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硕士去送外卖,击退被标签定义的人生
「不碍事儿」Vol.20
大家还记不记得2023年,微博上的一条热搜“985硕士毕业生送外卖”?
「不碍事儿」本期嘉宾有幸邀请到了上过热搜,当过记者,送过外卖,如今又在民办高校教新闻学的陈涛老师,一起聊聊热搜背后的故事。
在高中时,陈涛就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但因高考未能进入哲学专业,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本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他通过考研实现了哲学梦。因为语言能力限制,陈涛未能从事西方哲学研究,转向中国哲学方向。
图:陈涛戴着眼镜目视前方,身穿黑色服装,双手插兜站在学校图书馆前。
毕业后,陈涛选择成为文化记者,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周末》工作,主要报道当代中国文坛与影视领域。他曾采访过贾平凹、郭敬明、娄烨等知名作家与导演,并在节目中分享了许多有趣的采访经历。与此同时,他也曾考虑过出家当道士,并将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把青城山“道观35岁招聘限制”送上热搜。
面对公众对“哲学无用论”的质疑,陈涛认为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就业导向,而在于提升社会认知与个人幸福感。他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社会偏见与认知不正义的问题,并倡导年轻人摆脱工具化人生的束缚,更多地追求兴趣与幸福感。
通过与主理人炜军的对话,陈涛展现了其从热点人物到普通人的真实心路历程,同时为听众带来了关于哲学如何影响生活的深刻思考。
除了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大家在抖/薯/B平台关注(串门)@陈师傅陈涛。
关于“认知不公正”与“优绩主义”相关名词释义与阅读扩展
向上滑动阅览
1. 认知不公正(Epistemic injustice)是与知识相关的不公正现象。它包括以下内容:将某些人排除在外或使其沉默;系统性地扭曲或歪曲某人表达的意义或贡献;在交流中低估某人的地位或影响力;不公平地划分权威等级;以及对某人产生无根据的不信任。英国哲学家米兰达·弗里克(Miranda Fricker)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关于认知不公正的理论,并在1999年创造了这一术语。根据弗里克的观点,认知不公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证言不公正(testimonial injustice)和解释不公正(hermeneutical injustice)。相关的概念还包括认知压迫(epistemic oppression)和认知暴力(epistemic violence)。
2. 优绩主义(Meritocracy)是指一种政治体制的理念,其中经济资源或政治权力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分配,而非依赖财富或社会阶级。在这种体制中,个人的晋升取决于其通过考试或实际成就所展现的表现。尽管优绩主义的概念已有数百年历史,该术语首次被使用是在1956年,由社会学家艾伦·福克斯(Alan Fox)在《社会主义评论》(Socialist Commentary)期刊中提出。随后,社会学家迈克尔·邓洛普·杨(Michael Dunlop Young)于1958年在其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刺著作《优绩主义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Meritocracy)中推广了这一术语。虽然这一词汇最初是作为一种贬义词创造并传播的,但其含义后来有所改善。如今,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代一种社会体制,其中个人的晋升与成功主要反映其能力与成绩,并经常被视为机会平等的一种体现。
在《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一书中,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认为,优绩主义的理想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和政治问题。他指出,优绩主义认为个人的成功完全依赖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这种信念导致了对共同利益的忽视、社会团结的瓦解,以及不平等的加剧。桑德尔批评了广泛存在的一种观念,即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是凭借他们的智慧、才华和努力应得的。他认为,这种信念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忽视了运气和外部环境(如社会条件和外部因素)在成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这些因素往往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本期嘉宾:陈涛
哲学系毕业,做过记者、公关、互联网,前热搜外卖员,现为民办高校新闻学教师。
「不碍事儿」
主理人:张炜军
「不碍事儿」是一档由残障融合实验室出品,实验室成员张炜军担任主理人的聊天类播客节目。主理人从自身视障者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赴美留学这一背景,每期邀请不同领域的创新者、先行者和深度参与者作为嘉宾,或是轻松闲聊,亦或是深度对谈,挖掘这些领域里的“碍事儿”与“不碍事儿”。
「不碍事儿」主理人张炜军现就读于美国雪城大学教育文化基础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是全国第一位取得翻译硕士学位的视障者。
往期内容
点击图片跳转:「不碍事儿」Vol.18|拍摄纪录片,要先变成墙上的苍蝇
点击图片跳转:「不碍事儿」Vol.18|独自穿越大半个中国的大漂亮
封面:心 吟
内容:洛 因
排版:洛 因
审核:Sally
残障融合实验室(Diversability Lab)由乐平公益基金会于2021年发起成立,致力与优化提升残障人士福祉的利益相关方携手,作为知识、经验和资源的枢纽在商业、人文与残障融合之间建立跨界链接。通过虚拟实验室与实体实验室,围绕残障人士的就业、社交和出行三个方向,来探求共益的解决方案,并以专业化服务推动残障人士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