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美文|怀念蕉芋头

文摘   2025-01-04 04:48   浙江  

怀念蕉芋头

/李始福

     说起冬天里热乎乎、软糯糯、香喷喷的番薯,大家会津津乐道,忍不住流口水。而谈到土里巴叽、疙里疙瘩、其貌不扬的蕉芋头,大家就未必感兴趣,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对它并不熟悉,更谈不上有什么好感。而鄙人生长在特殊年代(上世纪50年代)的小山村,对蕉芋头有着特殊的情结,久久不能忘怀。

     当年在老家,蕉芋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为了充饥果腹,除了稻田不舍得种之外,其他任何地点,无论是荒坡野地、田头地角,还是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只要是能种的地方,都被家家户户见逢插针地种上蕉芋,几乎没有一块剩余的空地。蕉芋喜阳光,喜深厚肥沃的土壤,只要在蕉芋苗还娇嫩弱小的时候稍加松土和施些鸡屎粪,就能肆无忌惮地疯狂生长,种下时的一小株,很快就能长成一大家子,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它不仅耐高温干旱,还有极强的抗病性,平时无需浇水和病虫害防治,任其自然生长,就能获得预期的收获。

     蕉芋的叶子碧绿碧绿,非常肥大,像极了水果香蕉的叶子。上面有明显的叶脉,边缘和背面为紫红色,整洁干净,大人时常割回家当做蒸垫叶用来蒸粄,既可防止粄与蒸具粘连,又使粄增添一种蕉叶的芳香。蕉芋的花朵煞是好看,红艳艳的,外层由黄色花瓣包裹,给人一种喜庆之感。小伙伴们都喜欢它,摘下来先吮吸里面甜滋滋的花蜜水,然后当作小喇叭吹来吹去。在相当长的一段秋日里,整个小山村到处装点着鲜艳的蕉芋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在柔曼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使小山村的金秋多了几分诗意和秀美,令人心旷神怡。

     到了隆冬季节,就是收获的日子。高高的蕉芋苗历经严寒霜冻后已经枯萎,用镰刀把它们从底部割下,只见蕉芋头一个个把泥土撑开外露,明显可见它们互相抱团在一起。用锄头整墩整墩地挖起,把老蕉芋头去根除泥,放进筐里,把稚嫩的小蕉芋按原来的旧坑一个一个栽种好,覆好泥土,再盖上枯萎的蕉芋苗,待到来年开春,这些小蕉芋又会破土而出,到了冬季又可以重新收获。

     蕉芋头去杂洗净后,可以煮食、蒸食、烤食,剥去外皮,吃起来味道有点像番薯,粉粉的还有丝丝的甜味,是人们填饱肚子的重要杂粮。在那食不果腹的粮食紧缺时期,人们还把它切成片,晒干后收藏起来,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煮熟充饥。我们是吃着蕉芋头长大的一代,好多时候吃到反胃肚子疼,但也比忍饥挨饿强,对蕉芋头始终是珍爱如初,恩宠有加。

     人们会对蕉芋头进行加工,先进行擂蕉芋落蕉芋粉。那时尚无粉碎设备,亦未通电,在寒冷的冬夜里,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大人用擂钵“悉刷悉刷”地把一个个蕉芋头擂成粉浆,第二天一早挑到水圳或小溪边,用糠筛水洗过滤,将蕉芋淀粉从粉浆中分离出来。大人的双手被蕉芋色素染得黑不溜秋,被瑟瑟寒风和凛冽刺骨的冰水冻得满是“皲蚣”(皲裂伤痕)。有时手指还被粗糙锋利的擂钵刮得皮开肉绽,痛得大人呲牙咧嘴,倒吸寒气。

     过滤完淀粉后剩下的残渣碎末叫蕉芋渣,虽然是糟粕之物,但人们也绝不会随便丢弃,而是做成蕉芋渣饼用来充饥或晒干后妥善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蕉芋渣曾经是战胜饥饿的宝贝,用它来掺和树皮、野菜和米糠容易吞咽,所以人们将之省之又省地食用,有的还从江西远道购回,扮演着人类饥荒救济者的重要角色,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蕉芋粉沥干水分后晒干贮存,可随时用来烹调各种各样的食品。如加入适当的配料,再打上一两个鸡蛋调成糊状,然后下锅烙成蕉芋粄,香滑软糯,甚是好吃。也可以蒸成粉皮,做出粉皮汤,亦可凉拌,可咸可酸可甜,送进嘴里滑溜溜的,吃了还想吃。蕉芋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可用来治病,当上火喉咙肿痛或口舌生疮时,用蕉芋粉慢火熬成稠稠的糊状,喝下一碗症状立马减轻,药食同源。

     多数人还会对蕉芋粉作进一步加工,用更细密的筛子“箩斗”,对沉淀于水中的蕉芋粉进行过滤,把较粗糙的蕉芋粉加工成蕉芋粉条,土话叫“角子丁”,较细腻的蕉芋粉加工成蕉芋粉丝,土话叫“洋粉”。

    “角子丁”的制作相对简单,用簸箕将蕉芋粉浆蒸成薄薄的粉皮,然后切成筷子大小的粉条晒干即可。 “洋粉”的制作则是费时费神的手艺活,必须具备专用工具,如蒸屉、刨刷、刨架子等,一般约请专门的师傅来加工。加工时,师傅耐心地往蒸屉里一层一层上蕉芋粉浆,一层一层地加热蒸熟,每一层都要冒着滚烫的蒸气,用手掌对新上的粉浆进行搓揉抹平,使粉浆均匀受热,防止粉浆结团白化。如此反复,由薄变厚,最后形成一坨柔韧润滑的蕉芋粉胚。第二天一早,将冷却的粉胚刨成粉丝,卷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洋粉”团,晒干后可长期贮存。

     无论是“角子丁”,还是“洋粉”,烹煮时需要加入较多的油脂,否则吃多了会让人剐肠刮肚,口水直流,十分难受。“角子丁”原料粗糙,看上去土里土气,人们并不怎么待见,只在米饭半够不够时,煮上一钵头,既当饭又当菜。在那面和米粉都要凭票供应的物资匮乏年代,晶莹嫩滑的“洋粉”则被视为上品,只在逢年过节或有客到时才会烹煮出来。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的日益丰富,昔日随处可见的蕉芋不再得到人们的青睐,在乡村只有零星的种植,再也见不到成块成片、无处不见的奇观。物以稀为贵,当年那些不受待见的“角子丁”,现在俨然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食客们若碰上一盘有肉丝配料、嫩滑爽口的“角子丁”,一定会毫不客气地争相动筷,抢食一空。

     回顾蕉芋头曾经给人类在饥饿之中甚至在生死线上雪中送炭的生涯轨迹和兴衰际遇,我们理应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朴素感情。怀念蕉芋头,就像怀念和感恩在水深火热之中拯救我们的贵人,也是不让自己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使自己的心系上锚,不至于在这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漂来浮去。

     我们这一代人,和前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仅经历了蕉芋头充饥的艰难日子,还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曾经贫穷落后、又脏又乱的荒僻山村,正蜕变成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美丽乡村,人们不再挨饿,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富足安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云哥驿站
日常的点滴汇聚成岁月的长河,每一天的色彩绘就了我们的生活画卷。做好每一天,微小的瞬间也饱含力量;积累每一年,短暂的时光酿成了甜蜜的果实。让我们一同珍视每个瞬间,用热爱与坚持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愿每一天都充满阳光,愿每一年都充满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