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真是魔幻,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玩家们一边痛斥内卷,一边都在咬着牙打价格战。鉴于没有人愿意在子弹打光之前退出战场,这种纠结的局面必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当务之急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成本降下去。除了规模效应这样的老生常谈,到底还有哪些硬核的降本手段呢? 自我革命、涅磐重生、后来居上的剧本向来很能拨动人们的心弦,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经过了长时间的内卷,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依然维持着两超多强的格局。两大超级巨头比亚迪、特斯拉不仅在销量上一马当先,还各自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建立了后来者可望不可及的强大技术壁垒。不仅如此,这两家车企的掌门人对成本控制都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迷。比亚迪对成本控制的执念体现在其追求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孜孜不倦上。迪王不仅掌握了电动化领域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在目前仍然是其短板的智能化领域也表现出了“真全栈自研”的强大意志和决心。特斯拉能赢得降本小能手的美誉,主要得益于马斯克经常宣扬的第一性原理,虽然这很多时候就是降本增效的意思。但是,马斯克的奥卡姆剃刀经常不容分说地向一个个零部件的身上砍去!在2023年的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公布了新10年的宏大篇章,给出了通向可持续性未来的可行路径,Master Plan 3中给出的天文数字夸张得令人咋舌,非常符合马斯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更加接地气的则是特斯拉展示的成本控制手段:通过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或改进制造流程、控制间接费用、产品优化、工程改进、供应链本地化、切换大型供应商七个方面全面降本。从马斯克给出的成本控制方法论可以看出,降本没有什么银子弹,无非是这里降一点,那里改进一点,通过多方位的手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形成可观的降本效应。马斯克之前曾在全员信中强调过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需要想出数千个用于改善零部件成本、工厂制程、或者简化设计同时提高品质和产能的好点子。一个好点子可能节省5美元,但绝大多数点子是让这里节省0.5美元、那里节省0.2美元。在价格战席卷的本土电动市场上,这段话堪称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