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随想

旅游   2023-08-20 03:50   德国  
住进比利牛斯山的农庄时,眼前的建筑仿佛像从巴尔扎克的小说里跳出来的似的:灰色的石头墙壁,白色的百叶窗……虽然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心底里就浮起一股法国味的感觉。房子正对面便是山谷,非常安宁,也许《幽谷百合》里的美景就是这样子的吧。

我们是中午12点半到的,车子刚停稳,一个女人的吼声就迎面而来,她的英语带有法语口音:你们不许停在这里!下午5点入住!5点!

我和拉尔夫抬头一看,一个法国中年女人从阁楼里探出脑袋,正在拍打床单。我们连忙解释说,车能不能停在这里,但是我们可以去别处逛逛,直到5点再回来。

她不断摇手,然而她的英语又不好,所以那一边拍打着床单一边气急败坏的样子符合任何一个电影里出现的中年金发法国妇女的形象。

她不等我们再多说便进屋了。我们俩彼此耸耸肩,根本不打算理她。这荒山野里的,山路又是窄的跟单行道似的,叫我们开到哪里去暂停一下?况且整个停车场一辆车都没有,搞不懂这人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

既然我们打定主意不开车了,拉尔夫便习惯性立刻掏出一罐啤酒喝了起来。谁知道她又突然冲出来,拿着手指指着一块挂在柱子上的法文警告牌:不准自带食物。然而我们根本看不懂,我以为她的意思是这里不准喝啤酒,只能喝茶——因为这块指示牌下面是一块画有茶壶的牌子,而且茶这个词我是看懂了。

我们被她驱赶后赶紧跑了。可怜巴巴地站在一颗大树的阴影下啃面包喝啤酒。

我说:“为什么在凉亭里不能喝啤酒只能喝茶呢?”

拉尔夫说:“在欧洲没人敢规定你该喝什么。你当然可以喝啤酒。不过这女人特别不友好,哦?”

是呀,典型的中年怨妇。”

距离入住还有4个小时时间,我们吃吃喝喝,往上往下随便走了走,然后在2点左右看到一对骑摩托车的情侣路过,发现他们居然在凉亭里点餐了。

这时我们才敢回到凉亭,而且点了两杯啤酒,这时这个女人就喜笑颜开地招待我们……语言不通有时真得会惹出很多笑话。原来我们当然可以停车,只是来到此地就得在这里花钱。No money no honey。不过一上来一通我们不准这个不准那个,给人感觉很不好,好像我们是犯了错的孩子,而她是个教训我们的老妈子。

来到比利牛斯山之前我们一直受到了法国人友好的接待,所以这一出戏一下子把我拉回现实:法国人是非常刻薄的。这话可是法国人自己说的。在一个点评《艾米丽在巴黎》的小视频里,两个真正的巴黎女人嘲笑剧里不合常理的地方,比如上班10点不可能,她们也是7点半到8点之间上班的。唯有刻薄这一点,两个美女异口同声地说,这倒是的,咱们就是这么刻薄对吧?与其背后说人坏话,还不如当面刻薄。

在图鲁斯(Toulouse)的时候,我瞬间感觉自己回到了上海。上海市中心的法租界简直就是个缩小版的图鲁斯!红色的法式建筑,粗壮的梧桐树……甚至上海人也继承了法国人的刻薄。怪不得当这个女人拿着手指颐指气使说话的样子令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读简*奥斯汀的小说就知道,英国女人去法国渡一趟经后回来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交际花……就像中国其他地方的女人去上海生活后才能变得有女人味,一种叫“作”的女人味……

德国人比起法国人来就像农夫,上海以外的中国人也都太憨厚,说得难听点就是乡巴佬。这种实诚一点都不被看好,会被刻薄死。而且就是当面刻薄你,用现在的流行语叫PUA你,让你打心底里自认自己是个乡巴佬,唯有东施效颦,彻底改造自己才能获得认可。接着你就能从PUA下一个新来的乡巴佬那里获得快感……以此代代相传,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有些人欣赏这种文化。就像我一个高中男同学说的,他就只喜欢“作”的女人。那才叫可爱。

无论如何,我并非批判法国,只是单纯描述这个事实罢了,毕竟人家法国人也不以为耻,特别实诚地承认这点。

其实这个打扫房间的阿姨并非阿姨,在我们付账离开的时候,我才看到她和主人以及他们两个孩子的家庭合照。后面住的5天都很愉快。女主人做得一手好菜,早上做早餐和晚餐,然后打扫退房的房间,下午也会招待我们这些在凉亭用小餐的客人,晚上就不见人影了,大概是回家照顾孩子了,由另一个女人来伺候大家晚餐,其实就是把做好的菜热一下。

因为这个缘故,每晚的主菜都是碎肉和蔬菜放在长方形的瓷器中烤熟,无论是猪肉末和红豆,鸡肉和西葫芦,还是鸭肉和土豆泥……味道是不错的,但在第三天爬完山后我们俩实在忍不住想吃点真正的大肉了……

在农庄的5天是我们吃的最健康的5天。早餐不像德国有很多香肠,这里没有,只有面包、麦片、水果和酸奶,特别健康。晚餐4道菜,分别是精致的蔬菜冷盘(非常新鲜好吃,还是凉的,因为是早上做好放冰箱里的),热的主菜,芝士,以及甜品。中饭有时我们就啃点面包,有时去外面的餐厅吃。

不仅农场吃得很健康,山上的所有人看起来都像苦行僧。这里不像奥地利和北意大利的山区,由于主要是德国人的度假胜地,饮食要么是德式的大肉要么是意大利的面食。比利牛斯山是朝圣者、自行车骑行以及徒步的圣地。说实话要找个像样的旅馆都没有,很多都是只有床位和公共厕所的类似青年旅馆或者招待所的旅社。我订的这家还有小泳池和桑拿房,已经是属于残疾人级别的了……是的,我和拉尔夫和这些运动选手比起来真和残疾人差不多,爬个山都气喘吁吁,到哪都开车……与之相比的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一群群体形健美,一天骑个几十上百公里的骑手,以及从山上往下跑,又从下往上跑的越野跑手……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我相信中国古代的轻功应该是有的。这不,来比利牛斯山就能见到了。

国内很多爬山其实不叫爬山,叫走楼梯。德国的徒步路道又稍微自然一点,但是一般在比较陡峭的地方也会加扶手。法国这个就比较极端了,别说扶手了,路都没有,只有一只脚或两只脚可以并立的野路子,应该也是前人踩出来的。上山还好,下山有时候我就只能双手双脚并用,因为我这个人平衡感不太好。

然而就在我们小心翼翼上下山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屌,健步如飞。当然我说得比较夸张,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都气喘吁吁的,不管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专业跑者也就遇到两三个。我们登一个顶就足够了,这些跑者跑完一个顶,接着跑去下一个顶……

之所以觉得他们是苦行僧,因为这些人都是独自而行,很少看到结伴的。我猜原因很简单,毕竟不是谁都能达到他们那样的身体素质和毅力的。他们的伴侣可能也是普通人。

与我们同住的一个法国女人就比我们更能走,她也是一个人,还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她说她虽然爱她的两个女儿和丈夫,但有时候就想远离他们,过一个礼拜只有自己的生活……她和丈夫互相约定,每人有一个礼拜的时候独自度假。一年里有这么一个礼拜对她来说很重要。

有意思的是,其实她自己是个理疗师,专门治疗现代人的焦虑和亚健康状态。然而我感觉她自己也压力大得很。我说我还没孩子,她冲我一笑说,那你是幸运的。我仿佛能感觉出她的疲惫。当然,或许因为她住在巴塞罗那这样一个大城市,要养家糊口……即使欧洲人已经是这个地球上能享受到最好国家福利的人了,人们还是普遍压力大。

她说她在美国的时候因为没有医保,看一次病得交300美元的看诊费,而这还只是起步价,后面的开药或者检查费当然全是自费的。她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年后认识了现在的西班牙丈夫,然后回到了欧洲。

我说我学了德语后就总是忘记英语单词,会搞混,她说她学了西班牙语后也差点忘了法语……看来大家都差不多!谁叫欧洲语言都那么相近呢!

在这次旅行中我似乎总是尝试和自己和解……告诉自己,我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我有的压力他们也有。我的身体素质和其他人一样。我记不住所有德语单词他们也一样。我并非需要完美,我不需要变得无懈可击,什么都做的“正确”。事实上我一个普通人类也永远做不到无懈可击。我们总能看到比我们更聪明、更漂亮、更会打扮、更有钱、更身强力壮的人……

有意思的是,道理大家都懂,我也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可就是无法逃离这个焦虑的怪圈……似乎总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是错的!你的选择、你的信仰、你的生活态度,你的一切都是错的!你脱离轨道了!你不是个正常人!

到底该怎样去生活呢?

为什么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很苦?学习很苦,锻炼身体很苦,看书很苦,总是逼自己做这个做那个,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更焦虑……做,也苦,不做,也苦。

真是个怪圈。

大概源头是我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过分看重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吧。因为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参加一次考试,就是在被评价和被比较……这是事实。学习要看成绩,工作要看业绩,甚至每一次买卖都要评比一下是否划算,大到买房,小到每一件物品……我们不能做错!不能做错题目,不能站错队,不能买错东西,付错价格……否则我们就是世人的笑柄。

然后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来教你怎么做人,教你怎么做对题目,做出成绩,怎么应对人际关系……总之就是要你做的“正确”。否则我们就沦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世间的弃儿。

大概真的是人到中年了,我才感到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说白了我是玩不起了。没有时间去浪费时间。这也是事实。

人生的另一个终极事实是,其实这是一场修罗场,是残酷的。这是任何心灵鸡汤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变得像阿Q一样无视事实就能活得更好。骗得了任何人但骗不了自己。

即使是生而为贵族或精英,都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哪有不没落的贵族?

我觉得我前36年的人生都被骗了。其实在国内的时候我自我感觉还挺好的,这也是事实。因为无知者无畏。或者说,生活在一个信息被屏蔽的世界里,比较容易满足。越是活在一个圈子被划定的很小的圈子里,反而知足常乐。而面对更广阔无垠甚至充满未知的世界,当自己没有能力去驾驭这个新世界的时候,就变得焦虑甚至恐惧了。

所以这次旅行对我来说是有很大益处的。在德国我所认识的交际圈里,充斥着法国人憎恨德国人的言论。德国人度假都喜欢往奥地利、意大利和希腊跑,而不是另一个方向的法国,虽然法国也是邻居。比如德法边境线离我们家就两个半小时车程。当意大利北部迎接很多德国客人后,很多服务业从业者自然而然就会说德语。而法国当然不会惯着你德国人,大不了大家都讲英语。很多德国人确实自己英语也不怎么好,反正我呆的这个小地方很多人就完全不会说英语。

拉尔夫的同事都问他说,干嘛要去法国这个鬼地方……

而事实是,由于德国二战时很多城市都被炸毁了,名胜古迹完全不能和其他邻国相比。这次我们去的几个法国城市都是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动不动两千年历史,甚至还有罗马时代遗留的剧院以及完整保留的中世纪古城……这在德国都休想看到。不管是法国还是意大利,不管是名山大川还是海洋都要比德国的优美百倍,德国唯一能和邻国媲美的就是巴伐利亚州,那里有美丽的山川和湖泊,因为巴伐利亚实际上更类似于奥地利。

不管怎么说,拉尔夫告诉我,这次法国之行让他开了眼界。以前他只在巴黎转过机,被傲娇的巴黎人各种PUA,一直有心理阴影。现在他完全转变了对法国人的看法。很会“作”的巴黎人不代表所有法国人,就像上海人或北京人不能代表全中国的人一样。

人类就是如此,看见一个人怎样,就要说一群人怎样。反之亦是,看见大家都这样,自己便也要这样。

非常滑稽。

也是一个怪圈。

但是我在法国逛了这么多旅游胜地的历史名城后发现,法国比中国的旅游胜地要规范很多,价格正常,也没有砍外国人或砍外地人的现象。至于小商店里的物品,我们一个都没买,也没人强迫我们买。吃的喝的价格都童叟无欺,甚至没进饭店前都可以自行阅读菜单,货比三家。更有意思的是,德国一般是要付小费的(非强制但一般会付),而且很多地方必须使用现金,在法国却全是手机或银行卡支付,而且不需要付小费。

法国食物的质量属于上等水平,虽然我们也只是随机地选择餐厅,没法“客观”评价。光论餐厅的质量的话,我个人觉得法餐要比德餐好吃,牛肉质量也比德国的要好,饮用水的水平也比德国高,因为法国的水龙头里的水是达到农夫山泉的水准的。在比利牛斯山随处可见山泉,免费自取,和水龙头里的水一个味道,所以德国餐厅的水必须花钱买,法国餐厅的水却是免费的。

有意思的是,在农庄的第三天老板接到当地政府通知,说水被“污染”了。于是政府免费送了很多瓶装饮用水过来,老板也就免费分发给我们这些客人。反正不管是水龙头里的“山泉等级”的水,还是瓶装水,老板都没收我们钱。

所以用这么好的水做SPA真是太享受了!这也算是法国的一个加分点吧。

至于法国的时尚那是更加无需多说了。刚到里昂(Lyon)的第一天我就感觉自己村里人进城了。天啊,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慵懒的,冷酷的,性感的,可爱的……而在德国,通常只会看到两类打扮:一类就是年轻人穿非常暴露性感的抹胸和高腰裤,另一类就是体恤或户外服……好似“要么邋遢要么暴露,你选一个”那种。

另外很多法国女人不穿胸罩,不管胸大胸小,不管年轻妹子还是老太太。大概这个“时尚风波”又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到达其他国家。

论最漂亮的法国女人,我个人觉得是黑人,或者黑白混血儿。她们通常有着常人难以拥有的完美身材,比很多白人都要好太多,更关键的是发型千奇百怪,但在她们身上竟变得既野性又性感,总之是与生俱来的、她们能够驾驭的风格,而不是博人眼球式的作怪的那种。最关键的是,这些法国黑人不是穿着肥大的五颜六色的部落长袍,而是剪裁得体的西式服装!她们是野性与精致的结合。

德国很多黑人是第一代移民,甚至是难民,德语的掌握程度依据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法国的黑人全是母语级别的法语。这也是令我感到震惊的地方,明明德国和法国是邻居,但在移民来源上差别非常大。想来很多法国黑人本身就是“法国公民”,因为他们来自于法属殖民地……很多非洲国家(殖民地)的人本来就是说法语的,所以也不存在德国移民的语言问题。

德国没有殖民地,所有初代移民都得狠狠学德语,而且除了留学生以外的初代移民或多或少都有语言问题,长期不能融合也是事实。总之法国的融合实际上发生在几个世纪以前了,现在到了法国,不要轻易觉得这些黑人是非洲人或难民,说不定人家都好几代法国人了。

所以在法国看到黑人、白人和亚洲人面孔和谐相处走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时候不要惊讶,因为他们都是法国人……这么种族融合的场面在德国是很难看到的,除非也要经过好几代的“培育”了。

这种场面在亚洲那是更加不可能了,所以德国已经做得很好了,看和谁比。亚洲人也很双标,在自己国家要抵御异族,出国了就叫嚷着要别人立刻接受自己。实际上在白人和黑人的眼睛里,亚洲人更加那啥了……好像总是“鬼鬼祟祟”一群人在一起,因为亚洲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不爱表达自己情绪和意见,对人不够真诚坦率,说一套做一套。

在马赛做黑人脏辫的时候一开始我也是很担心自己会不会陷入消费陷阱,比如说好的多少钱到后面被加价,或者黑人黑帮掏把刀出来逼我交钱……特别是当巡逻的警察一来黑人集体乱跑的时候,我的恐惧更加加深了。

黑人自有他们自己的问题。除了一部分是法国公民,活得有头有脸,衣着光鲜,和白人交朋结友,当然也有黑户,比如这些不务正业摆地摊做脏辫的黑人妇女们。她们给我做头发的时候并不讲法语,我当然更不能分辨是哪种非洲语言。但是我知道她们会说法语,起码基本的会,因为为了拉生意,一个黑人女人加了我欧洲版“微信”whatsapp,然后我们是用法语交流的。当时我下午路过她们这个摊,一旦我稍微表现得有些许兴趣,这个聪明美丽的叫Tressa的黑人姑娘就抓着我不放,我说英语她说法语但不知怎么的也能沟通,加了微信,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在此地做头发……

我当时半信半疑地想这下完了,我干嘛要跟一个路边黑人定下契约……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本来说好的9点到10点之间,由于我起床晚了,我用谷歌翻译把法语发给她,说1020分见。而她似乎也是直到10点才开机(whatsapp可以看到对方啥时候接收到信息),说她10点半到。我们就真的10点半见了!

本来她告诉我30欧,结果第二天她自己也忘了,反问我多少钱,我告诉她后她告诉了她的同伴。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她拉的客却要将我白白交给别人。由于我头发太短,另外那个实际接活的女人就表达不满,要加价到40欧,她似乎有些为难,跟我解释一番,我只好同意了。这似乎也是我所预料到的,反正多10欧我也承受得起。

后面除了警察来了两次,一切都很顺利,我也交了40欧。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Tressa居然将所有的40欧全部交给了她的同伴!我以为她是个类似老鸨的角色,到处拉活,然后收取比如10%的业务介绍费,谁知道黑人之间的合作竟是这样“单纯”的?!当然她们更深层次的金钱交流我就不知道了。

总之每个做脏辫的黑人女人以及她们的丈夫们都彼此认识,就像一个黑帮团伙。有个女人怀孕大着肚子还不辞辛劳地站着给人做辫子……而黑人男人们只是游手好闲,偶尔过来看一下,抱一抱他们的儿子们……是的,女人们不仅要赚钱,还要带着孩子甚至身孕……

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总之男人们身材都挺正常的,甚至偏瘦,而女人们都穿着非洲大长袍,身材肥胖,似乎她们是以肥为美。然而她们的脸蛋又那么小,各个相貌不俗……

这群女人不仅要繁衍后代,还要养家糊口,却地位低下。我是怎么分辨她们地位低下的呢?因为在做辫子的时候,坐在婴儿车里的小男孩屡次拿他的拖鞋打我的手臂,这动作大概是从他爸那学来的,我甚至能想象他爸喝多点酒以后拿女人撒气的样子——用他的拖鞋抽她的屁股,甚至打她的脸!我用英语果断地喝止了他,我说:“STOP!”这小男孩听我这严厉的口气就立刻停止了自己的行为。

另外这些非洲妇女特别能说话,辫子做了一个小时,她们嘶吼着唠叨了一个小时……我相信她们一点也不原始,原始人应该没那么多废话吧?可见他们的语言发展到和我们一样好的程度了,可以不停尬聊……

马赛是唯一一个治安状况会让我比较害怕的城市,所以我们只在最繁华的市中心活动。有意思的是,比利牛斯山我一个黑人和亚洲人都没见到(除了我自己)!一到大城市,立刻见到种族多样性,一到山区,只见白人。包括那些越野跑者、骑行者,全是白人,没有一个有色人种!所以也难怪是白人发明了这么多极限运动,他们确实好这一口。某国的人只喜欢拿金牌,论对运动的喜爱并不见得。一旦白人发明了什么,某国就要冲着也去抢奖牌。其实说实话,面子似乎比兴趣爱好更重要。那为什么不去发展或发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当我来到白人的老巢,才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被完全颠覆了。人家是出于喜爱,然后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自己的这一爱好,并且甚至发展成为职业,这和为了拿奖牌,讲究集体荣誉而牺牲自己并且刻苦拼搏的某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最后作为一个女人也想说一下法国帅哥。我很喜欢他们飘逸的中长发,像日本动画里的王子,想不到真的能在现实中见到,而且还很多。与其说他们是帅哥,不如说他们是美男子,身板也比较纤细。这类风度翩翩的男人在德国是稀缺货。反正德国男人或女人就讲究一个字:“壮”!

由于是旅游见闻,肯定会存在偏见,而且是过于美好的偏见。由于每个人都有偏见,不管怎么说多出去走走还是挺好的。


伶莉的地盘
主要发布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以及想探讨的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