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很多年以来,很少在别人面前提起我的母亲,她离开我已经满16年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管我很严,在别人挑逗之下,以至于老嚷嚷着去找亲妈。后来,因为在街上和小伙伴们玩耍,被邻居大爷一大巴掌呼在后背上,登时五个大指印,母亲心疼了。从那一刻起,兴起了让我上学的心,就一心一意的想让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在教育问题上有着非常难得的清醒。后来我从小学上到初中,上了三年师范,最终走上教育岗位,都是受母亲的影响。包括现在我的一些教育观点、成语、俗语,其实都是来自于母亲的耳提面命。
我和母亲最激烈的争吵,是当年中考时报考中专还是师范。母亲认为中专毕业可以当工人、当技术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一个在国营工厂上班或在乡镇当技术员的儿子,应当是一个农村家庭很大的荣耀。这完全不能算作是她的局限性,这是当时农村家庭多大的希望啊。当时我不理解她的心思,把杠抬的山响。因为我想报考的是师范学校,想当老师,母亲极度的不同意。按她的话讲“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我一是怕中专考不上,没有自信,再就是觉得当老师很伟大,能塑造人的灵魂,改造人的思想,是更荣光的事。我也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儿,死活不同意考中专,最后还是我的父亲居中决策,既然孩子有想法,就随他吧,母亲才勉强同意。但她绝不是看不起老师,而是急于让自己的儿子摆脱农村庄稼地,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当时供孩子读书的最迫切希望。后来当了老师,到了机关,又回到校园,反思起当年母亲教育我的零碎片段,才想起她的伟大,她朴素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最后一次和母亲心贴心的交流,是父亲去世后,她改嫁好几年,我去看她。她说蒸窝头吃,当时我已经会做很多种主食了,唯一没有学会蒸窝头,可能是后来生活条件好转了,再也没有吃过棒子面。母亲手把手的教我和面、蒸窝头。一会儿说面盆要光,面要稍微硬一些,轻托着和面,一会儿又说不要像和白面一样硬柔,那天我才学会了蒸窝头的技巧。后来,我非常喜欢吃窝头,大概就是从那时养成的习惯。
母亲是北京奥运会那年去世的,临终之前还督促我们表兄弟们给姥爷立了碑,完成了她的心愿。她是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脾气最直的一个,她的心里没有计谋,一心一意的帮助妯娌、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尽到了一个老大嫂的责任。她让我最敬重的是,她做为娘家最小的孩子,竟然在婆家做了大嫂,和我的父亲一起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很多年了,才知道她的不容易。
母亲节了,写一段话,也算怀念我的母亲。时光荏苒,我也步入中年,早已为人父,方才理解母亲在我们家有多辛苦,和她年轻时在娘家当民兵排长的时候有多荣光。母亲去世前最大的心愿,是回家和我的父亲合葬,我们也遂了她的心意。相信她泉下有知,一定能知道我写的这段话,也一定会在另一个世界护佑我们全家的安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我也逐渐淡忘,但在这个母亲节,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
仝永健,笔名铁心,河北大城人,现为教育工作者,富有教育情怀,立志教书育人,有作品发表于网络及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