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美容学会这三招,调和气血,养出好气色!

健康   2024-10-19 18:00   北京  

在探讨人体美学时,众多医学专家将那种充满活力、血气充盈的皮肤状态精炼地描述为“红黄交织,光泽内敛”。这不仅代表了正常面色的基本特征,也是个体健康状况的外在基石。通常,人们通过头面部的展示,传递出所谓的“面色”信息。

面部的色彩变化,细微之处往往映射出内部脏腑的微妙变动,正如古籍《四诊抉微》所言:“气源于脏腑,色随气而显华”。由于环境、时间、气候的多变性,基本面色可细分为主色与客色。

主色即个体与生俱来的肤色基调,是种族与个体体质的体现,黄色人种多呈现红黄交织、光泽内敛的主色。

客色则是由外界因素如季节变换、日夜更替、天气阴晴或生活条件差异引起的肤色轻微变化,它与皮肤状态共同构成了人们日常所说的皮肤面色。

优质的皮肤,无一不是血气充沛的体现,红黄交织中透出神采,饱满且蕴含胃气。首先,皮肤面色的神采与肾及脏腑功能紧密相关。良好的皮肤状态,光泽明亮,是精神饱满、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

正如《望诊遵经》所述:“光明乃神气之彰显,润泽为精血之充盈。”皮肤的神采与肾脏及脏腑功能紧密相连,与面色的主客色密不可分。肾脏藏有先天之精,为生命之本源,肾精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到皮肤的光泽与状态。肾精充足者,面色光泽,状态提升;肾精亏虚者,则面色黯淡,呈现亏虚之态,易受外界影响,出现皱纹、干裂等问题。

皮肤隐约的微黄色泽,与脾胃之气息息相关。含蓄之美,即面色红黄交织而不外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藏的表现,正如《四诊抉微》所云:“内含则气显,外露则气泄。”因此,皮肤面色的好坏与脾胃之气密不可分。脾胃共同负责饮食的运化与吸收,将营养输布全身。

脾胃气血充足,则运化功能强健,为精、气、血的生成提供充足养料,使脏腑、经络、四肢及皮毛得到滋养,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皮肤的润泽、含蓄红润,正是脾胃之气充足的反映,因此,好皮肤常被视为多气多血的象征,与脾胃功能的好坏紧密相连。脾胃功能不佳,则面色萎黄,面容消瘦,肌肉松弛,皮肤干燥发痒,甚至出现红血丝及痒疹等问题。

人与自然界的天地之气相通,季节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面色,还波及整体皮肤状态,使人的面色随季节而变。秋季,客色偏白或黄,由于南北气候干燥、饮食变化,如大量食用南瓜、橘子等食物,许多人皮肤呈现微黄、干燥、发痒,甚至破裂、出疹等现象,这是人体与秋气相应的反应。

适当调整身体或进行脏腑养护,可减轻这些皮肤问题。秋季以燥为主,燥邪是中医外感六淫之一,与秋气相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燥胜则干”。因此,秋季易出现眼干、鼻干、口唇干等症状,皮肤也易干燥、发痒、脱屑,甚至影响毛发健康,导致脱发、分叉、干枯等问题。

在秋季,“形于外而求于内”,许多皮肤问题仍与脏腑功能紧密相关,尤其是脾胃的影响。夏季的炎热刺激往往损伤脾胃,导致现代人脾胃功能普遍较弱。初秋时期,脾胃相对孱弱,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来修复功能。在这一阶段,皮肤面色及皮毛易出现干、涩、痒、疹等问题。

金秋时节,也是美容的好时机。以下三招,助你提升颜值:

1.艾灸穴位:调养脾胃。秋季过渡期,既要外防燥邪,也要内调脾胃。艾灸脾胃腧穴,能调理脏腑,激活气血。特别是灸肚脐(神阙穴),此穴为人体任脉要穴,联系先天与后天,是心肾交通的门户。艾灸神阙,能温补脾肾,调理脾胃,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现代人脾胃虚弱,多为脾阳虚,艾灸神阙可调理脾阳。建议使用悬灸或隔姜灸,每次灸至皮肤微热,约8-10分钟,1-2周灸一次。

2.泡脚养生:活络气血。好皮肤面色需气血活络,运行周身。泡脚能刺激气血运行,颐养皮肤。苏东坡曾言:“热浴足法,功用不可量。”脚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泡脚能加速血液循环,平衡全身血液回流。泡脚水温以40-45℃为宜,时间15-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佳。若用中药泡脚,建议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3.外防外护:湿敷保养。秋季过渡期,需解决外燥对皮肤的影响。使用无刺激、保湿的润肤露或润肤油,改善症状。对于痒疹、湿疹等皮肤疾病,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同时,学习望诊小技巧,提前发现身体小问题,及时干预,调和气血,养出好脸色。

综上所述,通过内调外养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提升皮肤面色,展现出健康美丽的状态。

注:以上为健康科普内容,如有此类症状需要调理的,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应用,切勿去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

©中华中医网

长按下方微信二维码免费咨询专业中医

[免责声明]: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修改。

中华中医网
弘扬国医国粹,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与特色,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推动中药贸易,把中医药推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