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让孩子学习和生活,源于传统中医的保健养生观念。每天晒晒——促进身体内钙的转化和吸收;在大自然中疯跑疯玩,接地气,孩子们的身体才能健健康康。然而当我们真正用心去发掘大自然的潜能时,才发现,原来自然母亲竟然可以给予人类那么多!
儿童的身体需要在大自然中锻炼和成长
儿童的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
儿童的好奇心需要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不断被激发
儿童的智慧需要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逐渐形成
儿童的自信建立需要在自然中劳作获得正向积累
……
自然与健康
看到城市里的孩子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地地撒着欢儿,在广阔的天地中疯玩,我们才知道,健康不仅仅和饮食相关。
李睿妈妈感叹说,孩子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可欣可意是双胞胎姐俩,从小体质弱,从三个月起姐俩就因为感冒发烧经常进医院。刚进学校的时候,这两姐妹经常喊肚子疼,每次都是用艾灸灸肚脐很快就见效。学校的老师们知道孩子体质弱,所以特别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经常去林中游玩嬉戏。刚开始姐俩胆子小,大家出去活动的时候她们留在教室里写字。姐妹俩的父母也不同意她们进行过多的户外运动,后来,经过老师们不懈地“阳奉阴违”,与家长沟通,讲解中医治病的原理,反复强调孩子身体的健康离不开大自然的滋养等等,眼见着孩子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上大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个头疼脑热老师都精心调理呵护,家长才终于默认了学校的这种教育方法。
自然与灵性
仅仅从书本里获取知识的孩子是木讷的。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知识不再是乐趣,而是被大人规定的任务。
孩子天生是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但是这个自我保护是需要在“敏感期”被激发,被训练,被强化的。孩子从三个月起,就开始用肢体去跟外界交流接触。逐渐学会抓,拿,摸爬滚打。孩子的智慧和能力就在大人过当的干涉中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一旦孩子和外界交流的种种渠道都被阻绝,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伸出去一下就被打回来,再伸出去,再被打回来。时间一长,触角可能就再也无法伸展,最后连走路可能都成困难了。抑郁和自闭的孩子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童年经历。
大自然馈赠人类的东西实在太丰富了。光一年四季的变化,就让孩子们欣喜不已,美不胜收!春天,看小草破土而出,看春花傲然怒放,闻百花扑鼻的香气,听小鸟自由地歌唱;夏天,看树木枝繁叶茂,在林荫下嬉戏欢闹,在树林里玩泥巴,被各种蚊虫叮咬之后去生擒“害虫”;秋天,大自然褪下绿色的外衣,换上金黄色的盛装,每一片叶子仿佛都写着大自然的故事,做各种标本,绘画。最惬意的是扫上一堆落叶,让孩子们一个个往后自然倒地,被蓬松的树叶托起;冬天,光秃秃的的树枝不再有绚丽的色彩,但是却有水墨画的写意。一阵大雪过后,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或许孩子们以后可能记不得学了什么知识,但是一定会记得在小树林里的各种游戏,一定会记得老师带着他们玩泥巴,老鹰捉小鸡,带着他们怀抱着垃圾桶去偌大的树林里捡拾垃圾……孩子们的心灵有了美好的滋养,才会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去发现美,才会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去创造美!
发现奇迹和创造奇迹
成年人因为被生活所压迫,丧失了好奇心。如果孩子从一出生起感受着成年人各种的规定,同样不会有任何“好奇心”。但是神奇的是,只要你把孩子放在自然里的时间够久,他的好奇心就会重新得到激发。记得刚到学校来的一些孩子,天天看着路边的柳树、太阳花和牵牛花,也是熟视无睹。没有想过去闻闻花香,也没有想过掐一朵戴自己头上。
后来老师们带他们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孩子们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耳朵也渐渐灵了,脑子里问号也越来越多了……于是有孩子开始趴在地上观察蜗牛,观察蚂蚁搬家;于是有孩子欣喜地擎着硕大的南瓜放在头顶上;于是有孩子从从来没有接触过泥土的城市“小少爷”变成天天在沙堆泥土里滚来滚去的农村泥娃儿……
孩子们终于在自然的滋养下,眼睛里心灵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细节,有了对生活理解的各种各样的丰富,有了“大地妈妈因为被污染在哭泣”的将心比心,有了把树枝还给大自然母亲不带回家不带回幼儿园的“同理心”,有了各种柔软和温暖的体验,有了手、耳、眼、舌、鼻全方位立体地对大自然的品味……
在这样美好的感觉的基础之上,老师们的“主题课”才能越来越更生动。认识水,从形态到温度,小朋友们会很快自己总结出来;认识土,再去地里摸一摸,放到鼻中嗅一嗅,泥土的芳香会记忆永存;认识风,小风微微动动手,大风来了扭扭身,龙卷风来了被吹得东倒西歪……孩子们在欢乐和嬉笑声中感受到了学习和生活,和游戏一样的乐趣。这样的孩子,能厌学吗?
智慧和自信
没有自主学习和体验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新鲜的事物总是会向大人嚷嚷“我不会,我不会!”这个嚷嚷有对困难的畏惧,也有急于求成心切,还有大人习惯了给孩子当“救世主”而产生的依赖。可是在去捡垃圾的时候,在玩泥巴的时候,在战壕里模拟打仗,冲锋陷阵的时候,甚至在教孩子们种花种菜拔草收豆角的时候,孩子们都没有往后退“我不会,我不会”。而且一旦有需要动手的时候,总是嚷嚷“我来,我来,老师让我先来!”其实很可能他捡垃圾的时候一边捡一边掉地上;拔草的时候把草拔断了,甚至摔了个屁墩;用泥巴做小乌龟的时候只是捏了个饼状物还得意洋洋地炫耀;收豆角的时候把刚刚长成的小豆角也摘下来了……但是这些失败和挫折丝毫不妨碍他要干,他要和大家一起动手的愿望和冲动。
正是这样一个集体体验,集体游戏,集体劳动的氛围,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动手,越来越喜欢创造,越来越有信心自己可以成为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也越来越知道自己更喜欢什么,更愿意专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