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会:大抓基层!桂、粤、青、川都来汇报进展了

健康   2024-11-15 18:14   北京  


今日15:00,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提升基层能力 增进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陈斌、青海省西宁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孙桂萍、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大学生乡村医生更求才巴出席发布会。





傅卫:基层用1/3的资源提供1/2的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围绕着健全体系、提升能力、优化服务这些方面突出重点来抓落实、见实效。

一是在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方面。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目前全国已经有3.56万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了服务能力的标准。强化基层的全科、中医科、康复、儿科等等重点科室建设,加强了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全国有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提供儿科服务。

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多渠道扩充优化乡村人员队伍。会同中央编办等部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完善基层的人才政策,推动落实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同时,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组织开展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目前,在村医队伍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已经超过了45%。

三是在服务提供方面。第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家庭医生队伍,丰富签约服务的内涵,灵活签约周期和方式,稳步提升签约服务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第二是突出服务重点。重点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还有慢阻肺病这样一些重点人群来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是实施便民惠民举措。顺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在基层提供更多的像上门服务、长期处方等等这样一些群众可感可及的服务。第四是发挥社会共治力量。提供村(居)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以及城乡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目前村(居)民委员会的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8%以上,他们在宣传动员、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做好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等等这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占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卫生人力资源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诊疗服务量以及绝大多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开始广泛试点总结经验基础上,去年年底十个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已经有2171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全面推开。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快推动县域医共体内以人员为核心的资源下沉,同步实施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开展巡回医疗和巡诊派驻,现在全国90%以上的县实现了县级医院人员派驻乡镇卫生院全覆盖。上级医院的专家来到了离群众更近的基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同时,加强指导各地加快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等县域内资源共享中心建设,现在影像中心已经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很好地推动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共享互认,让群众在基层能够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检查诊断服务。

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推进,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安徽濉溪组织县级医院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驻点服务6个月以上,近一年已经有79名人员下沉到基层,开展门诊、手术、带教等工作,同时还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近2万人次;江苏东台成立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十大服务共享中心,实现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特别是通过集中审方中心和中心药房的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用药的需求,也提高了患者在基层用药的安全性。

为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优质高效发展,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在今年10月印发了新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体系,供各地进行监测评价,进一步强化结果导向,引导各地更好地推动资源下沉,强县域、强基层、保健康,促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持续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推进,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更好地促进县乡村的协同联动,群众满意度也能够进一步提高。

群众获得感方面:去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希望通过3年的行动,来推动基层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居民,来提升群众利用基层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0项便民惠民举措推行一年多来,各地认真组织实施推动,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丰富便民惠民措施。这项工作社会反映良好,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第一,居民利用基层机构的门诊服务更加方便了。各地通过开设工作日延时门诊、节假日门诊,也提供周末的预防保健、预防接种服务,解决了一些上班族和学生工作日白天没有时间的问题,到基层来寻求服务的居民也逐渐增多。

第二,“一老一小”的健康服务内涵不断丰富。今年上半年,有9000多万的65岁以上老年人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健康体检,有5000多万的0-6岁儿童在基层机构接受健康随访服务,以及眼保健、视力检测等服务。各地还针对重点人群提供长期处方、家庭病床这样一些服务,群众的感受是明显地提升。

第三,居民就近报销也更加方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的管理。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国已经有78.4%的村卫生室纳入到了医保定点,有10个省份已经实现了全部村卫生室动态纳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就近可以就医配药的可及性。

第四,非药物的干预服务受到居民欢迎。通过为一些慢性病早期患者人群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等这样一些指导要点,使他们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通过减轻体重来更好地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和特点,持续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不断增强群众在基层的获得感。




杜振宗: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的广西经验





广西有常住人口5000多万人,其中有2200多万人居住在乡村。为解决居民尤其是边境和偏远山区居民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广西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从2014年即开展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2019年,遴选了39个县(市、区)探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同质化管理,2022年出台文件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首先,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立足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这个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广西区内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统筹推进粤桂医疗协作等机制,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县医院的能力建设,实现每家县级医院均有三级医院“一对一”的帮扶。

其次,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体系,加强部门联动。今年8月份,广西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党委编办、医保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相关的实施细则等文件,从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章程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推动各个县(市、区)全面规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全自治区110个县(市、区)共成立了154个县域医共体,其中70个县(市)医共体实现了全覆盖。

第三,推动区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县域影像、心电、检验、诊断共享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特别针对广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县和边境县,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巡回医疗,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县域内就诊率逐渐提升。

在提升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方面,广西主要采取了三个做法:

首先,将所有的政府办村卫生室和其他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的村卫生室都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作为共同体,实行一体化的医保协议管理,简化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流程,开通医保直接结算,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其次是实施“村医通”工程,打通医保结算“最后一公里”。广西在2019年就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保结算“村医通”工程,2020年实现了全覆盖。“村医通”是一种可以手持的移动结算终端设备,村医可以使用这个设备开具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疗费用可以实现实时联网结算,参保群众即时享受到门诊报销的待遇,对于年老体弱不便出门的参保患者,村医还可以持“村医通”设备上门服务。

最后,持续提升村卫生室门诊特殊慢性病等常见病就医可及性,扩大了基层用药品种,村卫生室实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门诊特殊慢性病、常见病的就医购药与医保系统直接结算,基本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报销不跑腿、减负担、享实惠”的目标。




陈斌:织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





广州市自2021年6月创新设立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以来,按照市规划、区组织、镇(街)实施、村(居)落实的原则,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织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

一是做好市规划。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第一主任、主任,每年组织召开全市各部门参加的工作推进会,邀请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专家提供智库服务。统筹卫生、教育、综治、城管等部门参与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开设了羊城公卫委、“五好亮亮点”宣传专栏,倡导健康生活、传播健康知识。2023年底,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69%。

二是注重区组织。各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突出承上启下的功能,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和专业资源,建机制、树典型、做交流、抓培训,统筹人员安排、经费投入等专项保障。组织各镇(街)细化任务清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开展公卫治理水平。

三是聚焦镇(街)实施。突出镇(街)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组织宣传和发动的平台优势,聚焦群众所需,统筹辖区内下沉党员、驻地单位、志愿者等资源,推动超过150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力量参与到公共卫生治理中。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协同组织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等,将优质的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四是推动村(居)落实。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通过网格化管理,组织发动楼栋长、退休的医护人员等成立公共卫生志愿服务队,配合开展健康宣传、疾病预防、紧急救援等卫生健康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位居民。打通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后一百米,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孙桂萍:完善基层人才队伍的西宁做法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青海省西宁市通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措施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同时,依托专项人才培养项目,加大对县级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基层骨干人才的引进培养。比如,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就柔性引进了北京市的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定期来坐诊,还培养了一批本地的基层卫生院人才,既解决了基层人才不足的问题,又进一步提升了人才的质量。

2022年以来,西宁市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及招聘招录等方式,增加基层卫生人员300多人。通过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200多人,平均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配备了3名定向医学生,补充了、优化了乡村医生队伍。

一方面,通过编制落实、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方式稳定基层队伍。另一方面,给在职的村医购买养老保险,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老年离岗乡村医生每年发放生活补助。

在基层人才提升服务能力方面,西宁市不断改善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常态长效的各类培训以及对口帮扶、赴外进修等方式,优化基层人才培养及引进措施。借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条件,建立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和名医流动工作站等交流平台,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名医专家实训等带教活动。

目前,已经实现了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全覆盖,服务能力和水平逐年有所提升,群众越来越认可。

在家庭医生签约方面,几年来,西宁市围绕居民的健康需求,通过关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点人群,同时扩大健康人群的覆盖面等方式,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让更多的居民选择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就医,用医务人员的服务指数提升居民的健康指数。

截至目前,西宁市家庭医生人群签约率达到69.5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1.61%。

值得一提的是,西宁市履约重点人群达到了94.81%,具体做法有:

第一,拓展服务队伍。将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人员、药师、心理咨询师等卫生人员纳入到签约队伍。同时,全市的216名二、三级医院下沉到基层的专科医生也参与到了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团队内。因此,省、市的三级医院专家每周都到基层的服务团队来坐诊,通过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履约服务。

第二,优化服务方式。在小区单元门口张贴家庭医生公示牌,有82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融入到1083个基层治理网格,定期将健康知识、健康保健技能送到城乡社区和学校等单位。

第三,融合服务资源。通过整合民政、残联等多部门的资源,为不同的人群建立适宜签约服务方式。

第四,丰富服务内涵。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与上级医院开展联合门诊、慢性病门诊,普及中藏医适宜技术,住院实行中藏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等多种措施,方便群众在基层机构就医,同时享受上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增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村医更求才巴的真情诉说






我的老家在青海玉树。2022年我毕业于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3年我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今年4月,我在甘孜州人事考试网上了解到了该州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的公告,对于我这一类有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可以免考试,直接通过面试纳入事业编制。这对我一个刚毕业的医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得的好机会。经过面试、体检等多轮考核,4月底我考上了甘孜州石渠县洛须镇洛须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岗位,5月底正式上岗工作。

工作半年多来,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当地的工作环境,石渠县洛须镇卫生院为我提供了住宿,还有必需的诊疗设备,州里还安排我参加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让我更快地胜任工作岗位。同时,考虑到艰苦地区的因素,给予了我优惠的待遇。特别在今年7月份,我领到了成为大学生乡村医生之后的第一笔工资,让我很开心,也很满意,更加坚定了扎根乡村、服务农牧民群众,当好一名村医的决心和信心。

我所在的洛须村地广人稀位置偏,海拔在4200多米,离石渠县城有81.9公里,常年高寒缺氧。全村面积有702.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521人,集中有老年人154人,高血压196人,糖尿病79人等。

村卫生室服务充满挑战,工作半年以来,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村民们解决一些头疼脑热的基本医疗问题。现在平均每天能接诊病人8—10人。

第二,为村里的慢性病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结合石渠县的实际,承担村里地方病患者的随访和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联系上级医院转诊等。

第四,走村入户。为村里面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各种传染疾病的防控和健康知识。

我既懂藏语又懂汉语,和村民沟通得心应手。在一次次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我和村民们的接触越来越多,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有的村民还曾赠送我锦旗和哈达,这给了我极大的激励和荣誉。




(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莫言枫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全国县域医卫健康领域有影响力的合作与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