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美文|年味最是儿时浓

文摘   2025-01-24 04:48   安徽  

年味最是儿时浓

/李始福

     俗话说,人一辈子都走不出童年。回忆起儿时的过年,仿佛穿越时空,一切都那么清晰。

     记得儿时,年过得是那般的庄重,年味是那样的浓。如今,虽然生活更好了,但年反而过得有些草率,年味似乎淡了许多,是时代的变迁,还是我们已失去童真?

     儿时的年,是期盼,是热闹,是满心的欢喜。从腊月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板着指头倒计时,巴望着年的到来。那时的年味,不仅藏在期待与喜悦里,还融入了每一个家庭准备过年的忙碌中。那种期待,那种欢乐,那种忙碌的气氛,是任何外在的物质享受所不能替代的。

    “入年界”是客家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当腊月廿五“入年界”这一天的到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忙碌和喜悦的氛围中,家家户户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大年,年味一天比一天浓厚起来。平时,童年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入了年界,大人就会告诫孩子,要说吉利话,不能哭闹,东西打碎要说岁岁平安,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死、病、苦、灾、杀、坏、冇等,避免晦气。

      按照习俗,入年界后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地清扫,寓意着辞旧迎新。大扫除时,全家人都参与其中,大人带着我们把屋里能搬出去的物件全部搬到屋外,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连铺床的稻草都要搂到屋外,抖一抖,晒一晒。我们小孩帮忙扫地、擦拭家具,大人清洗被褥蚊帐、打扫墙壁屋顶,把积累了一年的灰尘和蜘蛛网清除干净。这种全家总动员、老少齐上阵的场景,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年味。

     办年货,成了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买猪肉(年景好时杀年猪),作豆腐炸豆腐,碓糯米粉炸煎粄,磨米浆蒸灰味粄,添置新衣服,写春联,购买年画、灯笼、鞭炮、糖果等,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走亲戚的礼品,细节很多。在那个物资金钱匮乏的年代,自家种的土特产,养的草鱼鲤鱼和土鸡土鸭,成了年货的主角。即是自己在平常省吃俭用,也要在过年的时候准备丰盛的年货,这就是独特的、纯朴的客家年味儿。

     大年三十,即除夕这天,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一大早大家就开始杀鸡杀鸭,杀好后,整鸡整鸭整大块猪肉放进土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经过柴火的细火慢炆,汤汁渐浓,诱人的肉香飘满屋子,让人未尝其味先醉其香。锅里的肉炆好后,各家各户都挑着三牲到神庙烧香拜菩萨敬神明,然后前往祠堂或厅下敬祖先,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神明和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也是对来年平安、好运、福气的祈愿,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明的敬畏。

     在一片灰色的客家屋舍色彩中,点点片片的红色春联显得格外耀眼,烘托出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与年味。客家人虽多居山区,地瘠民贫,但对春联十分喜爱和重视。除夕上午,无论是门楼住宅,还是闲屋畜舍,都要把门口旧的对联除去,换上新的春联,大门小门都要贴上门神或福字,财神、灶神、谷仓、蜂桶、鸡窝等处,要贴上一联大红春条,叫上红。这些都象征除去旧岁,万象更新,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就觉得真的是过大年了。

     在那个困难年代,最期待的是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视、最丰盛、最具家庭亲情的大餐,充满着幸福和温馨。一般以十碗为准,寓意十全十美。会有一些特定的食物选择,如肉丸象征团团圆圆,糖醋鱼象征年年有余,油炸豆腐象征幸福富有。炆、炸、焖、煮、炒,一样不少,大人围着砧板和灶台忙个不停。到了开饭,先放鞭炮,然后给祖先倒酒,表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席间老人和小孩吃鸡腿,显示敬老爱幼,后辈向长辈敬酒,大人给小孩发压岁红包,互致美好祝福,满屋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快乐从心底溢到脸上。

     大年初一凌晨吉时打开大门,举行隆重的开门迎新(又称接“财神”)仪式,是客家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年俗。家家户户都在厅堂或大门口摆好香桌,倒好三杯香茶,点上大红蜡烛,焚香礼拜,祈求开门大吉,然后燃放鞭炮,那时没有五颜六色的烟花,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冲向天空的二响炮巨响声,象征当年一切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更上一层楼。年初一这一天还规定不杀生、不扫除,为的是保持家中的“财气”,避免将好运扫走。

     开门之后,就是拜年。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新布鞋,兴高采烈地走家串户去拜年,见到长辈就毕恭毕敬地说声新年好,再说些讨得长辈欢心的恭维话,长辈们喜笑颜开,纷纷给孩子们拿糖果送水果。拜年的同时,孩子们还有一件事更感兴趣,那就是捡鞭炮。那时的小孩没钱买鞭炮玩,只好从各家各户门前去捡没有炸响的鞭炮,然后聚在一起变着花样儿玩,过足鞭炮瘾。对于小孩,鞭炮的烟味就是年味。

     那时虽然没有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节目,但有龙灯、狮灯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前来拜新年。“龙”“狮”先到厅堂参拜,然后进行各种套路和招牌动作的表演,博得现场阵阵掌声与喝彩声。表演时户主会放鞭炮,在龙头、狮头上挂红包,表示谢意。同时,还有船灯演出队进村演出。航灯的演出由三人组成,分别是船头的艄公、船尾的艄婆、船心的驭船者,有男女演唱,有十番伴奏,有问答对话,有舞蹈和划船动作,打俏讽嘲,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引得现场观众一阵阵笑声。客家民俗文化活动根植于民间,地域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给年味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气氛。

     大年初二,就要走亲戚了。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只有走路。大人挑着装满礼物的袋子、篮子走在前面,小孩跟在后面,简简单单出发了。走亲戚最开心的还是见到表哥表弟或者表姐妹这样的亲人,虽然一年没见,但是很亲切,小孩子们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走完亲戚,大概就到正月初五了,也就是“出年界”了,年也就过完了。大人们开始外出或下地干活,年味也随着淡去了。

     儿时的过年景象历历在目,儿时的年味历久弥浓。儿时的年,总以它独有的味道,在我们的记忆中萦绕、回荡、盘旋。但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回了,只存在于记忆里,只有在回忆中久久回味。

     人们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因为很多年俗被逐渐淡化了,入年界、除夕、年初一这些特殊的日子缺少了仪式感。也许是因为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了,很多人都喜欢享受现成的商品,买年货成了网购的快递包裹,有的干脆聚在酒店吃年夜饭,没有了过去的忙碌,少了过去的人间烟火气息,让人们对春节的喜悦感和期待感减少了。

     儿时的年味,已融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滋味。它就像是一杯酒,越是时间久远,越感到醇厚、甘冽而难以忘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儿时的年味依然是最浓烈、最让人怀念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云哥驿站
日常的点滴汇聚成岁月的长河,每一天的色彩绘就了我们的生活画卷。做好每一天,微小的瞬间也饱含力量;积累每一年,短暂的时光酿成了甜蜜的果实。让我们一同珍视每个瞬间,用热爱与坚持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愿每一天都充满阳光,愿每一年都充满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