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舍生取义:斗士永生

教育   2024-10-27 22:16   云南  

编者按: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秉承教育救国、读书报国的远大志向,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赓续文化与教育命脉,投身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涌现了一大批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民主斗士、革命烈士,闻一多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讲好“闻一多舍生取义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官微特推出《闻一多舍生取义》专栏,讲述他爱国爱民、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光辉一生。



斗士永生

闻一多遇害的消息传来,人们十分震惊。一城之内,五日之间,李公朴、闻一多两位民主斗士惨遭杀害,国民党当局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再次掀起了国统区“反独裁、反专制、反内战”斗争的高潮。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其日记中写道:“夕五点余,潘太太忽跑入告一多被枪杀,其子重伤消息。惊愕不知所谓,盖来情形极不佳,此类事可能继李后再出现。而一多近来之行动又最有招致之可能,但一旦果竟实现,而察其当时之情形,以多人围击,必欲置之于死,此何等仇恨,何等阴谋,殊使人痛惜而更为来日惧而。”

梅贻琦随即派人到闻家照料,并请查良钊赴警备司令部,要其注意其他同人安全。同时,又急电教育部,告知:“在西仓坡宿舍门外,本校教授闻一多为暴徒枪击立毙,其子重伤。同人极度恐慌,谨先电闻。”此外,他亲自前往云大医院探望身负重伤的闻立鹤和心脏病复发的高孝贞。

悲痛欲绝、心脏病并发的高孝贞

西南联大聘黄钰生、贺麟、雷海宗、沈履、查良钊等五人组成“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讨论高孝贞所提举行火葬及在新校舍“一二·一”烈士墓前修建衣冠冢与石碑等意见。

中国共产党人对国统区反动特务暗杀民主人士的卑劣行径表示极大愤慨。继13日电唁李公朴牺牲后,17日,毛泽东、朱德又给闻一多夫人高孝贞发来唁电:“惊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特此电唁。”

闻一多生前特别热爱青年,愿意和青年在一起。有鉴于此,闻夫人高孝贞虽坚持将闻一多骨灰带回北平,但一定要在“一二·一”四烈士墓地建一个衣冠冢,让他在黄泉下也和青年在一起

毛泽东、朱德致李、闻两先生家属唁电,刊载于1946年7月19日《解放日报》、1946年7月21日《新华日报》

同日,在南京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廖承志联名发来唁电,批判“此种空前残酷、惨痛、丑恶、卑鄙之暗杀行为,实打破了中外政治黑暗历史之纪录,中国法西斯统治的狰狞面目,至此已暴露无余”,表示“中国人民将踏着李公朴、闻一多诸烈士的血迹前行,为李、闻诸烈士复仇,消灭中国法西斯统治,实现中国之独立、和平与民主,以慰李、闻诸烈士在天之灵”。

对于两名同志相继遇害,中国民主同盟表达了前所未有的愤怒。民盟云南省支部发表《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为闻一多同志复遭特务暗杀的紧急申明》,严正指出杀害先生“实乃法西斯国民党当局决心放弃以和平民主方式解决当前国是问题”,"以配合正在展开的全面内战,公开向全国人民进行全面进攻的具体表现”。这份《申明》又先后在《高原周刊》和《民主周刊》上刊出,再次向地方反动当局提出严重抗议。

18日,民盟中央主席张澜电责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民主同盟自抗战胜利之后,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之主张,始终只为此努力。政协决议原符斯旨,全国之人,方引之以为庆幸,不料较场口事件以后,情势日非,人心转趋忧虑,主席保障人权之四项诺言,不独未见实现,今且变本加厉,相反而行,即单以民主同盟言,西安李敷仁、王任被诬杀不及百日,昆明李闻两君又被暗害,倡导民主、主张和平有何罪戾?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心,不将使天下之人,以为政府之志,必在不民主不和平,此岂为国人所望于政府者耶?”

同时,张澜发来唁电:“获悉之后,愤慨万端,莫可名言。当者对付民主人士,其卑劣残酷,至于此极,殊甚痛恨!除已专电南京民盟总部向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外,并已专函蒋主席切致责问,同人等对此事件,万难再忍.....”

全国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进步人土以及师生朋友发来成百上千的唁电、慰问信,无数的声援、呼吁、通电,同时也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一些教授,分别致信杜鲁门总统和国会,称李、闻之死“刺痛了中美两国思想自由的公民良心”,要求“在中国尚未成立民主之联合政府之前,美国必须停止其对华之一切军事及财政援助”。

各种追悼会、公祭大会接连召开。7月28日上午9时,陪都各界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位烈士大会在陪都青年馆举行。教职员、工人、各机关公务人员、文艺工作者、家庭及职业妇女、律师、医生、实业家、商店店员、失业及在职军人共6000余人参加。各界送来的函电、挽联、花圈共计1200余件。

10月4日,上海各界人士举行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公祭大会。邓颖超宣读周恩来亲自撰写的悼词:“今天在此悼念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人心异常悲愤。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有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在社会各界的严正抗议和惩凶要求下,李、闻惨案的幕后主凶霍揆彰被革职查办、“严加管束”,行凶特务汤世良、李明山被枪毙,那些暂时逃脱的特务终究也没有好下场。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暗杀李、闻的特务们都相继落网,受到人民的审判,被执行枪决。

痛悼李公朴和闻一多

闻一多的好友朱自清、罗隆基、吴晗得知噩耗,悲痛欲绝,流下了伤心的泪。朱自清挥笔写下《挽一多先生》:

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我。

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

照见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吴晗听闻好友被暗杀的消息,“目瞪口呆,欲哭无泪,昏沉了大半天,才能哭出声来”。他挥笔疾书,一口气写下9篇悼念文章。

闻一多虽然离开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

许多青年受闻一多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工作,有的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现代作家、文艺评论家闻山,原名沈季平,1927年1月生,广东高州人。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在校期间参加发起新诗社、阳光美术社,以闻一多为导师。其创作的新诗《山,滚动了!》受到闻一多赞扬,闻一多曾在新诗社集会上亲自朗诵这首诗,并将该诗选入《现代诗钞》。1944年冬,沈季平与西南联大200多名同学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投身印缅抗日战场。日本投降后校复学,复员北上途中惊闻老师被刺消息,为继承闻一多遗志改名闻山。

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烈士刘国鋕,1921年生于四川泸州,生前爱好文学。在联大学习时经常去旁听闻一多的课,对闻一多的学问和斗争精神极为钦佩。1944年从西南联大经济系毕业,任地下党重庆市委副书记兼沙磁区特支书记。闻一多殉难后,他在重庆以联大校友会名义奔走呼吁,揭露国民党法西斯暴行,在家里为闻先生家属举行记者招待会,并撰写悼念文章。1948年春,因《挺进报》事件,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关中美合作所白公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勇就义,时年29岁。

1946年7月,清华师生为纪念闻一多,将校园内一座小山上的六角亭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辛酉级同学捐资而成,“闻亭”二字由潘光旦所书。同年11月,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聘请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遹、余冠英等七人组成“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由朱自清担任召集人,编成《闻一多全集》,于1948年8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在青岛、武汉、北京、昆明、浠水、济南、上海、蒙自等闻一多曾经学习、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先后落成了许多闻一多雕像,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人民英烈。

正如吴晗在《哭一多》最后写道的:“你是不会死的,你是永远不会死的!”

在清华大学闻一多殉难周年纪念会上,吴晗发表缅怀演说

立于西南联大旧址民主草坪上的闻一多雕像

往期精选:

闻一多舍生取义: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云师,感受绝美云霞的浪漫!

中外专家聚云师  共商南亚东南亚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大计

素材来源 | 党委宣传部 西南联大博物馆

图文排版 | 杨宇杰 闫景馨

责任编辑 | 杨丛森 李璐

终审 | 余冰释 张辰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