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观测情况
飞机上的观测情况
在地面目击的同时,有一系列关于从飞机上目击该现象的报告。在列宁格勒“普尔科沃”机场,有两架飞机分别从莫斯科和明斯克飞来正在降落。据机场夜班值班长В.Я.科日娜称,两架飞机的机组人员都看到了飞行中的发光物体,根据观测时间判断,这些物体属于现象的第一阶段。
据В.Г.拉扎列夫(列宁格勒联合航空大队乘务员)称,一架飞机在里加上空1万米高度飞行穿越时遇到了一个发光物体,机组人员通过无线电询问“空中是谁”,未得到回应后便绕过了云层。这一消息由《社会主义工业报》从列宁格勒通讯员В.波诺马廖夫那里获取。
格鲁吉亚作家古拉姆·潘吉基泽称,在9月20日夜间,他乘坐飞机从新加坡返回莫斯科。在接近莫斯科、凌晨4点到5点之间的大约半小时里,他和其他乘客(旅游团成员)看到了一个明亮的发光物体。В.М.鲁多伊(莫斯科的一名工程师兼设计师)证实了这一目击情况,他表示飞机在11000米高空飞行,处于一整片云层之上,物体在航线右侧、云层下方被观测到,其光亮透过云层十分耀眼。该航班号为СУ-558,于9月19日20点05分从新加坡起飞,9月20日4点45分在莫斯科降落,目前也还未能与该飞机的机组人员取得联系。
还有关于在从基辅飞往列宁格勒的飞机上观测到发光物体的报告,所有这些报告都需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仔细核实。
雷达观测情况
有关雷达观测的数据存在矛盾之处。据合众国际社报道,那个飞过赫尔辛基上空的发光物体被赫尔辛基机场的指挥塔台观测到,并且被机场雷达探测到,雷达显示该物体朝东移动。
然而据列宁格勒“普尔科沃”机场夜班值班长В.Я.科日娜称,在机场上空观测到的物体没有反射信号。在这方面可以指出的是,据来自特拉维夫的路透社消息,9月18日晚在那里观测到的发光球体也未被雷达探测到。
与此同时,有关于1977年9月20日在卡累利阿地区通过雷达探测到物体的相关数据。
在1977年10月20日晚彼得罗扎沃茨克上空再次出现该现象时,那个发光物体除了被目视观测到外,还被气象雷达探测到,同一部雷达在9月30日也探测到了一个未知物体。
这些数据需要由专业人员从是否存在虚假信号的角度进行额外的核查与分析,确定目视观测与雷达观测结果之间是否相符非常重要,有必要收集各部门的数据资料。
物理影响
有一些可能与1977年9月20日现象相关的物理影响方面的数据,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作家兼考古学家A.林涅夫斯基位于十月大街70号94室的公寓里,发现外窗和内窗框玻璃上有孔洞,外窗玻璃上的孔洞近乎圆形,直径5厘米,内窗玻璃上的孔洞呈椭圆形(水平轴长9厘米,垂直轴长7厘米),公寓位于5楼,窗户朝向奥涅加湖方向,公寓内未发现任何外来的机械物体或其他损坏痕迹,玻璃、窗框以及墙壁上也未发现指纹痕迹,内窗框玻璃的碎块完全保留了下来,有轻微的熔化痕迹,两个孔洞的中心位于一条与地平线成30°角倾斜的直线上,考虑到当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上空发光物体所处的位置(西南方向,大约在地平线上方30°),可以推测这些孔洞是由该物体的影响造成的。
据A.П.别洛夫称,在彼得罗扎沃茨克的另外4所房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孔洞,砖砌墙壁上还有一些凹坑,根据孔洞的位置,他确定了源头的位置,其高度大约在距离地球表面13-14公里处。
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这些痕迹的情况以及分析结果。
伴随现象(天文、地球物理及气象状况)
1977年9月20日的现象发生时,地球磁场以及高层大气处于受扰动状态。在该现象出现前的9月16-19日以及9月20日和21日,都记录到了太阳耀斑。9月15-18日,磁层处于平静状态,而9月19-21日则处于中度扰动状态。
9月19日,莫斯科时间14点,记录到了急始型磁暴。根据位于列赫塔村的地球物理观测站的数据,在9月20日大约莫斯科时间4点对该现象进行观测时,那里记录到了伴有多次亚暴的强烈磁暴,仪器的读数经常达到极限(超出量程)。
在9月17-18日以及9月19-21日,记录到了两次太阳宇宙线质子的强烈侵入。推测其源头是9月16日、19日太阳99号黑子群中的耀斑,平均有效侵入持续时长约为2-3天,9月20日最大质子流出现在大约莫斯科时间3点至12点期间。
粒子侵入引发了极光现象,特别是在9月19日夜间至20日,在卡累利阿地区观测到了极光,在索尔塔瓦拉,极光现象在现象活跃阶段开始前两小时被观测到,而在列赫塔村,极光则是在现象发生期间出现的。
就流星群而言,9月20日这一天并无特别之处,时间上与之最接近的流星群——英仙座流星群,出现在7月25日至8月18日期间,下一个流星群——猎户座流星群,则出现在10月18日至25日期间。
气象状况
9月20日,在卡累利阿和列宁格勒州上空有一个大型稳定气旋的边缘经过,其中心位于卡累利阿海峡上空,因此,一些小的气旋快速移动,导致天气急剧变化。
到3点时,小气旋的中心已经经过卡累利阿,位于雷宾斯克水库上空。此时,在卡累利阿北部(扎谢克、洛乌希等地)天气转晴,凯米在雨后仍有云层且下过雪,而在列赫塔村,天空四分之三被云层覆盖,云层边界从北方经过此地且距离很近,北风(大约5米/秒)在一小时内本应使各地天气转晴。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同样在2点至3点这一小时内,雪停了,云层覆盖不超过天空的四分之一,索尔塔瓦拉的天气已经完全放晴,索尔塔瓦拉 - 彼得罗扎沃茨克一线地面上是微弱的西风,风速大约为5米/秒。
在普里莫尔斯克,大约一半的天空有云,一股伴有降雨的冷锋正经过列宁格勒州,到3点时雨停了,但在列宁格勒、罗蒙诺索夫以及彼得宫城的上空仍布满了云层,不过从北方有晴朗天气区逼近,到4点时,列宁格勒州北部的天空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会放晴,普斯科夫州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位于冷锋以南的西风带(近地面层),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天气晴朗,在普斯科夫周边地区,3点时云层间出现了一些空隙,天空开始放晴。
在赫尔辛基,天空云量为50%,因此,在卡累利阿和列宁格勒州的大部分地区,在主要现象观测阶段来临前的这一小时内,天气是不稳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观测者所报告的天气状况与气象数据基本相符。
上述所描述的近地面天气状况是由厚度小于700米的大气层中发生的过程所决定的,在此高度之上,边缘小气旋不再扩展,整体状况由主气旋决定。
如果在地面观测到有微弱的西风和北风交替出现,而在稍高一点的地方(大约100米高度处)以西风为主,那么从大约700米高度开始,情况就会急剧变化。在整个芬兰、卡累利阿以及列宁格勒州上空,有一股强劲的气流从北向南移动,直至北纬60°,在该纬度以南,其运动方向转为向西,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在1.5公里高度处,气流速度大约为70公里/小时(南侧)和60公里/小时(北侧),在7-9公里高度处,其速度达到180-190公里/小时,并在12-13公里高度上保持这一速度,仅在大约距离地面20公里的高度上才开始减小,在高于24公里的高度上,我们又进入了微弱西风的区域。
目视观测分析
物体数量
在现象的第一阶段,似乎观测到了几个不同的物体,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以及这些物体与主要阶段的现象是否有关,完全不清楚。有可能在列宁格勒凌晨3点左右观测到、大约3点25分消失在北方地平线后的那个物体,就是普里莫尔斯克地区渔船船员在3点30分所观测到的物体,现有的数据既不与这一假设相矛盾,也没有提供任何支持它的论据。同样不清楚从飞机上观测到的物体数量、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与主要阶段现象的关联。
现象的第二阶段在多个地点同时发生,因此,评估同时观测到同一个物体的可能性是合理的。遗憾的是,关于物体在天空中位置的数据非常有限且很不精确,我们有以下数据:
这些数据无法直接还原现象的几何图景,只能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评估。考虑到观测到的仰角,若要使物体能在上述地点同时被观测到,物体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需大于200公里。但物体在200公里和300公里高度上的位置与观测到的方位角不符,对于500公里和1000公里的高度,与观测到的方位角吻合度更好一些,但仍无法得到完全相符的图景。
似乎该现象终究是由几个不同的物体造成的,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一点,在列赫塔村以及洛乌希附近(卡累利阿地区)可同时观测到几个物体,也有证据表明在列宁格勒和彼得罗扎沃茨克地区同样观测到了几个物体,另一个表明物体性质不同的额外论据是,在赫尔辛基上空观测到的物体被机场雷达探测到,因此它是在城市附近经过的,这样一来它就不可能同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和其他地点被观测到。
距地面高度
基于上述考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现象的第二阶段是由同时观测到同一个物体导致的,那么这个物体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很可能要超过1000公里,然而,有迹象表明所观测到的现象是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公里的大气层下层发生的,下面列举这些迹象:
根据目击者Н.А.科尔萨科夫(位于列宁格勒州维堡区叶尔米洛沃村)的证词,所观测到的物体是在云层下方飞行的;
根据目击者З.Л.施泰因(彼得宫城)的证词,整个观测景象是在全云天气条件下、云层下方出现的;
根据В.Г.拉扎列夫的证词,一架在1000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遇到了发光云层,不得不绕过它;
根据目击者В.М.鲁多伊的证词,在乘坐飞机(从新加坡飞往莫斯科的СУ-558航班)接近莫斯科时,在大约半小时内观测到的发光物体位于整片云层下方,其光亮透过云层十分耀眼;
根据目击者指示在当地进行的大地测量数据(彼得罗扎沃茨克)得出物体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6公里,这一结果与从彼得罗扎沃茨克和普里亚日进行观测时物体相对角尺寸的数据相符,在普里亚日观测到一个直径约2°的白色圆形发光体,中心有一个红色点,如果将这个物体与发光光晕以及在彼得罗扎沃茨克所观测到物体的核心相对比,就可以估算出其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几公里;
根据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四座房屋中发现的孔洞位置,А.Н.别洛夫确定了源头的高度为13-14公里,不过关于这些孔洞是否与所观测到的现象有关这一问题,还需要专门讨论。
所有这些数据都需要仔细核实,至于从飞机上进行的观测,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否与1977年9月20日的这一总体现象有关,还是观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现象。目前现有的数据无法对物体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得出明确结论,因此在现阶段,应当考虑这两种可能性。
现象规模(物体的线性尺寸)
显然,该现象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地区达到了最大规模,假设核心的角尺寸约为月球视直径(0.5°),光晕的角尺寸为30°,到物体的距离D>H(H为物体距地面高度),由此针对不同的高度值,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能量情况
许多目击者都提到物体发出的明亮光线,其光照强度可与满月时的光照强度相媲美。我们以此评估作为初始依据,那么对于一个能量光谱分布接近太阳的辐射源,可得出以下辐射功率的估算值:
按照上述线性尺寸的估算值,可得出光晕单位表面的辐射功率约为2×10²尔格/平方厘米·秒,这与强极光现象释放的功率相当,而核心每平方厘米的功率要高出三个数量级。
考虑通过反射(或散射)太阳光来发光的可能性,对于北纬70°5′而言,物体的最小高度(由地球阴影边界确定)为470公里,在反照率为1的情况下,反射体(云层)的尺寸应为:
当H=200公里时,L=1公里; 当H=1000公里时,L=5公里。
这些数值,似乎应当与核心相对比,因为围绕核心的光晕是透明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物体处于较高高度(大约1000公里)时,它应当能照亮半径达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大片地面,然而,根据相关报告来看,给人的印象是光照效果更偏向于局部性的,这同样也支持物体处于较低位置的观点。
讨论
基于现有的数据,无法对所观测到的现象形成令人满意的理解。该现象的规模,显然太大了,以至于无法用卫星轨道上的技术实验来解释,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宇宙因素的影响,但目前很难判断这种因素的性质。
确定我们观测到的是一个足够高、能在所有地点同时被观测到的物体,还是几个因某种共同原因而出现的不同物体,这一点非常重要。
假设是一个物体的情况下,无法得到与现象相符的几何图景,此外,还有在同一地点观测到多个物体的数据,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不同地点可能观测到的是不同的物体。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确定所观测物体的高度,有论据支持现象的活跃阶段是在距离地球表面约10公里的大气层下层发生的,如果确实如此,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难题,即观测到的物体数量问题,因为其数量可能会非常多,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解释在从700米到20000米的所有高度上都存在稳定且强劲的从北向南的气流时,物体为何会向北移动。
无论是假设物体处于较低高度还是较高高度,在解释所观测到的物体移动情况(悬停、航向急剧变化)时都会遇到困难。
关于雷达探测的数据是相互矛盾的,为了确定该现象的性质,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仔细核实现有的信息; 对目击者再次进行询问,并在当地进行相应的角度测量(以便还原现象的几何图景); 分析各部门所掌握的全部数据资料; 对其他日期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观测。
1977年9月20日的现象就其规模以及一系列观测到的特征而言是不同寻常的,但它并非完全独一无二的现象,在1977年8月 - 9月期间,苏联的其他一些地方也观测到了类似现象。
有报告称在1977年8月20日左右,在基洛夫市观测到了类似现象,9月6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观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9月13日,在距托木斯克100公里处以及秋明州北部(汉特 - 曼西斯克和图尔古特)也观测到了该现象,9月16日,这一现象又在汉特 - 曼西斯克再次出现,还有大量关于1977年9月14日在伊万诺沃州观测到异常现象的报告,9月26日,在塞尼亚湾地区(奥涅加湖)观测到了一个异常的明亮发光体,10月16日,在波洛泽罗(卡累利阿)观测到了类似现象,10月20日,在彼得罗扎沃茨克、普里亚日、索尔塔瓦拉以及卡累利阿的其他一些地点也观测到了该现象,而且在彼得罗扎沃茨克,该现象还被气象雷达记录到了。
在分析1977年9月20日的这一现象时,也必须将这些数据考虑在内。
(未完待续)
公众号回复“彼得罗扎”可阅读该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