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梨不如吃它!润肺祛痰,不伤脾胃不生湿,人人都适用

健康   2024-10-20 18:02   北京  

春夏培育阳气,秋冬涵养阴气,历经春季的萌生与夏季的成长,身体的阳气蓬勃了半年,逐渐步入秋季的收敛与冬季的闭藏阶段,此刻身体亟需阴液(包括津液、精血)的滋养!


如若此时阴气亏虚,夏季所累积的阳气便如同徒劳,因为阴阳相依相存,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长!谈及养阴,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食用秋梨,尽管它能滋阴润燥,养护肺腑,化解痰浊,但秋梨性寒,过量食用易伤脾胃,尤其对于脾胃功能不佳、湿气偏重的人群更应适量。


其实,除梨之外,还有许多食物同样能养阴润燥、养肺化痰,且性质温和,不伤及脾胃,不增加湿气。今日,便与大家分享三种,适合所有人群!

沙棘:身边的养生小能手

它被誉为超级果实,能健脾养肺,增补正气,尤其适合抵抗力较弱的人群。中医理论认为,酸味具有收敛之性,能生津液,秋季食用酸味果实,有助于气血津液更好地回归五脏六腑,达到养阴润燥的效果!

今日所要介绍的这种酸味果实,有人称之为超级果实,也有人赞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药用植物。它性质温和,不寒不凉,不伤害脾胃,不增加湿气,同时还能健脾养肺,提升正气。对于脾胃虚弱、体质较差的人群,秋季食用它远比食用梨更为适宜!这便是沙棘

早在两千多年前,蒙医与藏医便已利用沙棘来调理身体。近期昼夜温差增大,一场秋雨带来一阵寒意,部分朋友抵抗力较弱,容易患病。推荐每日食用一些沙棘,它能有效补益脾肺的正气。

根据我国现存最早的藏医学经典著作《月王药珍》记载,沙棘能治疗培根病,增强体阳,开胃舒胸,使饮食爽口、易于消化。“增强体阳”即提升正气,中医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病邪自然无法侵身,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理念不谋而合!

对于消化不良、易感冒、咳喘、痰多的人群,秋季经常食用沙棘大有裨益!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沙棘每100克含有491毫克维生素C,远超猕猴桃,后者每100克仅含62毫克维生素C,两者根本不在同一量级!此外,沙棘中已检测出的活性物质多达200余种,如总黄酮、花青素、苦木素、香豆素、5-羟色胺、SOD等,非常适合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人群!

养血奇效,力量非凡

阴是身体水分与物质的根本,津液、血液、分泌物、唾液等皆由阴化生而来。养阴充足,便能化生更多“好水”来滋养全身,从根本上应对秋燥!

今日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宝贝,李时珍曾誉之为“灵根”。生吃能清热生津、凉血化瘀;熟吃则能补益五脏之阴,滋补心脾之血,而且通透不生痰湿!这便是莲藕

《中药大辞典》记载,莲藕生用可清热、凉血、散瘀;熟用则能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当前正是鲜藕上市之际,上火、心烦口渴、牙龈出血、牙龈肿痛、流鼻血、小便热痛时,可生吃或榨汁饮用;莲藕煮熟后,性由寒转温,滋补效力大增,能滋阴补血、补益心脾;且莲藕能疏通脾胃之气,滋润而通畅,不易产生痰湿废水。

《神农本草经百草录》中提到,藕为水土之精华,故能滋养脾胃之阴。生于水底污泥之中,却处处留香,节节相通,因此又能疏通脾胃之气,滋养血脉。

润肺化痰,不湿肺脏

燥气伤津,首当其冲的便是肺!肺脏本身喜润恶燥,但每日需呼吸两万多次,每次吸入干燥空气都会耗伤肺的津液阴血。

肺开窍于鼻,肺阴不足便会导致肺燥、肺热,引发鼻子干、口干舌燥、干咳、嗓子有痰、甚至流鼻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之人在秋季易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肺主皮毛,肺燥肺热会导致皮肤毛孔粗大、皮肤干燥、油腻、长痘,严重时甚至过敏。

此时,有一种小果实特别滋润,不仅能润肺化痰、润肠胃通便,还能滋润皮肤、清除皮肤毒素,且无需担心过度滋润而生湿气!这便是杏仁,肺脏最为喜爱的小果实!

《滇南本草》中的一句话便概括了它的所有好处: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杏仁性苦,微温,入肺经与大肠经,无论干咳还是咳痰,均可食用以润肺化痰,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中都有它的身影。

而且杏仁滋润又具下行之力,能使身体的糟粕、浊气更顺畅、更全面地从肠道排出,擅长润肠通便、清除头面部浊气;当你上火、皮肤油腻、舌苔厚腻、有口气、大便不通、长痘痘时,都很适合食用它。长期食用还能使皮肤变得白嫩润泽。杏仁分为南杏仁(甜杏仁)与北杏仁(苦杏仁)两种,功效相近,甜杏仁效力较缓,苦杏仁效力更快。

中药中一般使用苦杏仁,但生吃有小毒,需反复浸烫,煎煮半小时以上熟制,并去尖,处理起来较为繁琐。

注:以上为健康科普内容,如有此类症状需要调理的,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应用,切勿去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

©中华中医网

长按下方微信二维码免费咨询专业中医

[免责声明]: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修改。

中华中医网
弘扬国医国粹,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与特色,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推动中药贸易,把中医药推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