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语感” 的21条门径,让你成为多文体写作高手

文化   文化   2024-11-17 06:15   江苏  



锤炼“语感” 的21条门径

作者:莫眲Mone


    本平台,不八卦,只推送写作干货。可能无趣,但一定能够学以致用。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因此,当取火、传火的人足够多,多到能填满一个民族、甚而一个国度,此时,它会成为另一位作家别林斯基所说的‘把时代最真实、最本质、最具有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知识的总汇,立而弥坚,永垂不朽。”

    今日,锤炼“语感” 的21条门径,仅供参考:

    一、沉浸经典,汲取语感之源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卡尔维诺。经典作品犹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语感富矿。

    例如,阅读《红楼梦》时,“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对林黛玉外貌的描写,用词之精妙,将黛玉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感受到曹雪芹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从“似蹙非蹙”“似喜非喜”这样细腻的词汇中,体会到汉语独特的表意之美。

    又如读莎士比亚的戏剧,“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简洁而富有韵味,这种用英文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表达情感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语言文化下的语感魅力。通过大量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优美的表达方式、节奏韵律,就像海绵吸水一般,让这些经典之作成为我们语感的源泉。

    二、放声诵读,唤醒文字的灵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锤炼语感的有力武器。当我们把文字转化为声音时,它会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冲击我们的听觉神经,从而加深对语言的感受。

    选取一些优秀的散文,比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诵这样的文字,能感受到其中轻快的节奏。“盼望着,盼望着”这种反复的手法,通过朗诵更能凸显出对春天急切盼望的情感。每个字的发音、语调的起伏,都像是春天里跳跃的音符,使文章充满生机与活力。

    再比如古诗词,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朗诵时,我们要体会诗句中那种磅礴的气势。“天上来”“不复回”等词汇,声音要高亢有力,把黄河水的汹涌和时光流逝的不可逆转之感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朗诵,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格律之美、韵律之妙,语感也在这一次次的诵读中得到滋养。

    三、模仿佳作,踏上语感提升捷径

    “模仿是人的天性,虽然人们不承认自己是模仿。”——歌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模仿经典作品的写作风格和手法是锤炼语感的有效途径。

    比如,模仿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的写景手法。老舍先生写道:“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可以模仿这种手法写自己家乡的季节:“最妙的是初秋的雨呀。看吧,田野里的稻穗越发的金黄,穗尖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好像串串珍珠。远处的山峦,有的地方被云雾缭绕,有的地方还露出斑驳的色彩;这样,一片儿白,一片儿彩色,给山峦披上一件梦幻的纱衣;看着看着,这件纱衣好像被秋风撩动,叫你期待看到更迷人的山的容颜。”通过模仿,能学习到老舍先生细腻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提升语感。

    比如,读完汪曾祺的散文后,可以试着模仿他那种简洁、质朴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文风。他在《端午的鸭蛋》中写道:“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这种看似平淡却韵味十足的语句,我们可以模仿着写自己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是山城。出茶。云雾茶是知名的茶种。山高,茶树也多。家乡人也善于制茶。云雾茶于是有了名声。”通过模仿,可以学习到大师们组织语言的方式,将他们的语感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积累词汇,夯实语感大厦之基

    “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通常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柏拉图。丰富的词汇是构成优美语言的砖石。

    在积累词汇时,要注重对同义词、反义词的收集。比如表示“笑”的词汇,有“微笑”“大笑”“狂笑”“冷笑”“讥笑”等,它们虽然都与笑有关,但所表达的情感和程度却截然不同。“微笑”给人温暖亲切之感,“冷笑”则透着冷漠与不屑。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选择。同样,对于表示“看”的词汇,“凝视”“注视”“扫视”“窥视”等也各有侧重。“凝视”是专注地看,“窥视”则带有偷偷摸摸的意味。

    同时,还要积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和俗语。成语如“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水泄不通”等,它们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含义。俗语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瑞雪兆丰年”等,充满生活气息。这些词汇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语感更丰富细腻。

    此外,还要注意词语的色彩和感情倾向。比如“果断”是褒义词,“武断”则是贬义词。当描述一个人有决断能力时用“果断”,而对那种盲目下决定的情况用“武断”。准确地运用词语,能使文章的表达更精准,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五、剖析语句,理清语感内在脉络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比如,“因为他的努力和坚持,所以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因为……所以……”清晰地表明前后的逻辑联系。在写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运用这种逻辑关系。再如,“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花园里,静静地看着花朵上的蝴蝶翩翩起舞。”这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在……午后”是时间状语,“坐在花园里”“看着……翩翩起舞”是谓语部分。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能明白如何安排句子成分,使表达更有条理。

    对于长句子,如“在那个充满神秘色彩、被古老传说环绕、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上,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们。”要理解其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在写作中根据需要构建复杂而又不紊乱的句子,提升语言组织能力,进而锤炼语感。

    六、改写句子,在变化中感悟语感之妙

    “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改写句子能从不同角度感受语言的魅力。

    例如,原句“春风轻轻地吹过田野,田野里的花朵都开了。”改写为“春风轻轻拂过,田野里的花朵竞相绽放。”原句侧重于描述春风吹过和花朵开放这两个动作,改写后的句子“拂过”更具轻柔之感,“竞相绽放”则突出花朵开放的热闹景象。

    再如,原句“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总是乐于助人。”改写为“他是一个善良至极的人,乐于助人已然成为他的习惯。”改写后的句子通过“善良至极”加强了对善良程度的表达,“乐于助人已然成为他的习惯”使句子更具表现力,人物的善良品质更凸显。通过这样的改写练习,能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灵活性,提升语感的敏锐度。

    七、观察生活,让语感扎根现实土壤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是锤炼语感的鲜活素材。

    当观察到街头的小贩在寒风中叫卖时,可以这样描述:“在凛冽的寒风中,小贩那沙哑的叫卖声如同顽强的音符,在街道的上空跳跃,试图抓住每一个路过行人的耳朵,那是生活的呐喊,充满了艰辛与期待。”当看到公园里老人晨练的场景,可以写道:“清晨的阳光洒在公园的小径上,老人们的身影如灵动的音符,太极拳的招式舒缓而有力,仿佛是与岁月的一场温柔对话,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活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所见所闻,语感会充满生活气息,更加真实可感。

    八、巧用修辞,为语感增添绚丽色彩

    “修辞立其诚。”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如“时间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父母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把时间比作刻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对父母容颜的改变。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小草像人一样“探出脑袋”“张望”,充满了童趣。

    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的高度夸张地描写为“三千尺”,突出瀑布的雄伟壮观。排比则增强文章的气势,“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的语感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九、捕捉灵感,留存语感的瞬间光芒

    “灵感是在劳动的时候产生的。”灵感往往是稍纵即逝的,需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在散步时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或者在梦中出现一个精彩的场景,都要立刻把它记录下来。这些灵感碎片可能是一个独特的句子,比如“雨滴是天空的眼泪,落在大地上,诉说着云的心事。”也可能是一个故事的梗概。它们就像是语感的种子,当写作时,将这些种子播种在文章中,让它们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或许在一次旅行中,看到壮丽的日出,脑海中突然闪过“太阳像是被大地唤醒的孩子,带着蓬勃的朝气,一跃而起,用金色的光芒拥抱整个世界。”这样的句子,要马上记录下来。或者在深夜思考人生时,灵感来袭,“人生就像一场没有回程的航行,我们都是掌舵者,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灯塔。”这些灵感的碎片,是语感的闪光点,它们可能成为一篇优秀文章的起点。

    十、参与交流,在碰撞中磨砺语感之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参加写作小组、论坛或社群,与其他写作者交流分享。

    在交流中,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别人可能会指出文章中语感方面的问题,比如某个段落读起来生硬,某个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等。同时,也能从他人的优秀作品中学习到新的语感表达技巧。通过与不同风格的写作者交流,语感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磨砺,变得更加敏锐和成熟。

    十一、坚持写作,让语感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持续写作是锤炼语感的必经之路。

    每天坚持写日记、短文或者小故事,哪怕只是简单地记录当天的心情或见闻。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运用和调整自己的语感。开始可能会觉得生涩,但随着写作的积累,会发现语感逐渐变得流畅。就像练习书法一样,不断书写才能让笔触更加自然。写作也是如此,通过持续的实践,语感会成为写作时得心应手的工具。

    十二、把控节奏,奏响语感的优美旋律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语言的节奏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短句节奏明快,如“奔跑、跳跃、欢呼,青春在运动场上飞扬。”简洁的短句迅速传达出青春的活力。长句则节奏舒缓,“在那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古老的庭院里,斑驳的树影在地面上摇曳,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长句适合营造静谧、深沉的氛围。

    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也很关键。在描写紧张刺激的情节时,段落可以短小紧凑,如“他奔跑在黑暗的小巷,心跳如鼓。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不敢回头。每一步都像是与死神的较量。”而在抒情部分,段落稍长,让节奏慢下来,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情感之中。

    十三、引发共鸣,让语感触动读者心灵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文章,其语感更具力量。

    当写关于友情的文章时,“真正的朋友,是在你落魄时默默伸出的援手,是在你迷茫时为你点亮的那盏灯,是在你成功时为你欢呼却又不嫉妒的微笑。他们像星星,在你生命的夜空中闪烁,不离不弃。”通过深入挖掘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以真挚的语言表达出来,语感能跨越文字,与读者的心紧紧相连。

    十四、力求简洁,保持语感的纯净之美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写作中要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

    比如,“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着美丽的风景,那里的山是那样的翠绿,水是那样的清澈,花是那样的娇艳,它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深处,让我难以忘怀。”这段话可以简化为“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山翠水碧花娇,令我难以忘怀。”简洁的表达更能突出重点,使语感更加清晰、流畅,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十五、丰富词汇,让语感色彩斑斓

    “语言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在写作中,要避免词汇的单调重复。

    如果总是用“美丽”形容景色,就会显得乏味。可以用“绮丽”“壮丽”“秀美”“旖旎”等词汇来替代。形容人的性格,除了“善良”,还可以用“仁慈”“宽厚”“和蔼”等。通过不断丰富词汇储备,并根据语境准确选择,可以让文章的语感更加细腻、生动,就像画家拥有了更多色彩的颜料,可以描绘出更绚丽的画卷。

    十六、规范语言,稳固语感的坚实根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范的语言是锤炼语感的基础。

    要严格遵守语法规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例如,“我喜欢读书,它能让我增长知识。”不能写成“我喜欢读书它能让我增长知识”,缺少标点会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同时,要避免错别字,一个错别字可能会破坏整个句子的美感和逻辑性。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如“提高水平”是正确的,“提高质量水平”则是搭配不当。保证语言的规范性,语感才能在稳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十七、善用连词,编织语感的逻辑之网

    “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连词能使文章逻辑清晰。

    比如,“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使论述更加全面、有条理。再如,“不仅要追求物质的丰富,还要注重精神的富足。”通过“不仅……还要……”强调了两者的重要性。合理运用连词,能让文章的层次更加分明,读者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语感也更具逻辑性。

    十八、突破常规,激发语感的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写作中,适当突破常规的语言表达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月光在树叶上涂鸦,画出了一幅幅神秘的图案。”“涂鸦”一词通常用于形容在墙壁等物体上随意涂抹,这里用于形容月光在树叶上的投影,充满新奇感。或者打破传统的叙事顺序,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讲述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语感在创新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十九、解析佳作语感,汲取宝贵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优秀作品的语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

    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但又蕴含希望的氛围。分析作者是如何选择词汇、构建句子来实现这种效果的,比如“平平常常”“细濛濛”“一星半点”等词汇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长短搭配,从中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语感水平。

    二十、涉猎多种文体,拓宽语感广度

    “文体有别,各有千秋。”尝试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全方位锻炼语感。

    诗歌对韵律、节奏和意象要求极高,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意象,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写诗歌,更注重语言的音韵美和象征意义。散文则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在写作散文时能更好地把握情感与意境融合的技巧。

    小说则需要塑造鲜明的人物、构建精彩的情节。比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郭靖生性单纯刚直,重孝义、勤奋、爱国,具备一切金庸笔下最模范的侠义精神。他用一生来彻底实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神。”作者通过对人物一系列行为、心理的描写,使郭靖这个人物跃然纸上,明白在小说创作中如何通过多种手法使人物立体鲜活,情节跌宕起伏,以此培养在复杂叙事中的语感。

    议论文需要严谨的逻辑论证,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通过比喻论证等方式,层层递进地阐述观点。在议论文写作中,要学习运用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使语言表达具有说服力,从而锻炼在理性论述方面的语感。在不同文体写作中的尝试,语感能适应各种风格的需求,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

    二十一、永葆热爱,点燃语感提升的长明灯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是持续锤炼语感的永恒动力。

    当你热爱语言时,会陶醉于文字组合的奇妙。无论是古汉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还是现代语言展现的丰富多样,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你。每一个新的词汇、每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都像是珍贵的宝藏等待你挖掘。你会为了找到一个最恰当的词语而反复斟酌,为了写出一段优美的语句而冥思苦想。这种热爱,在面对写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像探险家一样,不断在语言的世界里探索前行,让语感在热爱的滋养下不断升华,使写作充满激情和魅力。

【非虚构写作实践训练营】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22节PPT视频课+5场直播答疑

6周社群服务+38万字阅读资料+作业点评


南方周末口碑爆款课
报名学员超1.1万
97%超高好评率
700天历史最低价
顶级讲师阵容,市面难寻其二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立即订阅👇


像作家一样写作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