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00年前的东夷核心,到2000年前的齐国腹地,从山东经济重镇,到世界开放之城,从文化繁盛,到人才辈出……潍坊,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城市,其实不只有机械和风筝。雄厚的经济基础,发达的轻重工业,开放的发展理念,让这个千年之城的今天,充满了发展的机遇,也充满了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全国第1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1台微型计算机、第1台程控交换机都出自潍坊。拥有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规模连续三年突破万亿。潍坊寿光年产蔬菜450万吨,销往北京、江苏、上海等省份以及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潍坊市风筝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从业人员超10万人。潍坊拥有全球唯一的一条二甲双胍全产业链,产能达到近75亿片。千年传承的现代化之变
一座城市,有多悠久的历史,就有多深厚的发展底蕴,有多丰富的文化,就有多强大的发展动力。早在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这里是东夷文化的起源地之一;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是齐国的故地;2000年前的汉代,这里是经学重镇……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几乎经历了绝大部分中华文明传承史的地方,究竟会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展现出怎样的光芒?潍坊,一个大众视野中不起眼的城市,一个低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化的历程中,正在悄然变化,数千年的文脉传承、遍布大街小巷的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习俗,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强劲而蓬勃的力量。
许多人都知道,潍坊是风筝之都、风筝的发源地;或许也有人知道,潍坊是新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是现代大型机械制造的重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潍坊还是一座历史悠久、传承不绝的文化之城。
潍坊,古称“潍县”,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城市,有着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悠久历史和文脉传承。很少有人了解,造字之初,最早的28个鸟迹书,出现于潍坊寿光;上古舜帝,出生于潍坊诸城;汉经学家郑玄,出生于潍坊峡山;著成《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寿光人;宋代苏东坡,在潍坊写下230多篇诗文;《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是潍坊诸城人……从人类筚路蓝缕的石器时代,到文明璀璨夺目的历史长河,一座城市的经历,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据悉,潍坊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和省历史文化名城各1座,不可移动文物4099处,其中国家级保护文物22处、省级保护文物171处、市级保护文物235处、县级保护文物1429处,国有馆藏文物达到51.9万件(套),其中东夷文化、农耕文化、金石文化、渔盐文化、商贸文化、工业文化等类型多样。在漫长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文化,不仅体现在那些青史留名的历史名人身上,也不仅体现在那些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上,更体现在无数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显示,潍坊市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99项,市级非遗项目427项,县级非遗项目2044项。深秋季节,满目绚烂的色彩。潍坊植物园白沙河畔,一座名为“超然书房”的图书馆内,读者或站或坐,惬意地阅读。这是一座综合性图书馆,也是潍坊市图书馆的分馆,于2023年9月29日正式开馆,每天都吸引大量的市民在这里停驻。
一座书屋,只是这座城市文化建设的一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遍布各式各样的书店、图书馆、城市书房等,它们共同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据悉,潍坊市坚持以深化县域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以推进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效整合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以及社会各类资源,进一步完善多类型文化场馆融合、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有效覆盖、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而随着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一个全新的城市面貌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书店、书房、书吧、书屋遍布的潍坊,阅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据了解,为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近年来,潍坊市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各地多元共建城乡书房、文化驿站等。如果说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那么文化就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在潍坊,许多和文化相关、和书相关的品牌,正在不断涌现。数据显示,潍坊市已有超过50家各级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开放、发挥服务效能,许多空间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如在潍坊寿光市,根据文圣仓颉、农圣贾思勰等历史文化名人,建设文圣书房、农圣书房、盐圣书房,并进一步融入乡土文化、非遗文化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型文化空间,吸引了无数阅读爱好者。在潍坊,文化不仅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体现,也是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的标志。
潍坊国际风筝会闻名全球,在当地,已经举行了41届,不仅把中国文化推广到全球,也为潍坊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资源。据介绍,潍坊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家、省级39家,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5个。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达到1800多个,潍坊风筝产量占全世界的85%。此外,潍坊还举办了25届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10届中日韩博览会等众多的国际盛会。同时,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平台,与韩国、墨西哥等8个国家的创意城市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邀请他们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国际峰会。礼尚往来,潍坊方面也应邀赴韩国参加利川陶瓷节等活动。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将中国文化带向了更大的世界,2021年,潍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千年文脉,千年传承,位于山东这个文化传统繁荣之地,潍坊在现代化的历程中,正在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让这座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全球。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不断成为创新的源泉。在文化领域,潍坊文旅就多次出圈,潍坊新青年音乐节、2023风筝音乐节、起浪音乐节、首届白浪绿洲荷花节暨露营音乐休闲文化节等,先后成为社会热点。在经济领域,潍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优势明显,“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闻名全国。潍坊还被称之为“盛产隐形冠军的隐形城市”,而这些,与潍坊创新进取的城市特质、厚重的文化底蕴及优秀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云课堂助力教育均衡之路
上课铃声响起时,山东潍坊寿光市稻田实验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大屏幕也一同亮起,一位来自潍坊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的老师,在网络的另一端,开始了当天早晨的第一节课,教室里还有另一位老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教育云平台共享的不只是优秀教师,更是一个全程智能化的教育体系,这个系统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运转,包括学生上课签到、反馈学情、发布通知等全部都是数字化模式,同时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的汇聚和分析,并帮助学校和教师进行决策,为每一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潍坊,这样的课堂遍布城乡。在云上,城乡之间不再有距离之隔,最偏远学校的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之间,也不再有空间阻挡,他们在同一个课堂上,共享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教育之美。
教育是千年大计,人才是发展之基。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的突破。自2021年开始,潍坊高标准打造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中心,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25个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建设应用1578个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施智慧校园普及应用工程,实现不同的“距离”相同的“课堂”,让百万名潍坊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潍坊高密市崇实小学,一位数学老师把当天的课后作业下发给学生,每一名学生的作业题目各不相同,甚至同样的知识点,不同学生的作业题型、复杂程度都有差别。这正是智慧作业系统的功能,教师通过该系统,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数据,给学生布置了个性化分层作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深层底蕴。潍坊是一座历史悠久、传承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教育均等化走在前列的城市,在教育公平且有质量的发展中,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发力。
近年来,潍坊市不断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相继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等实施意见,持续攻坚优质资源供给、师资待遇保障等重点事项。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城市发展的“头号工程”,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数据显示,潍坊通过新建、改扩建,建成中小学144所、公办幼儿园360所,分别新增优质学位18万个、9.2万个。通过优化提升,改造提升乡村中小学325所、乡村幼儿园683所。潍坊通过辐射带动,深化“一校长多校区”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城乡共同体改革,辐射带动441所乡村学校,覆盖率达100%。潍坊青州市北城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2023年9月1日正式开学,该校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教学楼、食堂餐厅、多功能教室、塑胶操场等先进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28个教学班,提供1260个学位,解决了当地区域学位不足的问题。此外,潍坊市还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一体机教室、标准化校车”5项“全覆盖”工程,让学校育人环境更加温馨。创新,是这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力量。
潍坊市奎文区是一个没有区属高中的区域,为解决这一难题,潍坊奎文区近年开始推动初高贯通培养,推动区内初中与潍坊一中、潍坊中学、潍坊七中、行知学校等高中合作建设了7处初高贯通培养基地,打通学段壁垒,引入高中优质师资、课程资源,助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初中生源持续增长,实现了良性循环。潍坊十中初中部在校生数量较2021年增长了80%。教育质量提升不只体现在中学,小学也是如此。2021年以来,潍坊奎文区投入11.7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办学条件提质,让优质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带动被帮扶校发展。同时组建了7个小初共同体,覆盖30所中小学。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海涛介绍,潍坊教育有“三张品牌”,一是教育改革,承担着17项国家级、20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成为全国试验田和风向标。二是教育均衡,在全国率先提出“教育均衡”概念,并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城区教育、乡村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内涵质量,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市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持续保持全省首位。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更是教育大省。而在山东,潍坊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前列。
据介绍,潍坊市的基础教育成果,已成为业内认可的“潍坊样板”,职业教育则成为领先全国的“示范高地”,基教、职教双双提升,成为全国少有的区域样态。这背后,是二十多年一张蓝图、一以贯之、一往无前的教育综合改革。据介绍,潍坊教育综合改革启动于2001年,率先提出教育均衡的概念,并通过政策谋划、财政支持、创新方法等多种途径,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据了解,到2023年,潍坊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16.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3%。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提质,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潍坊市创新教学教研方式,打通小、初、高贯通一体化育人路径,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校际教育资源联合研发和多元均衡发展。教育理念、资源配置、教育质量,二十多年的变革中,潍坊的教育发生全方位的变化,这场以教育均衡为起点,同时覆盖所有教育领域的改革,使得潍坊成为了教育改革中多方面的典范和先行者。
从跨越山海到一带一路
2024年10月22日,潍坊—海湾地区经贸合作交流活动正式开启,来自卡塔尔、阿曼等海湾国家的代表,围绕潍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建筑业、文化旅游、化工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带进行了双向投资与经贸合作的精准推介。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建筑业、文化旅游、化工能源,许多的领域中,双方精准对标,深入契合,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 这也是这座千年之城开放姿态的展示,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沟通中西,到如今“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潍坊,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一个永远把目光投向整个世界的城市。
潍坊,一个许多人认识中的传统城市,其实有着远超人们想象的开放的观念和历史,这是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之地,同样也是开放包容的多元发展之地。
其实,潍坊的历史传承中,就有开放的基因。潍坊地处齐鲁之间,连接着内陆与海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就在这里交汇。此后的漫长历史中,无数海外文化和传统,穿越波涛,登陆中国,在这里汇聚和中转,再传入全国各地。 潍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这个萌芽于商周时代,形成于汉代的中西交通要道,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一直到明清,都是中国连通世界的重要通道,人们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朝鲜,西至印度、西亚乃至非洲,无数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等商品,通过这里往来流通。 在近代,潍坊是中国最早自行开埠的城市之一。而随着改革开放,潍坊也同样成为了放眼世界的桥头堡。自1985年第一家跨国公司落户以来,全市累计有3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潍坊设立了61家公司。潍坊已经同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外贸企业超6300家。
秋日的渤海湾,碧空如洗,水天相映,万吨巨轮往来穿梭。潍坊港内,巨型货轮停靠在码头,吊装作业一派繁忙。
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对台海运直航港口、山东省区域性重要港口,潍坊港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逐年大幅增长,航线通联四海,亿吨大港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而依托潍坊港、疏港铁路、潍日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的滨海区,是潍坊对外开放的前哨。据介绍,近年来,潍坊滨海区立足产业发展基础,优化全方位开放格局,发挥港口资源等优势,构筑起港产城融合、铁路并入“国网”、陆运连通南北的崭新高端格局,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同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全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仅2024年上半年,滨海区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31家,进出口贸易总额133亿元、增长2.1%,出口额增长5.9%。 通过这里,更多的中外企业开始交流和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仅与海湾8国,潍坊就完成进出口87亿元,增长35%。目前,海湾国家在潍坊市累计设立了13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1307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519万美元。与此同时,众多潍坊本土企业也走出国门,在政府直接推动下,与海湾各国乃至更多国家的企业达成合作,在当地建立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滨海区积极稳外贸、扩外贸,由商务部门牵头、各街道园区配合,联动形成合力,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2024年7月31日,一家潍坊本地企业和泰国产业投资者达成合作,当日,首笔9764万美元增资款“入账”,而该合作总计划增资2亿美元。 这只是潍坊对外合作中的一个项目,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已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潍坊市投资兴业,潍坊累计利用外资161亿美元。 为何外资青睐潍坊?潍坊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重要“砝码”,而为了让这枚砝码的分量更重,潍坊市努力了很多年。 据市商务局统计,在潍外企投向呈现三大特点:领域更宽,产业更多元;层次更深,产业链日趋完善;范围更大,由单个项目向多个项目延伸。 潍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兴平说,“企业到底愿不愿落户潍坊,还要看潍坊的营商环境磁力够不够强。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各种各样实实在在的措施,让投资者真正对我们有信心。” 2024年8月8日,潍坊诸城,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中,首批鸡肉产品顺利通关尼日利亚,开启了对非出口的崭新篇章。企业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每月都有货柜发往非洲,年出口额预计可达1亿元。
开始新旅程的远不止这一家企业,仅在潍坊诸城,先后就有生物制品、车辆、机械等商品,获得来自非洲的订单。在整个潍坊市,更多的企业正在海外市场上乘风破浪。潍坊市委书记刘运表示,“潍坊市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通过实施‘千企百展’国际市场开拓行动,奋力推动‘潍企出海’‘潍品出海’,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企业走出去,带来的不只是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利润,更把中国故事带到了世界,把中国的经验分享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在潍坊
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来自
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
这是一种开放
让整个世界的发展成果
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潍坊有山,也有海
这山海不是阻隔
而是立根坚定的动力
是放眼世界的辽阔
潍坊的“好”
好到你心里
你get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