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勐,博士,主要研究大熊猫个体运动、种群动态以及栖息地恢复,发现了大熊猫季节性迁移和稳定巢域重叠的“空间记忆”行为和雄性留居的“种群社交网络”;全面评估了大熊猫这一物种的栖息地斑块、种群密度及基因流恢复现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Current Biology, Science Advances, Cell Report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上
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物种的栖息地丧失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永远无法恢复到它们以前的活动范围。现如今我们已经了解到很多导致物种种群下降和灭绝的因素,但对于其恢复过程的了解却相对较少。最近被IUCN”降级”的大熊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理解物种恢复的机制。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估计了大熊猫适宜的栖息地、种群密度和基因流,以深入探究保护策略导致的物种恢复的直接和间接生态机制。我们发现,中国为减轻人为干扰所做的努力,通过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减少栖息地破碎化,增加了大熊猫种群密度。景观连通性通过增强基因流减少了近亲繁殖,但间接地通过提高种群密度增加了近亲繁殖风险。尽管大熊猫的恢复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但我们提供了证据,表明保护努力提高了景观连通性和基因流动。如果这些过程能够持续并得到改善,大熊猫恢复的道路将不会因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而受到阻碍。本研究的发现不仅将为未来的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指导,而且通过更系统地审视物种恢复背后的遗传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濒危物种恢复策略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斑块,景观连通性,种群密度,基因流,有效种群大小,遗传多样性
1.Wang et al., Habitat connectivity drives panda recovery, Current Bi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 j.cub.2024.07.037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08PM(北京)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02PM(欧中)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08AM(美东)
Zoom会议链接: https://us06web.zoom.us/j/87870509801?pwd=SGpvdEc3YVRQL2twTmJyenhnTDFrZz09
Zoom会议ID:878 7050 9801
密码:207409
更多途径关注我们
Bilibili:CGMonline 欢迎点赞、关注、投币!
CGM网站:cgmonline.co
微信群: 请添加微信"ll68551551"申请加群,并请注明"CGM+姓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