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今日发布!推广三明经验,重庆地区“热辣滚烫”

健康   2024-11-05 18:23   北京  


今日15:00,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重庆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重庆市黔江区区委书记罗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出席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今年以来,已陆续在北京市、江苏省盐城市、福建省泉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先后召开了专题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他们当地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做法和发挥典型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次,重庆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在医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三明医改内涵,也不断把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医协同,资源扩容下沉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表示,为促进三医协同更加高效,重庆市强化了三医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7个方面22条协同改革任务。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市卫生健康委、财政、人社、医保、编办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以基层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辖区常住人口总量的1‰提升至1.2-1.7‰,将高级职称占比从10%提升至15%,中级职称占比从40%提升至50%,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般的诊疗费,增长部分全部由医保报销;将乡村医生专项补助标准由统一每人400元调整为执业医师1000元、执业助理医师800元、乡村全科医师700元、乡村医生600元,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愿意留在基层。 

 

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联通。依托重庆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汇聚医疗、医保、医药全量数据,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三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实现“三医”数据“一数一源、一采多用”。目前正在打造全流程智慧健康便民服务等“三医”综合应用场景。 

 

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管联动。建立了“三医”违法案件线索信息通报和移送,案件联合督办,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实现“问题发现、风险预警、执法处置、信息反馈”闭环监管落实机制。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区县之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该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道: 首先,建设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级统筹投入、编制、医保政策,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这也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发展,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入医院在重庆落地建设,提升区域医疗的整体水平。

 

其次,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区县延伸,17所市级医院分区包片帮扶区县级医院,派出管理、医疗骨干人员不低于1年驻守区县级医院,提升区县的诊疗技术水平。

 

再次,推动区县级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全市建成医共体78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1个;市级财政投入2.5亿元,按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打造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1个;以“县聘乡用”的方式向乡镇卫生院派遣区县级医院技术骨干,每年不少于1000人;用乡镇卫生院余编或者聘用的方式来招录执业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目前总共有417人;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目前在编在岗的有65人。

 

最后,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连续服务,各区县全面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2023年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了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努力实现“大病重病在本市解决,一般病在区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


黔江区:加强专科建设,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重庆市黔江区区委书记罗成表示,黔江作为“老少边山”地区,距离重庆主城有300公里,群众到市级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老百姓特别期待能够在家门口看大病、看难病。正是基于群众的特别期待,国家才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黔江正是抓住了这个示范项目,主要在三个方面来提高就近看病的能力: 

 

第一个方面,加大政府的投入,发挥中央资金的牵头引导作用。一共投入了6.76亿元,整体搬迁了中心医院,顺位搬移了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这样就把整个区域的公立医院进行了均衡布局。

 

第二个方面,投入了2.17亿元加强了肿瘤、心血管、重症医学和儿科等10个专科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3个,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肿瘤临床重点专科。

 

第三个方面,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落实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加快调整的安排,深化了DRG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项目实施前提升了4个百分点。实施了编制备案制改革,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1200名,同步制定了高层次卫生人才的专项政策,建立了医疗技术区级资金池。2022年以来,引进了学科带头人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6名,分别给予安置费20万-100万元。完善了医院内部的激励机制,医务人员的固定收入占比提升至50.38%。

 

第四个方面,加强与高水平医院的合作,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心医院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网络联盟医院,华西技术和管理加快向黔江区平移,已有72名华西专家来黔帮扶,目前已经开展了复杂肝癌切除术等新技术6项,群众在家门口也能看大病、看好病,区域内就诊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医院:采取“固定+柔性”模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介绍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注重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基层持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首先,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目前有成员单位21家,其中市内医疗机构18家、市外医疗机构3家,该院采取了“固定+柔性”的帮扶模式,派遣管理人员到帮扶医院挂职至少1年的副院长,目前已经有39人次;开展了主治医师下基层帮扶驻点工作,比如帮助荣昌区首次开展了复杂肺段切除术、帮助华蓥市组建了第一支多学科诊疗团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其次,积极搭建专科联盟平台。该院牵头成立39个专科联盟,联盟成员覆盖了云贵川、上海、北京、西藏等12个省市,加强专科间交流协作,提升专科的就诊能力,比如该院与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共建的围产医学专科联盟,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平台之一,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该院构建了连接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入网的机构已经达到了158家,覆盖全市的36个区县,同时辐射到了四川、西藏、新疆等地。该院的远程医疗服务正在不断提高响应速度,比如远程会诊急诊在1小时内响应,平诊在6小时之内就能得到安排;远程心电、影像急诊30分钟内完成,平诊当天完成诊断;远程病理在24小时内能够完成诊断。

 

目前,整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已经服务达到243万例次,有效地方便了基层群众的就医。

 

龙兴中心卫生院:“反哺计划”赋能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介绍道:“针对过去我院科室设置不全、医务人员水平不高的情况,我院通过全区医疗‘反哺计划’,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提升诊疗能力:依托16名“区聘乡用”人员,指导龙兴中心卫生院新建了儿科、消化科等,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该卫生院现有8名医生可独立开展胃镜检查、儿科诊疗、全身麻醉等20项新业务,为辖区群众就近提供服务。儿科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群众不再需要跑到30余公里外的区级医院看儿科。

 

提升检查检验诊断能力:落实“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群众在该卫生院做了检查检验后,数据立即上传到上级医院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接入了市级医检互认平台,与所有入网医院实现跨院调阅、互认。今年以来上级医院帮助诊断6600多例,医检结果互认1000余例。

 

提升用药保障能力:依托区级“中心药库”,实现与区级医院药品的上下衔接,针对部分群众的特需药品,由该卫生院提出申请、中心药库进行配送,保障了群众的用药需求。

 

提升快速转诊能力:龙兴中心卫生院与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实行了互联互通,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区人民医院可直接调取诊疗信息,提前了解病情,做好救治准备,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至相应的科室,确保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今年以来累计上转的患者有128例,接收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患者19例。

 

(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责任编辑:吴娟

审核:莫言枫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全国县域医卫健康领域有影响力的合作与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