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oby M, et al. (2024). Trait-based ecology, trait-free ecology, and in between. New Phytologist, doi: 10.1111/nph.20197.
(2024年10月16日发表)
摘要参考翻译如下:基于性状的生态学(Trait-based ecology)已成为流行语。但是,所有物种都有性状,它们对生态过程的贡献也受这些性状的制约。那么,是不是所有生态学都以性状为基础呢?事实上,确实存在一些有意识不以性状为基础的生态学领域,例如中性理论和物种多度分布(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s)。但生态学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或潜在地都可以被认为是以性状为基础的。本文描述了一个生态学的谱(spectrum),从无性状的(trait-free)、性状内隐的(trait-implicit)、性状外显的(trait-explicit)、到以性状为中心的(to trait-centric)。以性状为中心的生态学包括根据性状维度定位生态策略,以便推断共性,并从更详细研究的物种中进行归纳。性状外显的生态学包括生理生态学和功能生态学,以及涉及性状的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功能领域。性状内隐的生态学是指物种之间的差异很重要,但最初并没有通过性状来描述这些差异。随后,这些性状内隐的领域往往转向利用物种性状,因此与性状外显的界限是可以渗透的。基于性状的生态学之所以富有成效,是因为它既能通过关系最密切的性状详细了解过程,又能通过可广泛比较的性状在许多物种间进行归纳。哪些性状对应哪些过程,是基于性状的生态学的一个长期关键问题。
从基于性状的生态学到无性状的生态学谱,以文中讨论的生态学子课题为例进行说明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全文。
声明:本内容未向其他微信公众号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