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里员工在网上发帖称:他在阿里工作6年,存了580万,每月利息1.8万,不懂为什么大家还要焦虑裁员。这条帖子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人羡慕有人怀疑。
说实话,看到这条帖子我第一反应是:这哥们儿是不是吹牛呢?6年580万?每月利息1.8万?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过仔细一想,还真有这种可能。
回想6年前,正是互联网的黄金时期,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到2020年市值达到了8000亿美元的巅峰。
如果这位员工是在2015-2017年进入阿里,拿到了一些期权,再赶上股价高峰期套现,确实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互联网的黄金十年,造就了不少“意外的富翁”。
这位阿里员工的观点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钱到底是攒着吃利息好,还是买房子好?
从纯经济角度来看,把钱存着吃利息确实很香。每个月1.8万的被动收入,在很多城市已经完全够花了。而且相比买房,存钱的流动性更好,遇到急用钱的情况随时可以支取。
不买房这个决定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在当下这个社会,不买房简直就是异端。
从小到大,爹妈就一直念叨“要买房”,恨不得刚出生就给你一个购房任务。
但是你看看现在的房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买了房不就等于给自己套上枷锁吗?
每个月光还房贷就够呛,哪还有心思享受生活?
这位阿里兄弟可真是个聪明人。与其把钱都砸在房子上,还不如好好理财,让钱生钱。每个月1.8万的利息收入,在很多二线城市都够活得滋润的了。没有房贷压力,生活质量肯定杠杠的。
说实话,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有多高的职位,不是有多大的房子,而是拥有选择的自由。想继续在职场打拼就打拼,想潇洒一把就潇洒一把,这才叫活得通透!
当然了,咱们普通人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可不容易。
说到焦虑,我倒觉得互联网人的焦虑是有道理的。
虽然工资确实比其他行业高,但压力也大啊!
加班、996都是家常便饭。
而且互联网行业更新太快,35岁以后很容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