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宇凡
编辑/雨萱丨排版/子晨
问题:
“学长好!我现在研二了,觉得学习让我很痛苦,感觉自己的论文很垃圾,没有学术天赋,该怎么办才好呀……
研究背景:
孙老师您好,我是社科的研究生,在读研之前觉得自己对学术很有热情、踌躇满志。但在研一一开始,我就觉得学习压力很大,自己变得没有以前那么爱读书和读论文了,甚至抗拒做研究,每次写论文都感觉写得很垃圾很痛苦。总算有一点篇写得还不错,但又感觉很不完美、甚至总有错别字,所以我现在时常怀疑自己是否有学术天赋。
回复:
“你好!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在学术的道路上总是会有困难、痛苦,甚至有些坑,让人感到失望甚至自我怀疑,说实话我也常常有这种体验。其实,我不止一次想放弃做学术。工作的时候准备申请读研,感觉自己身边朋友都读博了但我还原地踏步,很多东西都读不懂,好焦虑好想放弃。
我和你分享两个建议,也是我自己做的自我调解:一是注意你的痛苦信号,二是发展多元支持网络。
第一步,识别自己身心的预警信号。识别并给自己的情绪命名,是我们对其进行规范和掌控的第一步。悉尼科技大学的Nick Hopwood教授分享了一份检查清单:
过度承诺:给自己画大饼,上来就进行庞大复杂的研究,或设定难以完成的阅读任务。你提到自己“之前踌躇满志而现在倍感挫败”,会不会是因为自我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可以放松一点,从读一本与你研究最相关的书开始。
完美主义:这是一种典型的学术病态,没有人能写出所谓的“完美”论文。当然,错字属于粗心马虎了,要尽量避免。
“摆烂”心态:学术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有时我们会感到动力下降、抗拒继续付出;这是正常的,你不必为此焦虑,但仍然需要及时处理这种负面情绪。
老实地讲,我自己基本不看我发表后的论文。像你一样,我总感觉自己写的论文很垃圾,但我又努力培养自己另一种心态:我相信自己的最近发表论文是比更久以前的论文写得好一些。这样的自我暗示,给自己的一种进步感,相信自己没有摆烂,也无需一步到位的做好,心情就会舒缓很多。
* Nick Hopwood教授
第二步,我觉得建立并利用支持网络是很重要的。
首先,围绕你的研究和身心健康,积极发展多元支持网络。你可以建立一种亲近互利的关系,例如愿意提供帮助、一起学习的同门;一些交流合作的关系,比如你在会议上遇到的人,你们会在走廊或咖啡厅闲谈、就餐时进行讨论;一些短暂联结的关系,比如你正在阅读书目的作者,可以偶尔给他们发电子邮件;甚至一些虚拟的关系,像公众号编辑、网友等等。他们都可以是你支持网络的一环。
其次,诊断问题的真正本质,有效利用起支持网络。当境况不佳时,你可以思考:我现在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谁最能够提供这种帮助?
举一个Hopwood教授遇到的例子:一名经济历史学的学生Lucy,等了数月才从国家档案馆获取到数据。但当她打开文件时,发现数据中有巨大的空白,这意味着她无法进行她的研究。
——她是怎么解决的呢?她和一位化学博士生一起出去喝了杯酒。
——为什么?因为她可以在这个朋友面前畅所欲言,而且她知道化学家们经常遭遇失败,她可以从这种相似经历中获得共鸣和支持。
在这个例子里,Lucy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第一时间去找导师或领域专业人士寻求解决办法。相反,她清楚地意识到,她当下最需要的不是解决数据问题的方法,而是有人帮助她一起面对当下、提供情绪支持。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建议,你可以尝试去做,积极地识别情绪并地建立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相信自己,痛苦的时间一定很快会过去!
——孙宇凡(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哦)
推荐文献:
Nick Hopwood的博客:https://nickhop.wordpress.com/
相关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