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一个世纪前,重新去看苏霍姆林斯基

文摘   2024-10-31 05:11   江西  


苏霍姆林斯基是原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真知灼见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家长教育学》也成为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在今天人们谈到家庭教育,往往首先想到怎么给父母提供一些教子“良方”,而且希望这些“良方”是关于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的,而忽视了“怎样做父母”这个根本问题。在教子“良方”中,我们不能忽视家长自身的素质。

让我们回到一个世纪前,再次聆听教育大师的睿智话语。


我决定在学校培养孩子做父母的义务感,具体做法是直接给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一门课程:《家庭、结婚、爱情、孩子》,教导他们对于将来的结婚、过家庭生活应该如何从道德上做好准备。并特别要求教师无论如何也应当克服困难把这一门课讲授好,“因为这一门科目的重要程度并不次于数学、物理、化学,甚至是最重要的。你想想看: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亲是最细致的、最有才干的雕塑家。

首先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要使孩子感到是生活在人们当中,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考虑他人的利益。要使孩子怜悯、爱护、保护、关心某人某事,使他为某事焦虑,为某人悲伤。

母亲不要溺爱孩子,要使孩子去亲自开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如果孩子只享受父母为他创造的幸福,如果这是他快乐的唯一源泉,那他就会变成无情义的人。应当让他也为父母和家庭创造快乐和幸福……。

母亲要教孩子关心周围人的疾苦,特别要尊敬老人。

母亲要教孩子关心社会公益劳动,对他进行劳动教育。儿童从会用手拿汤勺并把它送到嘴里的时候起,就应从事劳动,这是民间教育传统的结晶。不要怕这样做是过早地迫使儿童劳动。只有尝到过劳动快乐的儿童,才能用温暖和良言来教育,才能避免用叫喊和处罚来教育

母亲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热爱文化、科学和书籍。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儿童的教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的智力取决于父母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中占什么地位,家庭要有自己的藏书。孩子一上学,就要给他留出书架。要培养他热爱书,尊重文化珍宝。在孩子上学前,要培养他对语言的运用和领会能力。

母亲对孩子的要求要跟父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当”、“不应当”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最合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暴力、强制,是对他的自由、欲望的践踏,这就会养成任性、蛮不讲理的恶习。

母亲(包括父亲)不可对儿童采用体罚教育……体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暴力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心灵和情感麻木不仁,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里会对好言好语也置若罔闻。有的孩子由于遭到毒打而冷酷无情,挨打的人,自己也想打人,童年就打人的人,成年以后就想杀人——犯罪,杀人、残暴的根子产生于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选编——

  • 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他首先认识的是,妈妈怎样跟自己说话,爸爸怎样对待妈妈。由此而生成了他关于善和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您家的氛围》)

  • 请您提高自己在子女眼光中的地位,要让孩子们看到,您生活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您是在播种使人类幸福得以升华的种子。(《您家的氛围》)

  • 在一个好的家庭里,父母和睦相处,对各自的话语、思想和感情心领神会,对一个眼神和情绪的变化都能体察入微,两人都与人为善,相处和谐,相互帮助支持,齐心协力,以诚相见,相互信任和尊重。这就向孩子无声地表明并使之深信不疑,人间是美好的,这里是心灵可以得到安逸和慰藉的乐土。要珍惜儿童的这种信念,它正是人的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您家的氛围》)

  • 缺乏高尚情操和人格的家长播下的是不幸的种子,收获的是恶的果实。(《您家的氛围》)

  • 如果父母不是那种人们真正需要的有道德素养的、使孩子生活充实的人的话,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的一切尝试都将成为泡影。只有在父母拥有道德权利的那种条件下,那些对孩子的教诲,才能灌输到他们心灵中去,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唤起良好的愿望来。(《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 家长教育的睿智,就表现在务必使子女成为坚强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家庭的精神财富》)

  • 家庭――是爱国主义和信念这条长河之发端的第一源泉。(《义务感的培养》)

  • 在这里想对父母进一言:你们一定要去爱护这种易脆的、美丽的、娇弱的东西,即爱护爷爷奶奶对孙子的那种爱和孙子对爷爷奶奶的那种爱。在这种相互的爱感之中,打下了人道主义最细微的根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是孩子的劳动锻炼。(《没有惩罚的教育》)

  • 身为父母而缺乏责任感,疏于教育,这是人性的堕落。(《我们在儿童身上延续自己》) 


伴书房
--心理疗愈|减压赋能|成长伙伴-- (青少年成长搭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