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描写”二十四技法,让你随时随地成为写作高手

文化   2024-11-23 12:45   江苏  



“风景描写”二十四例

作者:莫眲Mone


    这24种风景描写的方式方法与技巧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且在写作中,应根据具体的创作意图、情感表达与题材内容,灵活运用,避免生硬堆砌,方能使笔下的风景如诗如画,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并不断揣摩感悟,将这些技法内化为自身的创作本能。无论是春花秋月之婉约,还是夏雷冬雪之豪放,皆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使每一处风景都是文学世界里独一无二的,长久地闪耀在读者心间,引发无尽的遐想与情思。

    须深知,精准选景可确定描写方向,细节雕琢赋予其深度,感官交融带来全方位体验,动静相生激活画面,时空拓展增添宏大感,色彩晕染营造氛围,拟人赋情拉近与读者距离,比喻摹形使其形象具体,联想创意突破常规,衬托烘托突出主体,引用增色提升文化底蕴,以景寄情蕴含深沉情感,分类列举条理清晰,全景特写兼具宏观微观,光影变幻增添神秘灵动,气候渲染展现独特风貌,形状勾勒构建直观轮廓,声音摹写注入活力,生长变化彰显生命律动,层次递进引导流畅阅读,意境营造触动心灵,情感主导赋予灵魂,视角转换丰富多元,反复雕琢臻于完美。

    另外,描绘山川壮丽,可借形状勾勒、色彩晕染与全景特写,展现其雄伟巍峨与鬼斧神工;状写田园风光,运用细节雕琢、感官交融与以景寄情,传递宁静祥和与质朴纯真;刻画城市景象,依靠视角转换、分类列举与光影变幻,呈现繁华喧嚣与多元活力。

    一、精准选景法

    选景如同摄影中的构图,是风景描写的第一步。创作者需依据表达意图与情感基调,精心挑选合适的风景元素。若欲展现宁静悠远之境,可选取深山古寺、幽林清泉。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蜿蜒小径通向静谧禅院,周围花木繁茂,隔绝尘世喧嚣,以景之幽传达心之静。而若要表现雄浑壮阔,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便是上佳之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字,勾勒出塞外大漠的广袤无垠与磅礴气势。选景精准,方能为后续描写奠定坚实基础,使文字具有明确的方向与感染力。

    二、细节雕琢法

    细节是风景描写的灵魂所在。观察入微,方能捕捉到风景中那些容易被忽视却极具表现力的细节。以描写古老城墙为例,不仅要描绘其高大雄伟的外观,更要关注城砖上岁月侵蚀的痕迹,青苔于缝隙间悄然生长,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烽火硝烟;墙根处,几株不知名的小草在风中摇曳,似在坚守着与城墙的无声约定。“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些微小的细节,恰能反映出大的历史变迁与生命的坚韧,使风景描写更具深度与质感,让读者在细微处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力量。

    三、感官交融法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风景描写,能使读者全方位地感受所描绘之景。描写春日花园,视觉上,繁花似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嗅觉上,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那馥郁芬芳的气息萦绕鼻尖,令人陶醉;听觉上,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忙碌,鸟儿在枝头欢歌笑语,共同奏响一曲春的乐章;触觉上,轻触花瓣,那细腻柔软的质感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抚摸;味觉上,若有花瓣飘落唇间,或许能品出一丝淡淡的清甜。“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通过多感官的交融,春天的花园不再是平面的画卷,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立体世界,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魅力。

    四、动静相生法

    动与静的巧妙结合,能赋予风景鲜活的生命力。如描写静谧的湖泊,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这是静态之美,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然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水中的倒影也随之摇曳生姿;一只水鸟突然掠过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带来灵动与活力。“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正是这种动静的相互映衬,使湖泊的美更具层次感与韵味,让读者在动静的转换中,深刻体会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五、时空拓展法

    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拓展风景描写,可使作品呈现出更为宏大深邃的意境。以描写一座历史名城为例,空间上,从古老的城墙、雄伟的城门,到城内纵横交错的街巷、风格各异的建筑,再到城外环绕的护城河、远处连绵的山峦,一一铺陈开来,展现出城市的规模与布局。时间上,回溯往昔,这里或许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铁马,烽火连天,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留下传奇故事;历经岁月沧桑,见证朝代更迭,如今它又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时空的交织,让这座城市的风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读者在领略当下美景的同时,不禁对过去的辉煌与变迁产生无限遐想。

    六、色彩晕染法

    色彩是风景描写中极具感染力的元素。描绘秋天的山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山的枫叶如燃烧的火焰般通红,与金黄的银杏、翠绿的松柏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黄色寓意着丰收与成熟,绿色则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这些色彩的巧妙搭配,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秋天山林的斑斓美景,更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赞叹之情。不同的色彩组合能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与情感基调,创作者需根据表达需要巧妙运用,使风景描写更具视觉冲击力。

    七、拟人赋情法

    赋予风景以人的情感与行为,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描写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将月亮视为有情感、有生命的个体,它时而圆满如盘,洒下清冷光辉,似在诉说人间团圆的喜悦;时而残缺如钩,隐匿于云层之后,仿佛在黯然神伤。又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把青山拟人化,人与青山相互凝望,彼此欣赏,在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中,自然风景不再是冷漠的客观存在,而是成为了人类情感的寄托与倾诉对象,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厚的情感联系。

    八、比喻摹形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景的形状、特征等。例如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比作银河从九天倾泻而下,形象地展现出瀑布的雄伟壮观、水流之急与落差之大,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那磅礴的水势奔腾而下,溅起如烟似雾的水花。比喻能使抽象的、难以描述的风景变得具体可感,化平淡为神奇,以新奇而贴切的喻体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增强风景描写的艺术感染力。

    九、联想创意法

    借助联想与想象,可突破现实风景的局限,创造出奇幻瑰丽的意境。凝视夜空繁星,可联想到它们是宇宙间无数的璀璨宝石,镶嵌在浩瀚天幕之上;又或许是遥远天际的精灵,眨着神秘的眼睛,俯瞰着人间百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凭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星空与原野、明月与大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充满诗意的意境。联想与想象能为风景描写注入无限的创造力与活力,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超越现实的美感与震撼。

    十、衬托烘托法

    通过衬托与烘托,可突出主体风景的特色与魅力。比如描写沙漠中的绿洲,以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沙漠为背景,绿洲就显得尤为珍贵与独特。沙漠的酷热、荒凉与死寂,更加衬托出绿洲的清凉、生机与希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种衬托关系中,绿洲恰似那在困境中闪耀光芒的英雄,成为整个风景画卷中的焦点与亮点。衬托手法能强化风景之间的对比与差异,使读者更清晰地感知到所描绘风景的独特之处。

    十一、引用增色法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可提升风景描写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描写春天的美景时,引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这句诗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思乡之情融为一体,使笔下的春天景色更具韵味与深情。又如描写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经典比喻为西湖的美增添了一份诗意与灵动,读者在欣赏西湖景色的同时,不禁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其的赞美与传颂,使风景描写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感。

    十二、以景寄情法

    风景是情感的天然载体,以景寄情能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委婉、深沉动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在送别友人时,通过描写长江上孤帆远去、江水悠悠的景象,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之情寄托其中,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又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借秋风、洪波等萧瑟的秋景,抒发自己内心的壮志豪情与忧思感慨,使情感在风景的烘托下更具感染力与震撼力。以景寄情能让读者在感受风景之美的同时,深入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交融。

    十三、分类列举法

    对于复杂多样的风景,可采用分类列举的方法进行描写,使条理更加清晰。例如描写一座大型公园,可将其分为自然景观区、人文景观区、休闲娱乐区等类别。自然景观区中有湖泊、山丘、树林、花卉等元素,分别描述湖泊的波光粼粼、山丘的起伏连绵、树林的郁郁葱葱、花卉的娇艳芬芳;人文景观区涵盖古老的亭台楼阁、雕塑碑刻、文化长廊等,阐述它们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内涵;休闲娱乐区则介绍游乐场设施、健身步道、草坪广场等,展现其现代活力与休闲功能。这样分类列举,能让读者对公园的整体风貌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避免描写的混乱与无序。

    十四、全景特写结合法

    全景与特写相结合的描写方式,能使风景既有宏观的气势与视野,又有微观的精致与细腻。比如描写一座山脉,全景展现其雄伟壮丽的身姿,连绵起伏的山峦似巨龙蜿蜒盘旋,云雾缭绕其间,如梦如幻,给人以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特写则聚焦于山巅的一棵苍松,它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上,树干粗壮,枝丫横斜,松针翠绿欲滴,在狂风中傲然挺立,彰显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这句诗正是全景与特写结合的典范,先描绘出泰山的雄伟全景,后以登上山巅的渺小之感突出泰山的高大巍峨,使读者对泰山的印象更为深刻、全面。

    十五、光影变幻法

    光与影的变幻为风景增添了神秘与灵动之美。清晨,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如同舞台上的追光灯,照亮了林间的草地与野花,光影交错,斑驳陆离,仿佛置身于梦幻仙境。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大地染成一片金黄,建筑物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投射在街道上,行人们在光影中穿梭,宛如一幅流动的剪影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用简洁而深刻的诗句,描绘出夕阳光影下的美好与惆怅,让我们感受到光影在风景描写中的独特魅力与情感表达力。

    十六、气候渲染法

    不同的气候条件赋予风景截然不同的风貌与气质。描写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比作盛开的梨花,在这奇妙的比喻中,寒冷的冰雪世界瞬间变得诗意盎然、美不胜收,生动地展现出大雪纷飞时天地间一片洁白、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而描写雨中的古镇,细雨如丝,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润得油光发亮,屋檐下的雨滴串串落下,形成一道道水帘,古镇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弥漫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与柔情。气候渲染法能使风景描写更具情境感与氛围感染力,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气候下风景的独特韵味。

    十七、形状勾勒法

    注重对风景中物体形状的准确勾勒,可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例如描写一座古老的拱桥,“长虹卧波,未云何龙?”其优美的弧形犹如彩虹横跨在水面之上,桥身的石块砌成规整的半圆形,两侧的栏杆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从远处眺望,拱桥与水中的倒影恰似一轮圆月,静静地卧在河面上,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描绘出沙漠中孤烟的垂直形态与落日的浑圆形状,使沙漠的景色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那辽阔大漠中的独特景象,形状勾勒法能帮助读者在脑海中迅速构建出清晰的风景轮廓。

    十八、声音摹写法

    声音是风景描写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为画面注入生机与活力。描写森林,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是大自然的低语;鸟儿在枝头欢快歌唱,歌声婉转清脆,此起彼伏,似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远处传来潺潺的溪流声,水流撞击着石头,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偶尔还能听到啄木鸟啄树的笃笃声,仿佛是森林的鼓手在有节奏地敲击。“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这些声音相互交织、呼应,共同构成了森林独特的交响曲,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听到了森林中各种美妙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十九、生长变化法

    对于有生命的风景元素,描写其生长变化过程能展现出生命的律动与不息。比如描写一朵向日葵,从破土而出的嫩绿幼苗,它努力地伸展着叶片,渴望阳光雨露的滋润;到逐渐长高,茎干变得粗壮,长出花蕾,那小小的花蕾紧紧包裹着,孕育着无限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蕾慢慢绽放,金黄色的花瓣如阳光般灿烂,向着太阳露出笑脸;最后花瓣逐渐凋谢,花盘里结出饱满的葵花籽,完成了生命的轮回与传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长变化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生长变化的描写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与力量,使风景描写更具深度与内涵。

    二十、层次递进法

    按照一定的层次顺序描写风景,能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地领略风景之美,使阅读体验更加流畅自然。描写一座高山,可从山脚下开始,那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溪流潺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进入山腰的树林,树木高大挺拔,枝叶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鸟儿在林间穿梭跳跃,松鼠在树枝间嬉戏玩耍;继续前行,到达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云海翻腾,群山连绵起伏,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层次递进法就像一部精心编排的乐章,有起有伏,有缓有急,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风景的深处,感受其不同层次的魅力与震撼。

    二十一、意境营造法

    意境是风景描写的最高境界,它能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心灵的触动与情感的共鸣。描写古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通过描绘古寺周围幽深的古木、寂静的深山、呜咽的泉声、清冷的日色,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超凡脱俗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从遥远时空传来的古寺钟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意境的营造需要创作者对自然、人生有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风景描写之中,使文字超越了单纯的写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精神境界。

    二十二、情感主导法

    情感在风景描写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了选景、描写手法与语言风格。当作者心怀喜悦之情时,眼中的风景便充满了生机与美好。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在金榜题名后,心情畅快,笔下的长安景色也变得繁花似锦、充满活力。而当心情忧郁悲伤时,风景也会染上哀愁的色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通过一系列萧瑟、凄凉的秋景描写,抒发了自己漂泊天涯、思念故乡的愁苦之情。情感主导法要求创作者真实地表达内心感受,使风景成为情感的外化与延伸,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二十三、视角转换法

    变换描写视角能使风景呈现出多面性与立体感。描写城市,可以从地面行人的视角出发,看到街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转换到高楼顶部俯瞰,城市的道路如棋盘般纵横交错,车辆如蚂蚁般穿梭其中,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尽收眼底,呈现出一种宏观的布局与秩序;再从空中鸟瞰,整个城市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河流蜿蜒穿过,建筑群落高低错落,山脉环绕四周,展现出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视角转换法能打破单一视角的局限,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与感受风景,增加描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二十四、反复雕琢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好的风景描写离不开反复雕琢。初稿往往只是对风景的初步勾勒,在后续的修改过程中,需要对词句进行精心锤炼,调整语序、删减冗余、增添细节,使描写更加精准、生动、富有表现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王安石经过多次修改才最终确定,这个“绿”字不仅描绘出春天江南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更赋予了春风以生命力和动态感,使诗句成为千古名句。反复雕琢法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的严谨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经过反复打磨,风景描写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立即订阅👇


像作家一样写作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