模而合併,但雙方經營理念不一,2007年分道揚鑣。另一方面,生產電動汽車還需要車企與半導體和電網等其他行業企業溝通,跨行業合作的成效也是關鍵。


報紙編輯:林輔賢
網絡編輯:陳堯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