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已然来临,却也预兆着新春的脚步愈发临近。在中华大地,南方与北方因地域差异,在大寒节气这天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与习俗,老人们常念叨的“大寒五不做,不富也平安”,于南北两地更是有着不同的诠释。
在北方,天寒地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常见景致。这“大寒五不做”的讲究,首当其冲的便是“不冒寒远行”。大寒时节,室外气温极低,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北方的旷野更是寒风呼啸。冰天雪地之中,人体阳气内藏,脾胃相对虚弱,生冷食物进入肠胃,如同寒上加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北方的集市上,此时难觅生冷果蔬的踪影,家家户户厨房中飘出的都是炖菜、热粥的香气。像热气腾腾的羊肉炖萝卜,羊肉性温,暖身滋补,萝卜通气助消化,二者搭配,一碗下肚,全身暖洋洋,足以抵御室外的严寒,正是大寒时节餐桌上的佳肴。再者,“不洗冷水澡”。北方的大寒,水寒刺骨,用冷水洗澡会让身体迅速散失热量,血管急剧收缩,血压瞬间升高,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年轻人即便身体素质较好,在这极寒天气下洗冷水澡,也容易受寒感冒,落下病根。所以,无论男女老少,大寒时节都遵循着热水洗浴的习惯,让温热的水流洗去一身疲惫,也护住周身阳气。“不熬夜”在北方大寒期间同样备受重视。冬季本就宜早睡晚起,养藏体内阳气,大寒时更是如此。夜愈深,寒气愈重,熬夜会使身体过度疲劳,损耗气血,导致阳气外泄。一家人早早熄灯休息,伴着窗外呼啸的风声入眠,待到次日太阳高升,再起身活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寒冬。还有“不大悲大喜”,中医讲,情志过激易伤五脏。大寒时人体阳气内敛,情绪若大起大落,大喜伤心,大悲伤肺,扰乱身体气血运行。冬日静谧,人们心境也趋于平和,围坐一起谈天说地,聊聊来年的农事、生计,平淡温馨中度过大寒。而南方,虽没有北方那般严寒刺骨,却也湿冷难耐,大寒习俗别有一番风味。“不贸然开窗通风”是南方大寒的一不做。南方的冷是带着湿气的魔法攻击,大寒时,室内好不容易积攒起的一点暖意,若贸然开窗,湿冷的空气瞬间涌入,不仅体感更冷,还易让屋内物件受潮发霉。“不做剧烈运动”在南方也有讲究。南方冬季缺少北方的冰雪运动条件,大寒时人体气血运行相对缓慢,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毛孔张开,寒湿之气极易乘虚而入。此时,南方人偏爱如八段锦、太极拳这类舒缓运动,于公园、庭院中,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在微微汗意中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却又不致大汗伤阳。饮食上,“不贪吃海鲜”。大寒时海鲜多性寒,南方水域虽不结冰,但阴冷潮湿,人体在此时更需温养脾胃。海鲜食用过多,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寒湿内聚。相反,各种腊味成了餐桌主角,如腊肠、腊肉,经腌制、风干,味道醇厚,性偏温,与蔬菜一同炒制,咸香下饭,为寒冷日子添几分烟火气。“不晚归”也是南方大寒习俗。南方冬日天黑得早,加之湿冷,夜晚道路湿滑,视线不佳。野外荒郊或偏僻小巷,在大寒的寒夜更添几分阴森之感,从安全角度考虑,老人们总会叮嘱晚辈早早归家,莫在外面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