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美文|古诗中的腊八风情

文摘   2025-01-07 04:48   浙江  

古诗中的腊八风情

文/陈晓云

     在岁月的长河中,腊八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寒冬的深处。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和温暖的人间烟火。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古诗卷,腊八节的风情便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杜甫的这首《腊日》,将腊八节的气候变迁与春光初现描绘得淋漓尽致。往年的腊八总是寒冷依旧,而今年却冰雪消融,萱草渐绿,柳条抽芽,仿佛大自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前泄露了春天的消息。诗人在这一天纵酒欢歌,想要在良宵沉醉,从朝廷归家时,还带着皇帝赏赐的口脂面药,感受着皇恩浩荡。在杜甫的笔下,腊八节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又有对朝廷恩赐的感恩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对未来的期待。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魏收的《腊节》则展现了腊八节祭祀的庄重与人们借酒慰藉内心的情景。在严寒的逼迫下,人们举行清祀之礼,摆上丰盛的酒宴,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那些平日里深藏在心底的思绪,在这一刻,都借着美酒得以抒发和宽慰。这种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祈愿,体现了古人在艰苦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腊八节,亦是思乡的节日。“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戎昱的《桂州腊夜》把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在腊八之夜的孤独和思念刻画得入木三分。夜已三更,归期仍遥不可及,耳畔的雪声伴着竹林的摇曳,寒夜的梦中全是故乡的模样。残漏声中,晓角响起,孤灯之下,碎花飘落,诗人在这两年里跟随骠骑征战天涯,辛苦漂泊,唯有在这腊八之夜,对家的思念愈发浓烈。那份浓浓的乡愁,透过诗句,穿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

      而在孟浩然的《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中,腊八节又充满了宗教的神秘与庄严。“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诗人在石城寺中礼拜,石壁上的金像闪耀,香山环绕,仿佛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古老的禅庭中竹柏森森,稀有的楼台在余晖中散发着光辉。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腊八节成为了人们心灵净化和寻求解脱的时刻。

     古诗中的腊八节,有的充满欢乐与希望,有的饱含思念与忧愁,有的蕴含着宗教的宁静与超脱。它是生活的写照,是情感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

     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腊八节,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情与韵味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走进古人的世界,感受他们在腊八节里的喜怒哀乐,重拾那份对传统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或许,我们可以像古人一样,在这一天精心熬制一锅腊八粥,让那香甜的味道弥漫在屋子里,温暖着家人的心房;或许,我们可以在寒冬的夜晚,仰望星空,吟诵着那些优美的诗句,让思绪飘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我们可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人,传递那份温暖与善良,让腊八节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腊八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传承,一种连接古今的纽带。让我们在古诗的引领下,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节日,去领略它的独特风情,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愿这份文化瑰宝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耀,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忘初心,坚守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25年1月5日《燕赵晚报》(悦读·文史副刊)发表)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云哥驿站
日常的点滴汇聚成岁月的长河,每一天的色彩绘就了我们的生活画卷。做好每一天,微小的瞬间也饱含力量;积累每一年,短暂的时光酿成了甜蜜的果实。让我们一同珍视每个瞬间,用热爱与坚持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愿每一天都充满阳光,愿每一年都充满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